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拓睿教育|| 针灸背诵——肾绞痛、胆道蛔虫症背诵要点

 壹亩莳 2022-07-02 发布于浙江

Image

Image

肾绞痛


肾绞痛以阵发性剧烈腰部或侧腹部绞痛并沿输尿管向骼窝、会阴、阴囊及下肢内侧放射,伴不同程度的尿痛、尿血为主要表现,

多见于泌尿系结石病,有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之分。肾绞痛属于中医“腰痛”“石淋”“砂淋”“血淋”的范畴。

其发生常与湿热之邪相关,本病病位在肾、膀胱,与三焦、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结石内阻,通降失利,水道不通。

【辨证】

主症:小腹及茎中急胀刺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或腰部刺痛,向膀胱、外生殖器、大腿内侧放射,并出现血尿或脓尿,排尿困难或因有砂石而中断,变换体位常能通畅,肾区有叩击痛。

兼见寒热往来,口苦呕恶,大便不爽或秘结,苔黄腻,脉滑数,为下焦湿热;尿痛涩滞不显著,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脉弦细无力,为肾气虚弱。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止痛。以相应俞募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肾俞、京门、膀胱俞、中极、三阴交

配穴:下焦湿热配阴陵泉、委阳;肾气虚弱配水分、关元。恶心呕吐配内关、足三里;尿中砂石配次髎、水道;尿血配地机、血海。

方义:肾俞与京门、膀胱俞与中极分别是肾与膀胱的俞募穴,为俞募配穴法,可清利下焦湿热,助膀胱气化,通调肾与膀胱气机,行气止痛;三阴交穴通脾、肝、肾三经,可疏肝行气,健脾化湿,益肾利尿,化瘀通滞。

操作:常规针刺。



Image
Image

胆道蛔虫症



胆道蛔虫症是指蛔虫钻进胆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病症。

临床表现为上腹中部和右上腹突发的阵发性剧烈绞痛或剑突下“钻顶”样疼痛,可向肩胛区或右肩放射,伴有恶心、呕吐,有时吐出蛔虫,继发感染时有发热。

疼痛时间数分钟到数小时,一日发作数次。间隔期疼痛可消失或很轻微。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解痉利胆,驱蛔止痛。以足少阳经及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胆囊穴、阳陵泉、迎香、四白、鸠尾、日月

配穴:呕吐者,加内关、足三里。

方义:阳陵泉为足少阳之合穴,可利胆止痛。迎香透四白为治疗本病之经验穴。鸠尾透日月疏通局部气血。胆囊穴为治疗胆腑疾病的经验穴。诸穴共奏驱蛔止痛之功。

操作:毫针泻法。迎香透四白,鸠尾透日月;每次留针1~2小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