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投资审计:5条主线、6个转变、7张图(实战总结)

 阳光男孩007007 2022-07-02 发布于山西

守正创新谋发展 精审笃业铸华章

贺方 志薛松  / 文      内审网 / 整编
投资审计是党和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提高政府财政支出绩效、增强反腐倡廉建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投资审计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全面创新,主动转型是实现新时代投资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对投资审计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莒县审计局在投资审计工作中,坚持“六个转变”,绘好“七张图”,聚力“五条主线”,常态化做好“经济体检”工作的同时,全面推进投资审计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推动投资审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确保政府投资项目优质、高效、廉洁、安全。
一、坚持“六个转变”,推动投资审计“升级”。
一是转角色。恪守审计权力边界,保持投资审计独立性,不参与工程建设管理活动,坚持在法定职责权限范围内开展投资审计工作,解决能不能审的疑惑,杜绝“长臂管辖”情形,纠正“以审代结”行为,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
二是转范围。从单一的工程造价审计转向全面审计,推行“多维度,全过程”审计监督模式,紧盯“投资决策、项目建设程序、招标投标、项目建设管理、工程结(决)算、工程运营”等关键环节全面监督,扩展投资审计监督覆盖面,逐步从“单纯审价”过渡为“全面监督”。
三是转目标。改变过去投资审计主要以造价核减“论英雄”的价值取向,把规范项目实施、提升投资绩效、推动政策执行完善、促进体制机制健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作为投资审计价值追求。
四是转方向。既统筹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又重点突破,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盯社会热点、民生难点、改革堵点,克服“凡投必审”,实现从“数量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的方向转变。
五是转方式。打破查账、勘察等传统审计方式,创新推动科技强审,借助审计“一张图”系统和“BIM+投资审计”平台,积极探索地理信息、无人机三维建模、云造价、区块链等大数据技术和高科技检验检测设备在投资审计项目中的应用,快速准确锁定审计线索,提高投资审计效率,实现从传统投资审计向现代投资审计转变。
六是转模式。强化审计“一盘棋”思想,将投资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政策跟踪审计、社保审计相结合,推行“研究式”“融合式”“集成式”“嵌入式”“1+N”等审计组织模式,统筹整合审计力量,打破科室界限,破除层级、专业壁垒,组建投资审计“大兵团”,发挥“双主审”双轮驱动效应,实现从单一型审计模式向复合型审计模式转变。
2021年以来,在局党组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六个转变”,先后对棚户区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莒国古城、S313省道(莒县段)等项目组织实施了跟踪审计,审计成效显著,有效促进了政府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合规高效运作,充分发挥了投资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绘好“七张图”,推动投资审计“提质”。
(一)绘好“设计图”,力求方向“准确化”。牵住“牛鼻子”,谋好成事之基。厚植“为民情怀”,把握“国之大者”,秉持“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理念,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谋划有重点、有深度、有成效的投资审计项目计划,始终做到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投资审计监督就及时跟进到哪里,切实把投资审计监督成效体现在促进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上,体现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上,体现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果上。
(二)绘好“施工图”,力求“精细化”。精耕“责任田”,走好成事之道。一是做好审前调查研究。依托审计对象资料库、审计行业法规库、审计技术方法库、审计经典案例库四个审计“智库”,熟悉项目基本情况,“吃透”相关政策,加强实地勘察,提前分析研判,结合以往年度被审计单位或其所在行业、领域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和整改情况,找准项目薄弱点和审计切入点,有的放矢地精准画像、锁定重点,为确定审计事项打下基础。二是建立审计实施方案“三级会审”制度。审计组对实施方案初稿进行小组会审;局党组、业务科、法规科对实施方案进行现场联合会审,提出意见和建议;法规科对实施方案进行复核会审,补充完善,形成最终审计实施方案,通过对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和审计措施的集思广益、系统研究、反复审核,合理谋划审计事项,统筹项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细化任务安排,增强审计实施方案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绘好“管控图”,力求“规范化”。拉紧“生命线”,抓好成事之要。不断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压实审计组长负责制,明确审计人员“第一责任”,严把审计取证定性等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挂图作战”,紧盯职责履行、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沿着资金流、业务流,确保查深查透,做到审计按程序、讲证据、有记录、可检查,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切实防范投资审计风险。
(四)绘好“竣工图”,力求“长效化”。开好“药方子”,把好成事之脉。积极探索政府投资绩效审计评价,严把审计报告出口关,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障碍,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点带面,见微知著,“麻雀式”剖析“病因”,深挖“病根”,找准“病灶”,开出“良方”,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一体化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完善制度,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形成长效机制。
(五)绘好“收官图”,力求“扩大化”。彰显“新价值”,结好成事之果。树立精品意识,打造投资审计“品牌”,坚持成果导向,把成果开发贯穿审计全过程,根据审计结果,按照苗头性、普遍性、行业性等问题类型,分门别类做好深挖工作,加大审计信息、要情、专报、论文等审计成果撰写力度,随时向党委政府和审计委员会报告,扩大审计监督成效。
(六)绘好“路线图”,力求“高效化”。
激活“一池水”,写好成事之篇。
一是建立边审边改机制。审计实施过程中,坚持边审边改,如在高标准农田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发现问题后,及时印发意见单,督促被审计单位立即整改,实现“边建设、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提高审计整改时效性。
二是建立审计整改“清单销号”机制。列出“问题清单”,建立审计整改工作台账,“点对点”压实被审计单位整改责任,动态记录被审计单位整改进度,确保“整改一个、核实一个、销号一个”,全流程推进整改督查跟踪,全链条扎紧审计管理闭环,全方位提升审计整体效能。
三是建立审计建议函报机制。通过审计建议函、审计专报方式向有关主管部门和党委政府通报审计结果,促进整改落实,破解“审而不改”“屡审屡犯”的顽瘴痼疾。
四是建立审计整改考核问责机制。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机关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把领导重视、整改方案、材料报送、真实有效、整改比例、建章立制、结果运用等七个方面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以绩效考核为抓手,促进审计整改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切实提高审计整改质量,同时启动审计委员会问责机制,对整改不力的及时约谈通报,对弄虚作假、敷衍推诿的依法依规追责问责,确保审计整改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落到实处。
(七)绘好“直方图”,力求“数字化”。用好“指挥棒”,谱好成事之曲。建立业务考评制度,以业务考核为抓手,将审计项目管理真正纳入考核系列,根据审计工作量赋予基础分,按照急难险重程度和完成质量给予加分,未按时完成或存在质量问题给予减分,严格按照审计查处违规违纪金额、移送案件线索数额、审计成果开发数量等量化指标,全面考核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强化专业素养评价,注重实干实绩,营造“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干事氛围,实现奖勤罚懒治庸的目的,激发审计人员主观能动性、担当作为积极性和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促进审计质量全面提升。
三、聚力“五条主线”,推动投资审计“增效”。
一是以“政策”为主线,保障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保障项目资金落实到位,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促进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对经济平稳增长的拉动作用,当好政策落实的“督导员”。
二是以“资金”为主线,促进提高政府投资绩效。促进政府加强投资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避免或减少损失浪费和重复建设,促进提高建设资金使用绩效,节约财政资金,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当好财政资金的“守护者”。
三是以“体制机制”为主线,推动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进重大项目审批体制改革,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当好深化改革的“服务员”。
四是以“民生”为主线,促进保障和改盖生。揭示和反映住房保障、征地拆迁、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积极督促整改,当好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五是以“权力运行”为主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严肃揭露重大损失浪费、重大质量安全和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移送相关问题线索,推动整治工程建设领域乱象,当好权力运行的“监督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