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今中国的影视剧,为什么很难出经典之作?

 烛下青史 2022-07-02 发布于云南

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影视剧层出不穷,题材多样,更新速度快, 但是能让人印象深刻的、成为一代经典的,却越来越少?从客观上讲,时代在进步,影视剧拍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无论从特效还是画面上都是质量越来越高的,可为什么一提起经典,大家最先想到的却还是从前的《西游记》、《水浒传》、《亮剑》呢?

“吃俺老孙一棒”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西游记》经典台词了,即使这部剧已经播出了很多年,成为了几代人的记忆,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仍然首屈一指。原因是,《西游记》不仅改编自四大名著之一,拥有着含义深刻的情节以及台词,演员的演技无可挑剔,导演为了真实还原剧中的环境,特意跑变了大半个中国,只为拍摄真实景象。

毛泽东早已道出艺术创作的精髓

对比现如今的影视剧,会发现当今活跃度高占领娱乐市场的影视剧虽然种类繁多,可令人吐槽和评价的点,也是数不胜数。要说如今的影视剧为什么距离经典越来越远,其根本原因,可以在《毛泽东选集》里找到答案。

“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这句话出自《毛泽东选集》,亦是毛主席曾经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过的重要讲话。

这番话明确指出了文艺作品要想得到观众的认可,那么就必须着眼于生活实际的客观事实。

毛主席的这番话可谓十分精辟而且具有前瞻性,一语道破文艺创作的本质以及原则。然而,纵观中国娱乐市场上的影视内容,大部分作品早已违背了贴近人民群众、遵循现实的原则和宗旨,耗费巨资创作出来的影视剧充斥着令人唾弃的“假大空”,各种雷人,各种套路。

盘点现在影视剧中的“假”和“雷”

当代影视剧的假体现在情节假、台词假以及造型假。例如,想表现城市打工仔不容易的《欢乐颂》中樊胜美一角,本就是受着工作与原生家庭的双重压榨,却还背得起动辄上万的名牌包,这显然与角色想要塑造表达的内容是矛盾的。

在人们的印象里,民国时期的混乱的、艰难的,然而很多民国题材的影视剧人物,却以精致的妆容出现,油亮的发胶、锦绣精美的服装,就好像剧中的社会环境与人们认知中的民国并非出自同一时期。

如此令人出戏的假造型假台词,实在令人尴尬。

最近口碑还不错的禁毒题材网络剧《暗夜行者》依然体现了当代影视剧经常被吐槽的拍摄手法,宋轶饰演的卧底女警官居然以一人之力将一群拿着棍棒的男人打得落花流水,匆匆逃窜。

就算这名女卧底警察有再厉害的功夫,也不可能将十多个手拿棍棒的男人击溃吧?这简直是在强行凹人设,令人无法直视。

更能引发观众集体吐槽的的当然是抗日神剧了,手撕鬼子已经成为了人们刻在脑海里的雷人情节。有些影视剧为了表现正派人物在抗战中的勇猛无敌,居然不顾现实,一味地夸大剧中人物的战斗力,其“身手敏捷”达到了令人惊掉下巴的程度,一人甚至能够对抗一整个队伍的日军。

如果历史如剧中所演,那么抗战可能就不必耗费那么多年了。

拍出好剧,诚意是关键

总的来说,当下烂剧多的数不过来,无论观众如何吐槽,专家如何呼吁,都难以拯救当下的影视圈。因为当今的社会是快节奏当道,任何事都以快为核心,影视剧也出现了快餐化的趋势。导演和制片人不再以演技和质量为拍摄首要重点,而是以热度、流量为重要切入点,只有热度和流量才能更快地赚到钱。

不知大家是否有注意到,如今的电视剧主角经常以流量明星为主,甚至有的明星从未出演过电视剧,只因名声大粉丝多就轻轻松松的出现在剧中并成为主角。效果可想而知,未经过专业演艺训练的人,怎么可能表现得生动,无非是照本宣科罢了。

更令人气愤的是,有的演员连台词都懒得背,直接依靠抠图和后期配音,这简直是对表演艺术的亵玩和玷污。

老梁曾经在《老梁看电视》当中说过,当下的很多剧不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没诚意。影视剧的诚意应当体现在台词、演技以及剧情上。

只有演员演技在线,服化道符合剧情背景,情节走向设计得合情合理,细节逻辑经得起推敲,才能受到更多观众用心观看。

正如毛主席曾经说过的那样,贴近生活,尊重现实的艺术作品才能受大众的喜爱,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作品的质量,将影视剧向经典靠拢。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世间》就是一个正向的榜样,虽然这部剧展现的内容横跨五十多年,但每一集每一句台词都是那么的真实,所映射出来的人生道理更是值得观众反复思索感悟。

《人世间》这部剧之所以备受好评,不仅因为它的写实和深刻,更依赖于导演犀利的选角眼光和演员的精湛演技,不管是面孔十分熟悉的老演员还是影视新秀小生,在角色的塑造下仿若就是生动而真实的。

《人世间》的火热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制作有诚意,演艺真实贴近生活的才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