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自成突然失败,真的是因为陈圆圆?

 愤怒的石头999 2022-07-02 发布于四川
图片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1644年,李自成大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黯然自缢,明王朝就此进入至暗时刻。

然而,逼死崇祯的大顺政权,没能取代明王朝成为华夏大地的新主人,反而上演了“过把瘾就死”的戏剧一幕。这出人意料的结局,让百年来的历史票友们不断思考:李自成突然失败,到底是因为什么?

有的票友认为是李自成太腐败,他不失败谁失败;也有人觉得,李自成本人其实不腐败,他之所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被身旁的“猪队友”刘宗敏给坑了。

众所周知,刘宗敏的“成名之作”,就是抢走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据野史传闻,当时李自成本打算招降镇守宁远的原明朝团练总兵吴三桂,而吴三桂也有意效忠大顺军。谁料刘宗敏突然抢人,导致吴三桂盛怒之下降了清军,从而留下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八卦传说。

图片

此后,吴三桂简直成了大顺军的噩梦。双方在山海关狭路相逢,吴三桂联合清军,在一片石战役里杀得李自成大败,原本有利于大顺军的大好形势,也在这一战后烟消云散。

这场大战之后,陈圆圆就成了文人们笔下的“红颜祸水”,一些文人墨客甚至将李自成的失败也归罪到陈圆圆身上,他们认为吴三桂降清全是因为陈圆圆,而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满清趁乱入关坐拥江山等等历史大事,陈圆圆也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那么,这些文人们的说法究竟是否靠谱呢?李自成突然失败,真的是因为陈圆圆吗?

01李自成真的腐败吗?

图片

虽然在稗官野史的记载里,李自成的黑料数不清,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追赃七千万两白银”的“腐化”传说。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李自成其实并不腐化,更加不可能因为子虚乌有的“腐化”传说而丢了江山。

1644年,大顺军敲开了北京城的大门。当时北京城中惶恐不安的百姓们,看到的是一支军纪严明的部队。据文献资料显示,早在大顺军进城之初,李自成就颁布号令,若有大顺军的士兵胆敢抢劫百姓,立刻处死,同时“以手足钉于前门栅栏上”示众,这让一向对大顺军没什么好感的明朝工部官员赵士锦,也不得不在《甲申纪事》里感慨李自成虽是反贼,“但不抄掠”。

或许有人会说,李自成初入北京城,难免要“装装样子”,等到他在北京站稳了脚跟,就该“追赃助饷”了。

诚然,李自成确实干过“追赃助饷”的事,但他“追赃”的对象,基本都是北京城的官宦公侯甚至厂卫太监,普通老百姓几乎没受到多少骚扰。

图片

不仅如此,李自成在北京的42天里,还做了许多广受百姓们拥戴的“德政”。比如他废掉了明朝早已腐化的厂卫制度,压缩宫中的太监规模,还推行“三年免粮”政策,而针对北方地主的大量逃荒,留下许多荒地的现象,李自成又毅然下令,将地主们的荒地分给失地农民耕种,赢得了百姓们的交口称赞。

北京城中的风气,因李自成的到来焕然一新。周边城镇“布帆安稳”,而农民军治下的县城,更是“吏不敢舞文,民不敢犯禁”、“邑甚安之”,就连仇视李自成的明末官员杨士聪,也只能恨恨地说当时北京城里的人家,都十分拥护李自成,大家纷纷以女儿嫁给大顺军为荣。

02李自成为何失败?

令人奇怪的是,李自成为京城百姓带来了一段少有的太平时光,为何他又会突然失败呢,难道真的是因为陈圆圆吗?

其实,李自成失败的原因与陈圆圆还真没多大的关系。早在刘宗敏抢走陈圆圆之前,明朝武将“降清”的情况就屡有发生。而以“叛变”出名吴三桂,更是把“投降主义”玩成了“家传绝学”,吴三桂的亲舅舅祖大寿、兄长吴三凤、姨夫裴国珍、表兄胡弘先全都降了大清,吴三桂本人当时虽然还吃着明朝的粮,当着明朝的官,却已与满清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反观李自成这边,不但跟吴三桂毫无亲戚关系,还“追赃助饷”追到了吴三桂家里,二话不说就把吴三桂的老父下狱问罪,白白给清军“神助攻”,将吴三桂推到了清军阵营里。

图片

这一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昏招”,也从侧面反映了李自成的短视,以及农民起义的局限性。试想李自成若是意识到吴三桂的重要性,又怎会对吴三桂的家眷如此无礼。他之所以放任部下“追赃”,一部分原因在于李自成误判了形式,以为“明清之战”是“前朝之事”,与自己无关,对吴三桂的家眷也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这一误判的影响下,李自成入主北京后,并没有集结重兵,做好与满清八旗决一雌雄的前期准备,反而将重兵部署在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并抽调走了大量京畿地区兵力,仅派明朝降将唐通率八千人去接管山海关。

等到李自成发现满清的野心后,他能调去山海关的兵力最多不超过十万人,又哪里是拥兵二十万,外加吴三桂助攻,拼死以倾国之力“入关”的清军对手呢。

战略误判已然让李自成十分被动,而大顺军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更是敲响了李自成失败的丧钟。

图片

李自成的大顺军,从成立之初就是各路农民起义军组成的“拼装”部队。李自成虽然是名义上的农民军首领,可实际上农民军内部各自为政,李自成既没有令行禁止的领导力,也没有强大的话语权。

所幸大顺军一路走来,一直胜多败少,李自成才能勉强坐稳头把交椅,但倘若战局对大顺军稍有不利,军中各路人马立刻就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小算盘,严重影响大顺军的战斗力。

比如在李自成“建国”前的郏县大战里,李自成被明末战将孙传庭打得大败,好不容易才狼狈撤回襄城大本营。

农民军中的几名将领一见李自成战败,马上暗中商量着投靠孙传庭,还打算把李自成绑了一起带去,当作投降孙传庭的见面礼。

可惜,这几名将领行事不密,让李自成知道了他们的计划。这若是换成强势的领导者,只怕早就杀一儆百,要了这几名将领的小命了。然而,作为一盘散沙般的大顺军首领,李自成竟然没敢杀人,反倒好言相劝这几名将领说:“我跟孙传庭的仗还没打完呢,你们再看看,万一我又输了,你们再缚我出降不晚。”

图片

堂堂一个大顺军首领,竟然还得哄着手下将领不叛变,这也难怪大顺军进驻北京后,刘宗敏等人疯狂“追赃助饷”,搅扰得“官不聊生”,李自成实在看不下去,吐槽刘宗敏下手太狠,还被刘宗敏回怼道:“皇帝之权归汝,拷掠之威归我”。

手下大将如此“跋扈”,李自成也只能默然以对。因为李自成知道,“闯王”的名头听上去挺威武,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拿下大顺军这支拼装部队的绝对控制权。同时,作为临时拼凑出来的“联盟军”,大顺军内部派系众多,大家各有各的山头,各有各的想法,这就注定了大顺军可胜不可败,一旦失败,数十万大军立时就会土崩瓦解。

当初李自成对战孙传庭时,麾下将领就憋着劲儿想叛变。若非崇祯这个猪队友在后方瞎指挥自断大好局面,只怕李自成早已成了阶下之囚了。

然而,当农民军的对手换成武器精良,战斗力登峰造极的“关宁铁骑”与“清军八旗”后,农民军“凝聚力不足”的弱点就完全暴露了出来,偏偏皇太极的军事能力又甩了崇祯三条大街,这也就注定了李自成在山海关一战的惨败。

03缺少“造血”能力

如果说山海关惨败的锅,陈圆圆表示不背锅。那么李自成失败的另一大致命原因,那更不是陈圆圆的锅——缺少造血能力。

在明末农民战争时期,李自成集团最出名的口号,就是“闯王来了不纳粮”。正是这个口号,令屡败屡战的李自成,能够迅速发展出数十万大军的规模。但另一个残酷事实是:如果“不纳粮”,这么多作战部队的吃喝怎么办?

对这个问题,李自成一直以来的办法,就是“追赃助饷”。比如他在河南东山再起后,就对其境内的富户地主实行“籍其家以赏军”的政策。在占领西安,正式建立大顺政权后,李自成也没收了当地官僚地主的财产,充做军饷军粮,并正式发行大顺政权的货币。在农民战争时期,这样的政策既能凝聚人心,又能迅速筹措钱粮。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新生政权来说,只靠“抄没”“追赃”来解决钱粮问题,显然是不行的。

图片

对这个问题,李自成本人其实也有清醒的认识。在占领河南时,他就采取了“通商贾,募民垦田”的政策,连明朝官员也哀叹农民军“给牛种,济贫困”。在发展生产方面,真是比烂透了的晚明政府靠谱得多。

可再看看明末农民战争的“时间表”就知道:崇祯十五年底李自成控制了河南,崇祯十六年十月李自成占领西安。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占领北京。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李自成大军扩张速度极快,钱粮压力极大,更没有多少时间来恢复生产。“造血”也就无从谈起。占领北京后,李自成的控制区域,根本无法给他的大军提供充足补充。几十万大军所需的钱粮,还是要靠“追赃助饷”。

再比比李自成的“老前辈”朱元璋,就知道他差在哪。同样是在农民战争时期,早期成功占领重镇应天的朱元璋,非但没有趁热打铁继续扩张,相反开始在其领地里“听从武官开垦荒田”,更派官员到各地“劝桑耕,筑城开垦”。在积攒了足够钱粮后才继续亮剑。正是这“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大智慧,成就了朱元璋集团强大的“造血”能力,以及一统天下的伟业。

图片

同样的道理,李自成看上去很懂,但是在逐鹿天下的关键抉择面前,他既没有为自己赢得“造血”的时间,更没有理顺内部的军政关系。这样的大智慧,他学不来。

所以最残酷的事实是,即使没有陈圆圆,即使没有“吴三桂放清兵入关”和“山海关大战”,李自成的失败,也是时间问题。他的“前辈”黄巢等人,就树立了生动的范例。因此“火了几百年”的陈圆圆,实在是个极其次要的原因。

参考资料:《甲申传信录》、《明季北略》、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梅毅《纵欲时代:大明王朝的另类历史》、钻石古宝典《李自成攻下北京后气势正盛,为什么马上就失败?另有隐情?!》、《浅谈刘宗敏在大顺农民政权中的历史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