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么多葡萄品种,总有一款是你心仪的

 五次方物语 2022-07-02 发布于山东

2015年,大约在秋季,奉上峰钧旨参观某葡萄专业合作社,一行人像蝗虫一样浩浩荡荡扑向果园......

我们还是有分寸的。面对红果果的诱惑,“发乎情而止于理”,以观摩学习为主。当然,品尝几个也是应有之义,因为盛情难却,却之不恭。

依本砖家之惯例,还是得有这段介绍:葡萄,学名Vitis vinifera L.,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诗曰,“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自贰师将军李广利诛了大宛顺便把葡萄捎到中原以后,至今已有两千多年栽培史。

我们现在所栽培的葡萄,却不是大汉王朝流传下来的血脉,多数还是新引入的品种,以欧系或日系为主。我朝虽曰农业大国,但在育种方面欠账太多,还需加快脚步迎头赶上,不然总是要受制于人。

正在成熟中的葡萄,初似琉璃,终成玛瑙”(这句谁写的?马钰!)。这都什么品种?不知道。当葡萄好端端地挂在藤上,我认不出它是谁。本来也是见识短浅,就知道个巨峰玫瑰香而已。

除了挂在藤上的,还有摆盘的,且有标志牌可供辨识。此系大名鼎鼎的金手指,欧美杂交种。果粒长椭圆形,略弯曲,黄白色,平均果重8克,用膨大素处理后可达13克。这一盘感觉没长开,果粒偏短小,似对不起“手指”之名。

昭平红,由日本秋田县横手市高桥昭平育成。该品种颜色红润诱人,粒重平均约17克,最大粒重达20克,用赤霉素处理容易无核。不要怕,赤霉素只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人没啥关系。

这一款红指,且比金手指卖相更好。又名美人指,由日本植原葡萄研究所于1984年杂交育成。该品种果粒细长,先端鲜红色至紫红色,基部稍淡,论颜值已占先机;而且口感甜美爽脆,品质上佳,为诸品种之翘楚。

夏黑,巨峰品系之一,早熟欧美品种,原产日本。果皮紫黑色,早熟无核,果肉硬脆且香甜可口,皮紧沾果肉,可以“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但该品种系三倍体,天生果粒较小,自然粒重仅3.5克左右,需经赤霉素处理,处理后可达7.5克。

还是巨峰品系,藤稔,原产日本。果皮紫黑色,中厚(这个必须吐皮了);肉质软多汁,淡草莓香味。果粒极大,经疏粒及激素处理可达20克甚至更大。但该葡萄园貌似没用过或者用少了赤霉素,这果粒的实际大小和照片的显示效果相去甚远,根本不像“极大”。

黑芭拉多,原产日本。虽名有黑字,但黑不过上述两个巨峰后代,顶多算紫红。其果穗长圆锥形,果肉脆甜,且有浓郁玫瑰香味。不过我本人对玫瑰香型不敢恭维,总感觉喧宾夺主,有失葡萄之本味。

这个是芭拉多,具体品种资料未查到,还有很多亦不再赘述。反正也就是个葡萄,品种再好也变不出花来。我个人最喜欢红指,如果没有“美人指”的别名就更好了。这种取名风格太膈应人,比如那什么漳港海蚌,非得叫个西施舌,简直就是有病。

最后再强调一下,无需担心膨大素和赤霉素,这些玩意儿只对植物有效,对我这样的植物人都没作用,你们正常人就更不用担心了。

p.s. 河南省舞阳县有个贾湖遗址,定年为9000-7000年前。其中发现了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酿酒遗存物,系由稻米、蜂蜜、山楂、葡萄等酿制而成。这里的“葡萄”和《诗经》中提到的“葛藟”一样,当系葡萄属的本土种,比如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之类,并不是栽培的葡萄(Vitis vinifera 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