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昆明的餐馆里,很难找到正常的菜品

 五次方物语 2022-07-02 发布于山东
关于云南,我以前写过不少,和吃有关的如下:

昆明餐桌上的博物学

昆明餐桌上的博物学(续)

没吃过昆虫宴,别说你来过云南

除了虫子,云南还有什么好吃的?

云南“刺五加”之谜

河南的“荆芥”不是荆芥,云南的“薄荷”也不是薄荷

“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本砖家在“明知山有虎”的情况下,毅然于清明节期间再次飞抵昆明。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爱先放一边,本篇总结汇报的内容以吃为主,主题还是“昆明餐桌上的博物学”......为啥拖到今天?无他,拖延症晚期。

4月3日凌晨,路边烧烤

图1 罗非鱼

刚下飞机便直奔路边烧烤摊,犹如饿鬼投胎。摊上并没有太离谱的东西,唯“罗非鱼”和“鱼下巴”有点个性。云南遍地是罗非,这不稀奇,出于对整条烧烤淡水鱼的不信任(恐有寄生虫之忧),我没点;“鱼下巴”点了两串,入口柔、一线喉,感觉就是一兜油。

图2 “鱼下巴”

这里有个问题:“鱼下巴”是从罗非鱼身上取下来的吗?应该不是,罗非有鳞而“鱼下巴”似无,二者差异较大。据我考证,极有可能是来自“巴沙鱼”,有些超市美称其为“鱼翅”。“巴沙鱼”是几种东南亚“鲶鱼”的统称,产量大价格低,常以“龙利鱼”的名目招摇过市。详见关于龙利鱼和巴沙鱼

4月3日午餐,老滇山寨

图3 凉拌竹虫

图4 韭菜根

凉拌竹虫。云南人以喜食各种昆虫著称,“竹虫”是最常见的一种,即笋蠹螟蛾的幼虫。这道菜中还有一种白色的条状物,绝不是“折耳根”,也许是宽叶韭/Allium hookeri的须根(存疑)。该种本系野生,南方部分地区栽培作蔬菜,云南人除采食其叶之外,连根也不会放过,据说是年夜饭必备。

图5 水豆豉炒水香菜

水豆豉炒水香菜。“水豆豉”不必详说,“水香菜”是啥呢?可不是水里长出来的香菜,是一种唇形科香薷属植物,水香薷/Elsholtzia kachinensis,又名水薄荷,《中国植物志》曰“云南有用作菜吃,清香可口”。我向来味觉迟钝,对素菜尤其如此,但我吃着还真不错。

图6 野菜蒸鲈鱼

野菜蒸鲈鱼。“野菜”已成碎末,无法考证,“鲈鱼”是什么鱼?恕我学艺不精,活鱼也未必认得出,更何况被蹂躏成这德行。左看右看再加上品尝,我认为它不会是海里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可能性更大。且待下回看看下锅前的模样。

4月4日午餐,兰木肆

图7 香茅草爆仔鸡

香茅草爆仔鸡。仔鸡不是鸡仔,而是风华正茂的青年鸡。香茅草在《中志》里被称为柠檬草/Cymbopogon citratus,“多年生密丛型具香味草本”,我好像在武汉植物园见过本尊,无奈没翻到照片。注意,香茅草质地坚韧,嚼是嚼不烂的,很难把它像葱花香菜等调料一样吃下去,无视可也。

图8 番茄卡抛肉

番茄卡抛肉。知识点在“卡抛”。起初我未在意,以为是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中某种烹调手法的音译,后经提醒才知道“卡抛”是一种调料,即盘中那些绿色的茎叶,也被叫做“塔抛”或“大炮叶”。啥玩意儿呢?就是罗勒/Ocimum basilicum啦,和九层塔、金不换以及河南的“荆芥”都是同一个物种。

图9 海菜花

图10 海菜花,摄于武汉植物园

海菜花汤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沉水草本,正儿八经的“水中花”,花朵通常浮于水面。白花金蕊,冰清玉洁,气质宛如出尘仙子,有些无聊的人非给起个“水性杨花”的诨号,好像勾引过他爹似的,俗不可耐。此物一般以茎叶入馔(做汤居多),口感清脆爽滑,但在过去主要还是喂猪......

图11 板蓝根苗

板蓝根苗。“板蓝根”是一种中药材的名称,也是欧洲菘蓝/Isatis tinctoria的俗名(也叫大青叶),既出自十字花科门下,能吃几乎是必然的。以前也在昆明小店遇到了老么咔嚓的“板蓝根”大叶子,限于肚量没点。至于味道嘛,肯定和“板蓝根冲剂”没什么关系,就是普通青菜的味儿,略苦,可以接受。

4月4日晚餐,闲时蜗居

图12 韭菜炒攀枝花

图13 木棉花

韭菜炒攀枝花。攀枝花即木棉/Bombax ceiba的花,“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尽是木棉花”的那种,我早听说木棉花能吃,连《中国植物志》也提了一句“花可供蔬食”,却不知道云南人食用时只取其雄蕊(即黄色的条状物),其余皆弃之不用,这也太麻烦了。不必问好吃不好吃,猎个奇而已。

4月5日午餐,云海肴

图14 折耳根炒风干肉

图15 折耳根

折耳根炒风干肉。“折耳根”,蕺菜/Houttuynia cordata的根茎。此物可谓西南地区永远的神,其独特气味可教三军辟易、单于折箭,我也曾以为自己绝不会接受,但事实上感觉还不错。只是炒食比凉拌味道更冲,第一口险些把我呛着。也有人认为炒熟味淡一些,未知何故。

图16 火腿焖小麦瓜

图17 姜柄瓜

火腿焖小麦瓜。“小麦瓜”,“麦”字实为“面”字,纯音译。我有幸在菜市场上目睹其真容,如图17。外貌有些古怪,但从形态特征来看,“果柄粗,有棱和槽,瓜蒂扩大成喇叭状”,明显是南瓜/Cucurbita moschata,是一个优良的地方性品种,当地人又叫它“姜柄瓜”。云南之外鲜见,据说四川也有。

4月5日晚餐,妈妈付餐厅(奇怪的名字)

图18 “毛肚爱上花”

毛肚爱上花”。花是“棠梨”的未开放花序,盘中那些绿色的、形如青花椒的便是。“棠梨”是什么梨?以前我误以为是杜梨/Pyrus betulifolia,但杜梨产地不含云南,它更可能是川梨/P. pashia,该种分布区域恰好就是云贵川。不管什么梨,花序都可如法炮制,中原某地还推出过梨花馅儿饺子。

图19 刺芹

两片刻意摆拍的绿叶子,在前面的菜里也有,伞形科的刺芹/Eryngium foetidum,俗名大芫荽、假芫荽。《中志》说本种“可作食用香料气味同芫荽”,如此说来,讨厌香菜的异端们必然不喜此物。我倒是觉得刺芹叶子略有芹菜味道,和香菜还有些距离。

菜市场

图20 红皮葱

时间仓促,大型农贸市场没来得及专程造访,只在路过时䁖了几眼。与“专州县”相比,昆明的菜市场不够狂野,只举一例吧,就是上图这玩意儿,一般可称之为红皮葱。它并不是平常说的/Allium fistulosum,而是洋葱/A. cepa,洋葱的变种或者干脆就是没长好的洋葱。有谁吃过吗?

就啰嗦这么多吧,下次南巡争取把逛农贸市场列入日程。有道是“再牛的博物学家,也不敢轻易踏入云南菜市场”,其物种之多样性堪称光怪陆离,令人神往。Ov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