分享

200.大半夏汤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02 发布于山东

200.大半夏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大半夏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半夏24克  人参9克  白蜜60克    
加减;  
1.若呕吐较甚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沉香等以增降逆止呕之效;
2.若脾胃虚寒,四肢不温者,可加吴茱萸、丁香等以温中降逆;
3.若饮停气逆,反胃呕吐者,宜减白蜜,加白术、茯苓等以健胃祛湿化饮;
4.若津伤较甚较甚,口干,舌红苔少者,可加麦冬、当归等以滋阴润燥;
5.若便秘较甚者,可加火麻仁、郁李仁等以润肠通便;
6.若病久不愈兼见血瘀,脘腹胀痛,舌见门户开放瘀斑、点者,酌加赤芍、桃仁、红花等以活血化瘀。
主治;幽门痉挛、幽门狭窄或梗阻、胃癌、神经性呕吐、贲门失弛缓 症等表现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辨证属脾胃虚弱,气阴不足,胃气上逆者。 [使用注意] 若中阳虚弱,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里寒较著,兼见面色咣白,四 肢清冷,腰膝酸软者,不宜使用本方。 1.呕吐  2.噎膈
大半夏汤   (《金匮要略》)
    [组成]  半夏二升洗,~(15g)  人参三两(9g)  白蜜一升(9g)
    [用法]  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240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功用]  和胃降逆,益气润燥。
    [主治]  胃反证。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吐后转舒,神疲乏力,面色
少华,形体瘦弱,大便燥结如羊屎状,舌淡红苔少,脉细弱。亦治膈间痰饮,心下痞
硬,食人即吐,肠中沥沥有声,舌质淡,苔白滑,脉细缓无力。
    [病机分析]  本方所治之胃反呕吐多因饥饱无常,恣食生冷,或思虑过度,劳倦太
过,而致损伤脾胃,中焦阳气不振,脾胃虚寒,无力消化谷物,故饮食人胃停留不化,
良久尽吐而出,吐后转舒;若呕吐日久,津液暗耗,气阴两伤,则见神疲乏力,面色少
华,形体瘦弱,大便燥结如羊屎状,舌淡红苔少,脉细弱等。若脾失健运,水湿停蓄,
化生痰饮,停结于胃,气机郁结,可致心下痞硬,肠中沥沥有声;脾胃虚弱,则神疲乏
力,面色少华,大便溏少,并见舌淡苔白滑,脉细缓无力等中虚饮停之征。
    [配伍意义]  方中重用半夏,既为和胃止呕之要药,又擅燥湿化痰,开郁散结,反
胃呕吐之证得之,可使胃气和而呕逆止;痰饮痞结之证得之,可令痰饮化而痞满消,故
为本方君药。患者反复呕吐不能纳谷,戗伤胃气,故配人参益气补虚,健脾养胃,合半
夏则标本兼治,以为臣药。更佐白蜜补中和脾,生津益胃,与人参相合,则补虚益胃之
功益著;且蜜性甘缓,能和百药,与半夏同用,还可缓其辛燥伤津耗气之弊。三药配
伍,既能降逆散结,又能益气生津,润燥养胃,还可化痰开结,用于脾胃虚弱,津亏肠
燥,胃气上逆之证,可收和胃降逆,益气健脾,润燥滋液之功;用于脾胃虚弱,痰饮中
阻,气机郁结之证,可奏燥湿化痰,益气补虚,开郁散结之效。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半夏与白蜜同用,则温燥而不伤阴;二是半夏与人参相伍,则辛散而不耗气。
    [类方比较]  本方与旋覆代赭汤中均有人参、半夏二药,皆可益气补虚,和胃降
逆,用于脾胃虚弱,胃气上逆之反胃呕吐。由于旋覆代赭汤重用旋覆花为君,配伍代赭
石、半夏、生姜等,故而降逆止呕之功较著,兼可化痰,故而适宜于反胃呕吐较甚,或
兼痰饮中阻者;本方降逆和胃之功虽然稍逊,但诸药以蜜水煎煮,而有益胃生津之效,
适宜于脾胃虚弱,津气不足,胃气上逆之反胃呕吐,临证应择宜而用。
    [临床运用]
    l。证治要点  本方是治疗脾胃虚弱,饮停气逆而致反胃的著名方剂,临床应用时
应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神疲乏力,大便燥结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呕吐甚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沉香等以增降逆止呕之效;若脾
胃虚寒,四肢不温者,可加吴茱萸、丁香等以温中降逆;若饮停气逆,反胃呕吐者,宜
减白蜜,加白术、茯苓等以健脾祛湿化饮;若津伤较著,口干,舌红苔少者,可加麦
冬、当归等以滋阴润燥;若便秘较甚者,可加火麻仁、郁李仁等以润肠通便;若病久不
愈兼见血瘀,脘腹胀痛,舌见瘀斑、点者,酌加赤芍、桃仁、红花、丹参等以活血化瘀。
    3.本方现代常用于幽门痉挛、幽门狭窄或梗阻、胃癌、神经性呕吐、贲门失弛缓
症等表现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辨证属脾胃虚弱,气阴不足,胃气上逆者。
    [使用注意]  若中阳虚弱,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里寒较著,兼见面色咣白,四
肢清冷,腰膝酸软者,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发展]  本方首载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是仲景为胃反
呕吐而拟。原文虽然仅有“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廖廖数字,但在该篇之首仲景
已对胃反的病机及其临床表现特点进行了论述:“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
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指出本病之成乃胃寒不能
蒸腐水谷,脾燥难以运化水谷精微,以致水谷不消,逆而反出。由于方中半夏辛散温
  燥,既为止呕要药,又长于燥湿化痰,所以本方又被后世医家用于治疗痰饮病或痰饮中
  阻而致的呕吐,如《肘后备急方》卷4以本方治疗“膈间痰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卷11以本方治疗“心气不行,郁生涎饮,聚结不散,心下痞硬,肠中沥沥有声,食人
  即吐”等等。后世医家在以本方治疗胃反或呕吐之疾时,常加入白术、生姜等,如《备
  急千金要方》卷16、《鸡峰普济方》卷12之同名方,张璐析之曰:“加白术、生姜,不
  但佐参、半之祛痰,且善行白蜜之滞也”(《千金方衍义》卷16)。若治疗痰饮类疾患
  时,常减去白蜜之甘以防助湿满中,合人白术、茯苓、桂枝等以健脾助运、温化痰饮,
  如《备急千金要方》卷18治疗“痰冷 饮,胸膈中不利”,《御药院方》卷5治疗“痰
  饮及脾胃不和”,《世医得效方》卷6治疗“水渍于肠胃,溢于皮肤,漉漉有声”等同名
 方意皆如此。
    [疑难阐释]
    1。关于胃反与呕吐之鉴别  胃反,是指饮食人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反
  出的病证。《金匮要略》说:“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
  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太平圣惠方》卷47始称之为“反胃”,后世
  也多以反胃名之。本病多因饮食不当,饥饱无时,恣食生冷,损伤脾阳,或忧愁思虑,
  损伤肝脾,或房室劳倦,损伤脾肾,均可导致脾胃虚寒,不能腐熟水谷,饮食不化,停
  滞胃中,终至尽吐而出。若反复呕吐,致津气并虚,日久不愈,则脾虚及肾,导致肾阳
  亦虚,命门火衰,犹如釜底无薪,不能腐熟水谷,则病情更为严重。反胃与呕吐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反胃有呕吐的临床表现,也可隶属呕吐范畴,但其多系脾胃虚寒,胃中
  无火,难于腐熟,食人不化所致。表现为食饮人胃,滞停胃中,良久尽吐而出,吐后转
  舒,古人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而呕吐是以有声有物为特征,病机为邪气干扰,
  胃虚失和所致,实者食人即吐,或不食亦吐,并无规律,虚者时吐时止,或干呕恶心,
 但多吐出当日之食。
    2.关于本方治证病机  对于本方所治“胃反”病机,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概括起
  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脾胃虚弱,饮停气逆,如赵以德、沈明宗等;二是脾胃虚
  弱,津伤气逆,如陈元犀、唐宗海等;三是既有饮停,又有津伤,如徐大椿。笔者认
  为,上述几种情况虽然均可成为胃反之因,但从大半夏汤组成药物及其功用分析,其适
  应证候以陈、唐之说较为惬当。因为若为饮停,则方中白蜜之甘润似有不宜,历代医家
  应用本方治疗痰饮证候时,大多减去方中白蜜而合人茯苓、桂枝、白术等,推测其意,
  亦是为了防止味甘腻滞可能助湿满中之虞。由此可见,本方应为治疗中虚气逆津伤之反
  胃或呕吐而设,若胃气上逆缘于痰饮中阻或其它原因者,亦可加减用之。
    [方论选录]
    1。赵以德:“阳明,燥金也,与太阴湿土为合。腑脏不和,则湿自内聚,为痰为饮;
  燥自外款,为胃脘痛;玄府干涸,而胃之上脘尤燥,故食难人,虽食亦反出也。半夏解
  湿饮之聚结,分阴阳,散气逆;人参补正;蜜润燥。以水扬之者,《内经》云:清上补
  下,治之以缓。水性走下,故扬以缓之,佐蜜以润上脘之燥也。”(《金匮玉函经二注》
 卷17)
    2.沈明宗:“此偏痰多之方也。胃反本于营卫两虚,木气乘脾而不健运,津液化为
  痰饮,卫气逆而化火,痰火上溢,则胃反呕吐,故用人参甘温滋润,补脾胃,合蜜润燥
而生营卫,半夏涤饮下逆而退其标,水蜜合扬二百四十遍,取其性柔,以养胃阴而不燥
也。”(《张仲景金匮要略》卷17)
    3.尤怡:“胃反呕吐者,胃虚不能消谷,朝食而暮吐也。又胃脉本下行,虚则反逆
也。故以半夏降逆,人参、白蜜益虚安中。东垣云:辛药生姜之类治呕吐,但治上焦气
壅表实之病,若胃虚谷气不行,胸中闭塞而呕者,惟宜益胃推扬谷气而已,此大半夏汤
之旨也。”(《金匮要略心典》卷下)
  4.汪绂:“半夏和顺阴阳之气,调剂开阖之宜,故能散逆气而通水道,去壅滞,治
呕者恒必用之;人参益脾胃,补中气,散虚热;白蜜甘寒滑润,补而不滞,行而能滋,
缓肝润肺,厚脾和胃,泻火清金,通利三焦,治反胃者,最所宜用。”(《医林纂要探源》卷6)
  5.徐大椿:“脾胃两虚,痰涎内滞,不能运化精微,而津液暗耗,故食人于胃,必
夹痰上涌,吐尽始已。人参扶元,补脾胃之虚;白蜜润燥,滋津液之耗;半夏开豁痰
涎,以醒脾胃也。人蜜水煎,使痰涎消化,则脾健胃润而纳化如常,何有胃反呕吐之患
哉!此豁痰扶元之剂,为元虚夹痰胃反之专方。”(《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22)
  6.王子接:“大半夏汤,通补胃腑之药,以人参、白蜜之甘,厚于半夏之辛,则能
兼补脾脏,故名其方曰大。以之治胃反者,胃中虚冷,脾因湿动而不磨谷,胃乃反其常
道而为朝食暮吐。朝暮者,厥阴肝气尽于戌,旺于丑也,宿谷藉肝气上升而乃吐出。主
之以半夏辛温利窍除寒,人参扶胃正气,佐以白蜜扬之二百四十遍,升之缓之,俾半
夏、人参之性下行不速,自可斡旋胃气,何患其宿谷不消,肝气僭升也乎?”(《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中)
  7.陈元犀:“此方用水之多,取其多煮白蜜,去其寒而用其润,俾粘腻之性流连于
胃,不速下行,而半夏、人参之力,可以徐徐斡旋于中,非参透造化之理者不能悟及。
膈咽之间,交通之气不得降者,皆冲脉上行,逆气所作也。师以半夏降冲脉之逆,即以
白蜜润阳明之燥,加人参以生既亡之津液,用甘澜水以降逆上之水液。古圣之经方,惟
师能用之。”(《金匮方歌括》卷5)
  8.唐宗海:“此反胃即脾阴不濡,胃气独逆,今之膈食病足矣,或粪如羊屎,或吐
后微带血水。用半夏降冲逆,即是降胃,用参、蜜滋脾液以濡化水谷,则肠润谷下。”
(《金匮要略浅注补正》卷8)
    [评议]  诸家皆认为“胃反”是由中虚失运,胃气上逆而致,其中部分医家又指出
本证胃气之逆还与肝木乘脾(沈氏、王氏)、痰饮内阻(赵氏、沈氏)、胃燥阴虚(赵
氏、徐氏、唐氏)等因素有关,说明胃反呕吐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方用时原书要
求以水蜜合煎,多数医家认为其用意在于滋液润燥,与上述有关本证病机的认识相符。
至于原书用法所载“水蜜合扬”的作用,诸家见解不一,或认为是“取其性柔,以养胃
阴而不燥”(沈明宗),或认为是缓和药性,使诸药下行不速(赵以德、王子接),或认
为是“用甘澜水以降逆上之水液”(陈元犀)等,见仁见智,有待进一步探讨。
  [验案举例]
  1.呕吐  《张聿青医案》卷10:某,口吐涎沫,胃气虚不能约束津液也;吐沫而仍
渴,胃阴虚而求救于水也;舌萎苔黄,胃气不治而虚浊反行攒聚也。气阴益亏,又复夹
浊,用药顾此失彼,且恐动辄得咎,惟仲景大半夏汤。取人参以补胃气,白蜜以和胃
阴,半夏以通胃阳,试进之以觇动静。人参一钱,白蜜五钱,半夏三钱。
    按语:呕吐涎沫、口渴、舌萎苔黄,系气阴不足,痰浊中阻,胃气上逆之征。正虚
宜补之,然滋补则恐碍邪;痰浊宜温化,然祛痰又虑伤阴,治宜两顾。方取大半夏汤之
半夏化痰和胃以治实,人参、白蜜益气养阴以补虚。方之与证,甚为合拍。
    2.噎膈  《医宗必读》卷7:邑宰张孟端夫人,忧怒之余,得食则噎,胸中隐隐痛。
余诊之曰:脉紧且滑,痰在上脘,用二陈加姜汁、竹沥。长公伯元曰:半夏燥乎?余
曰:湿痰满中,非此不治。遂用四剂,病尚不减,改大半夏汤,服四帖,胸痛乃止,又
四帖,而噎亦减,服20剂而安。若泥半夏为燥,而以他药代之,其能愈乎?惟痰不盛、形不肥者,不宜予也。
    按语:本证起于“忧怒之余”,病久脾胃气虚而痰湿中阻,气逆作噎,初诊从“脉
紧而滑”,“湿痰满中”之实证着眼,治以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用二陈加姜汁、竹沥未
效,后以和胃降逆,益气润燥之大半夏汤而收功。说明证之虚实,应加详察。
    [临床报道]  癌症化疗的辅助治疗  以大半夏汤为主方予以癌症患者化疗过程中服
用,可较好地缓解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方法是取姜半夏、人参各12g,苏叶lOg,黄连、
生姜各6g,加水300ml,煎取200ml,装入保温瓶中,喝时加入蜂蜜30ral,摇匀频服,
每次30~50ml,从接受化疗之日起开始服药至化疗结束后2周,每日1剂。结果43例
中:显效(胃肠道反应已出现者服药数剂,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饮食量增加,有明显食
欲感,全身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或接受化疗之日开始服药,胃肠道症状不出现或出现
轻微症状者)35例;有效(服药数剂,恶心呕吐症状减轻,有食欲但饮食量不多,全
身乏力等症状轻微改善;或接受化疗开始服药,胃肠道反应仍出现,但症状轻微,需配
合西药镇吐者)5例;无效(服药数剂,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症状继续出现)3例。总有效率93%[”。
    [附方]  干姜人参半夏丸(《金匮要略》)  干姜一两(3g)  人参一两(3g)  半夏二两
(6g)  上为末,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一日三次。功用:益气温
中,和胃降逆。主治:妊娠呕吐不止。
    本方配伍意义,前人释曰:“恶阻者,谓胃中素有寒饮,恶阻其胎而妨饮食也。主之以
干姜去寒,半夏止呕;恶阻之人,日日呕吐,必伤胃气,故又佐人参也”(《医宗金鉴.订正金
匮要略注》卷23)。《产科发蒙》卷1将本方改为汤剂,名为“干姜人参半夏汤”。
    本方与大半夏汤组成中均有半夏、人参二药,同具和胃降逆,益气补中之效。本方中
又配人干姜,故兼可温中祛寒,适宜于脾胃虚寒,痰饮内停,胃气上逆之妊娠呕吐;大半夏
汤中加入白蜜,故又能生津润燥,适宜于脾胃气虚,津液耗伤,胃气上逆之反胃呕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