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天王补心丹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天王补心丹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人参1.5克(焗服) 酸枣仁3克 当归3克 生地12克 柏子仁3克 麦门冬3克 天门冬3克 远志1.5克 北五味子3克 白茯苓1.5克 丹参1.5克 元参 1.5克 桔梗1.5克 灯心草1.5克 加减; 1.失眠较重者,可酌加龙骨、磁石等以增碁 重镇安神之效; 2.如心悸怔忡,睡眠不安,可酌加龙眼肉、夜交藤以加强养心安神之效; 3.如有遗精滑泄,可酌加金樱子、芡实、牡蛎等以固肾涩精。 主治;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属心经阴血 亏少,心神不安者。 1、心悸 2.慢性荨麻疹 3.顽固性口腔溃疡 4.口腔奇痒 1.神经衰弱 2。精神病 3.阳痿 4、慢性低血压 5.肝炎 心火上炎,阴血不足证。心神烦乱, 失眠多梦,脉细数。 天王补心丹 (《校注妇人良方》卷6) [组成] 人参去芦 茯苓 玄参 丹参 桔梗 远志各五钱(各15g) 当归(酒 浸) 五味子 麦门冬(去心) 天门冬 柏子仁 酸枣仁(炒)各一两(各30g) 生地黄四两(120g)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丸(6— 9g),临卧,竹叶煎汤送下(现代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小丸,用朱砂水飞9— 15g为衣。每服6—9g,温开水送下,或用桂圆肉煎汤送服。亦可改为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主治] 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 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病机分析] 本方所治病证是由心经阴血不足,虚热内扰,心失所养而致。 《素 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 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故心神不宁之疾患,主要在心。《素问.痹论》又说:“阴气 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若素体阴虚或思虑劳心过度,耗伤心经阴血,心失所养, 不能藏神,故心悸失眠;心主血脉,气血充盛,心神得养,则智力敏捷,精神充沛,若 劳心过度,伤及心血,心血不足,故见神疲;阴血不足,虚热内生,扰心则虚烦;扰动 精室则梦遗;炎上则口舌生疮;舌为心之苗,心阴不足,故舌红少苔;脉细而数,亦为 阴亏血少,虚热内扰之征。 [配伍意义] 本方是为阴亏血少,虚热内扰,神志不安而设,根据《灵枢。邪客》 篇“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的治疗原则,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而立法。方 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清热,为君药。天冬、麦冬、玄参皆甘寒多液之品,以之助君 药养阴清热,共为臣药。其中玄参,《Et华子本草》卷7谓之“补虚劳损,(治)心惊烦 躁”;天冬,《日华子本草》卷5谓之“镇心,润五脏……补五劳七伤”;麦冬人心,长 于滋心阴,清心热,《日华子本草》卷5言其“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珍珠囊》卷 5谓之“生脉保神”,《用药心法》卷7谓之“补心气不足”。阴血不足,又以当归补其 阴血,《日华子本草》卷7载其“补一切劳……养新血”,《本草纲目》卷14言之“和血 补血”。所以本方生地、当归同用,滋阴养血之力益彰。 《日华子本草》卷6云:丹参 “养神定志……补新生血”, 《滇南本草》又言其“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 惊悸不寐”,故方中应用丹参养血安神,与补血及宁心安神之品相配,使心血充足,心 神自安,这是本方配伍之妙处。血生于气,补气即生血,故用补气要药人参“补五脏, 安精神”(《神农本草经》卷1);茯苓“益脾宁心”(《本草从新》卷9),二者同用,益 心气.使气旺则血生,并均有宁心安神之效。血不养心,神志不安,故又用酸枣仁、远 志、柏子仁养心安神,其中酸枣仁“主烦心不得眠”(《名医别录》);远志,“治惊悸不 寐”(《本草从新》卷1);柏子仁,“养心气,润肾燥,益智宁神”(《本草纲目》卷34), 方中用之,补心安神。五味子酸温,“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用药法象》),以敛心 气之耗散。以上诸药,共为佐药。桔梗载药上行为使,俾药力作用于胸膈之上,不使速 下。用法中以朱砂为衣,增其清热安神之效。诸药合用,配伍适宜,是一首治疗阴亏血 少,虚热内扰,神志不安的有效良方。 [类方比较] 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皆可用于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之证,但前者 重用生地黄滋阴清热,配伍玄参、天冬、麦冬、当归、丹参等滋阴养血药,以及人参、 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等补心安神之品组方,具有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功,主治心 经阴血亏虚而致心悸失眠健忘之证;后者以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等补气养 血,健脾养心药,配伍茯苓、远志、枣仁、龙眼肉等宁心安神药组方,因此功用侧重于 益气健脾,补血养心安神,主治心脾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之证。. 天王补心丹与炙甘草汤均可治疗心悸,但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兼以清热安神,主 治阴血亏虚,虚热扰心所致的心悸失眠,心烦,口干,甚则口舌生疮等症;而炙甘草汤 则益气养血,滋阴复脉,治疗阴血亏虚失于荣养,心气衰弱无力鼓动血脉之心动悸,脉结代等症。 . 天王补心丹与酸枣仁汤均有安神之功,治心神不宁、虚烦失眠、心悸健忘等症,但 酸枣仁汤之主治病机为肝血不足,虚热内扰,故治以养血补肝,清热除烦为主,主治心 悸失眠,兼有头晕目眩,虚烦,脉弦细者;而天王补心丹主治病机为心经阴亏血少,虚 火内扰所致的心悸失眠,梦遗健忘,其治疗重在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临床运用,以心悸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失眠较重者,可酌加龙骨、磁石等以增其重镇安神之功;如心悸怔忡, 睡眠不安,可酌加龙眼肉、夜交藤以加强养心安神之效;如有遗精滑泄,可酌加金樱 子、芡实、牡蛎等以固肾涩精。 3.现代临床用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属心经阴血亏少,心神不安者。 [使用注意] 1。本方药味偏于寒凉滋腻,故脾胃虚弱者,应当慎用。 2。本方用朱砂为衣,或以朱砂水飞后掺人,而朱砂为汞的硫化物,长期服用含朱 砂的制剂可致汞的蓄积,因此不宜久服。 [源流发展] 本方录自《校注妇人良方》卷6,原书载其具有“宁心保神,益血固 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除惊悸,疗咽干。育养心神”之 功。治妇人热劳,心经血虚,心神烦躁,颊赤头痛,眼涩唇干,口舌生疮,神思昏倦, 四肢壮热,食饮无味,肢体酸疼,心怔盗汗,肌肤日瘦,或寒热往来。考其来源,当从 《备急千金要方》卷14治健忘方(天冬、远志、茯苓、地黄)、《千金翼方》卷15定志 补心汤(远志、菖蒲、人参、茯苓)及《太平圣惠方》卷3茯神散(茯苓、柏子仁、酸 枣仁、黄芪、人参、地黄、远志、五味子)三方衍化而来。后世多部医书载其同名方 剂,但各有差异。如早于本方的《陈素庵妇科补解》卷5之天王补心丹,较本方多杜 仲、牡丹皮、石菖蒲、茯神、石莲肉,增其养心益肾,清热安神之功,而用于产后血 虚,恍惚无主,似惊非惊,似悸非悸,欲安而恍惚,欲静而反扰,甚或头旋目眩,坐卧 不常,夜则更加,饥则尤剧。《医方考》卷3所录天王补心丹,.与本方组成基本相同, 仅无朱砂为衣,用于过劳其心,忽忽喜忘,大便难,或肘溏利,口内生疮者。《摄生秘 剖》卷1所载天王补心丹,功用、主治与本方基本相同,仅用量稍有出入,药用人参、 丹参、玄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各五钱,当归身、天门冬、麦门冬、柏子 仁、酸枣仁、生地各四两,辰砂五钱为衣。又如《万病回春》卷4之天王补心丹,较本 方多石菖蒲、黄连,清心开窍宁心之力优,书中载其治健忘,《症因脉治》卷2谓其治 内伤嗽血。《医碥》卷6之天王补心丹,即本方去人参、生地、麦冬、天冬、玄参,主 治虚损劳瘵,则是本方临床应用的发展。 、 [疑难阐释] 1.关于方名 《景岳全书》卷53载:“此方之传,未考所自,《道藏》偈云:昔志公 和尚日夜讲经,邓天王悯其劳者也,赐之此方,因以名焉。《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曰: “终南宣律师,课诵劳心,梦天王授以此方,故名。”作者在当时利用人们迷信心理,为 了说明本方功效如神,故托词天王念其每日诵经劳心,而在梦中授予此方。《绛雪园古 方选注》卷中曰:“补心者,补心之用也.…”,神之为用不穷矣,故曰补心。”此说甚是。 2.关于本方的君药问题 有的方论认为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具有养心安神之 功,又可敛心气之耗散,为本方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从本方的病机来看,是以心经阴亏 血少,虚热内扰而致,柯琴云:“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用生地黄为君,取其滋阴 补水为主,水盛可以伏火,即既济之意,且以玄参、麦冬、天冬、当归、丹参配伍,使 滋阴养血作用更强,故以此为君药更能切合病机。 3.关于桔梗的配伍意义 《摄生秘剖》卷1引李中梓言:“以桔梗为使者,欲载诸药 人心,不使之速下也。”《本草纲目》卷12载其:“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说明诸医家 认为该药除为人肺经外,也应为心经药。其性升浮,故可载药人心。如《重庆堂随笔》 所谓:“桔梗,开肺气之结,宣心气之郁。” [方论选录] 1.吴昆:“过劳其心,忽忽喜忘,大便难,或时溏利,口内生疮者,此方主之。心 者,神明之脏,过于忧愁思虑,久久则成心劳。心劳则神明伤矣,故忽忽喜忘。心主 血,血濡则大便润,血燥故大便难。或时溏利者,心火不足以生脾土也。口内生疮者, 心虚而火内灼也。人参养心气,当归养心血,天、麦门冬所以益心津,生地、丹、玄所 以解心热,柏子仁、远志所以养心神,五味、枣仁所以收心液,茯苓能补虚,桔梗能利 膈。诸药专于补心,劳心之人宜常服也。”(《医方考》卷3) 2.李中梓:“心者,神明之宫也,忧愁思虑则伤心,神明受伤则主不明而十二官危, 故健忘、怔忡。心主血,血燥则津枯,故大便不利。舌为心之外候,.L、火炎上,故口舌 生疮。是凡以生地为君者,取其下人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况地黄为血分要 药,又能人手少阴也。枣仁、远志、柏仁养心神者也;当归、丹参、元参生心血者也。 二冬助其津液,五味收其耗散,参、苓补其气虚。以桔梗为使者,欲载诸药人心,不使 之速下也。”(录自《摄生秘剖》卷1) 3.柯琴:“心者主火,而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则火为患,故补心者,必清其火而 神始安。补心丹用生地黄为君者,取其下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此非补心之 阳,补心之神耳。凡果核之有仁,犹心之有神也,清气无如柏子仁,补血无如酸枣仁, 其神存耳。参、苓之甘以补心气,五味之酸以收心气,二冬之寒以清气分之火,心气和 而神自归矣。当归之甘以生心血,玄参之咸以补心血,丹参之寒以清血中之火,心血足 而神自藏矣。更假桔梗为舟楫,远志为向导,和诸药人心而安神明,以此养生则寿,何 有健忘怔忡、津液于涸、舌上生疮、大便不利之虞哉?”(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4) 4,汪昂:“此手少阴药也。生地、元参,北方之药,补水所以制火,取既济之义也。 丹参、当归,所以生心血。血生于气,人参、茯苓所以益心气,人参合麦冬、五味,以 为生脉散。盖心主脉,肺为心之华盖,而朝百脉(百脉皆朝于肺),补肺生脉(脉即血 也),所以使天气下降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万物乃生)。天冬苦人心而寒泻火,与 麦冬同为滋水润燥之剂。远志、枣仁、柏仁,所以养心神。而枣仁、五味酸以收之,又 以敛心气之耗散也。桔梗清肺利膈,取其载药上浮而归于心,故以为使。朱砂色赤人 心,寒泻热而重宁神,读书之人,所当常服。”(《医方集解.补养之剂》) 5.王子接:“补心者,补心之用也。心藏神,而神之所用者,魂、魄、意、智、精 与志也。补其用而心能任物矣。《本神篇》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当归、柏子仁、丹 参流动之药,以悦其魂。心之所忆谓之意,人参、茯神调中之药,以存其意。因思虑而 处物谓之智,以枣仁静招乎动而益其智;并精出入者谓之魄,以天冬、麦冬、五味子宁 静之药而安其魄;生之来谓之精,以生地、元参填下之药定其精;意之所存谓之志,以 远志、桔梗动生于静而通其志。若是,则神之阳动而生魂,魂之生而为意,意交于外而 智生焉,神之阴静而生魄,魄之生而为精,精定于中而志生焉。神之为用不穷矣,故曰 补心。”(《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中) 6.徐大椿:“血虚挟热,虚热生风而心神失养,故怔忡、惊悸不已。生地、元参壮 水制火,枣仁、柏仁养心安神,人参助心气,当归养心血,天冬、麦冬清心润燥,茯 神、远志渗湿交心,丹参理心血,五味收心阴,少佐桔梗载药上行,俾诸药人心。若心 火太旺,加黄连以直折之。此是心虚挟热惊悸、怔忡之专方。炼蜜为丸,朱砂为衣,使 火降神宁,则虚风自熄,而心悸诸证无不痊矣。”(《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1) 7.陈念祖:“小篆心字篆文,只是一倒火耳。火不欲炎上,故以生地黄补水,使水 上交于心。以玄参、丹参、二冬泻火,使火下交于肾。又佐参、茯以和心气,当归以生 心血,二仁以安心神,远志以宣其滞,五味以收其散,更假桔梗之浮为向导。心得所 养,而何有健忘怔忡、津液干枯、舌疮、秘结之苦哉?”(《时方歌括》卷上) 8.费伯雄:“此方原为心血不足,怔忡健忘等症而设,故收敛之药不嫌太重。有桔 梗载药上浮,远志开通心气,二味已足,减去石菖蒲者为是,否则开泄太猛,非虚人所宜也。”(《医方论》卷1) 9.张秉成:“夫心为离火,中含真水,凡诵读吟咏,思虑过度,伤其离中之阴者, 则必以真水相济之。故以生地、元参壮肾水,二冬以滋水之上源。当归、丹参虽能人心 补血,毕竟是行走之品,必得人参之大力驾驭其间,方有阳生阴长之妙。茯苓、远志泄 心热而宁心神,去痰化湿,清官除道,使补药得力。但思虑过度,则心气为之郁结,故 以柏子仁之芳香润泽者,人心以舒其神,畅其膈。枣仁、五味收其耗散之气,桔梗引诸 药上行而人心。衣以朱砂,取其重以镇虚逆,寒以降浮阳,且其色赤属离,内含阴汞, 与人心同气相求,同类相从之物也。”(《成方便读》卷1) [评议] 关于本方的治证病机,诸家皆从劳心过度,阴亏血少虚火立论,亦有兼论 心肾者,然据其治证分析,系由心经阴亏血少,虚火内扰所致。虽有遗精之证,并非肾 虚所为,而是心经阴血不足,以致心火亢盛,扰动精室而致。天王补心丹中,滋阴清热 与养血安神药相配,其中生地黄用量独重且又与天冬、麦冬、玄参等大队滋阴清热药为 伍,该方重在滋阴养血,故为滋阴养血之补心安神剂,对心经阴血亏少,而虚热内扰不 甚所致的神志不安证最为适宜。如属心肾两虚,阴血不足,虚火上扰之惊悸怔忡,健忘 盗汗,则用滋阴补肾,养心安神之柏子养心丸加黄连、栀子治疗,尤为适合。 [验案举例] , 1。心悸 《柳选四家医案.曹仁伯医案》:心悸,初以惊恐得之,后来习以为常,经 年不愈,手振舌糙,脉芤带滑,不耐烦劳,此系心血本虚,痰涎袭人也。人参、元参、 丹参、枣仁、天冬、麦冬、菖蒲、茯苓、茯神、当归、远志、五味、桔梗、半夏、生 地、橘皮、枳壳、柏仁、炙草。 按语:此证心血本虚,痰涎袭人扰心而致心悸不安,方用天王补心丹、二陈汤加' 味,意在补血养心,理气化痰,使既亏之心血得以滋补,袭人之痰涎得以祛除,如是心神得安,心悸则愈。 2.慢性荨麻疹 《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8:26):某女,36岁。10年前因胸痛,咳 嗽,痰中带血,经X线检查诊断为肺结核病。随即全身发风疹疙瘩,时隐时现,时轻 时重,瘙痒甚剧。自发皮疹后即患失眠症,有时初睡即不能安眠,有时睡而易醒,甚则 整夜梦幻连绵。后肺结核经治疗而愈,冬季遇风仍发风疹,且以夜间为甚,天气转暖即 愈。1962年n月底,皮疹又发,瘙痒甚,有灼热感,影响睡眠,头额昏晕,眼花,耳 鸣。检查:面色无华,两颊稍泛红晕,体倦神疲,内眦暗陷,全身散发黄豆大小之风 疹,或红或白,皮肤划痕呈强阳性,X线透视右上肺有钙化点,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带 数,尺脉无力。此由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致心火亢盛,消耗营阴,阴亏血少则生风,故 发隐疹。按养心法治之:太子参、天门冬、麦门冬、茯苓、朱茯神、当归、丹参各9g, 酸枣仁15g,五味子4.5g,远志肉9g,大生地12g,桔梗6g,炙甘草3g。服4剂后, 皮疹即少发,睡眠时间亦延长,皮疹划痕明显减轻。原方加熟地黄、枸杞子各9g,又 服5剂,皮疹未见再发,此后日服天王补心丹12g,又服2周,药后除夜间时有梦扰 外,头昏耳鸣等症消失,一冬未见复发。 按语:荨麻疹俗称风疹块,祖国医学文献中则以“瘾疹”、“痦癌”等命名出现,本 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者多骤然发生,慢性者则往往持久,反复发作,经年累月,缠绵 不愈,其急性迁延日久,亦可能转为慢性。《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 心”。慢陆风疹块亦应属于痒疮的范畴,夜不能寐,心悸易惊,皆由心神不安于舍。因 此我们认为荨麻疹之发生,与心虚不足,血虚化风有关,采用补心之剂治疗,足资借 '鉴。 3.顽固性口腔溃疡 《新中医》(1986,11:20):某男,40岁,干部。1980年3月初 诊。患慢性口腔溃疡5年,经中西医治疗罔效。翌年4月见神倦失眠,纳差,面色少 华,舌面及口腔粘膜可见多个溃疡点。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此乃阴虚见证,即用 天王补心汤(人参在本方中改为太子参,生地、茯苓、当归、玄参、柏子仁、桔梗、麦 门冬各15g,远志、石菖蒲、丹参、熟仁枣各lOg,五味子5g)5剂内服,临床症状好 转而渐愈。随访3年未复发。 按语:口腔溃疡多由心脾二经积热上熏所致,亦有因气血亏损,思虑过多所为;天 王补心汤具有养血宁心安神之功,证见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用治阴血不足,心火上 炎,导致咽干口燥,口舌生疮,有佳效,曾治15例顽固性口腔溃疡证属阴血不足,心 火上炎者,未配其它药,均在服药10—13剂痊愈。 4.口腔奇痒 《河南中医》(1988,3:34):某女,31岁,教师。1984年11月2日初 诊。患者自述半月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口腔奇痒难忍,以上腭及舌体为甚,舌体用力搅动 后稍减,昼轻夜重,甚则夜不能安枕,每每需用牙刷刷至微微出血方舒。曾诊为自主神 经功能紊乱,经用西药治疗无效,遂来中医科就诊。患者有肝炎病史,又素有十二指肠 溃疡,证见形体瘦弱,面色萎黄,口腔内奇痒,时欲用手搔之,心烦VI干,夜寐不安, 体倦乏力,右胁及胃脘隐痛,腰酸软无力,舌体瘦小,质淡尖红,苔薄黄,脉弦细小 数。诊为口腔奇痒证。分析其原有肝胃病史,且胃疾已久,后天不足,气血乏源,兼之 思虑劳心,致气血不足,心肾失养,虚火上扰。舌为心之苗,肾脉挟舌本,循咽喉,血 虚热扰,则奇痒不休。辨证为心肾不足,虚火上扰。拟养血益气,清热安神之法。处 方:天王补心丹加减。党参12g,沙参、当归各15g,枸杞子、寸冬各12g,茯神15g, 灵磁石30g(先煎),炒枣仁18g,五味子9g,炒栀子6g,知母6g,肉桂4.5g,炙甘草 6g,水煎服,2剂,每Ft 1剂。u月4曰,患者欣然而至,言药后奇痒若失,余证也减 其半。但苦于煎药不便,不复用药。1986年9月28日,患者又至,言因近日工作劳 累,旧症又作,仍伴见心烦失眠,倦怠乏力,口舌干燥,胃脘隐痛,腰酸无力,舌尖 红,苔薄黄,脉细数。证不变则方不更,又将原方处以2剂,仍获奇效。 按语:口腔奇痒证在临床较为少见,吾偶遇此证,思及《内经》“病机十九条”中 所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而试之从心论治。 [临床报道] 1.神经衰弱 有人总结神经衰弱症的主要治法有五,而主方有七,天王补心丹属 养心安神法,主要用于神经衰弱有心悸烦热、神志不安、咽干口燥、健忘怔忡等表现 者。报告以本方去人参、天冬、丹参、桔梗,加党参、磁石、阿胶、潼蒺藜而制成补心 汤合剂,治疗失眠症76例,有效74例,无效2例,而且取效迅速、稳定,症状消失之 66例经1—5个月随访仍良好lu。 2。精神病 报道以天王补心丹加生龙齿、菖蒲、灯心治疗狂症(精神病)经吐、 下之后作恢复期善后调理,或先用于虚弱患者调补后才予吐下,然后再以此方善后,共 治疗62例,多获治愈,复发者再治也有效(2j。 3.阳痿 以本方加减治疗阳痿37例,药用生地30g,五味子、当归、天冬、麦冬、 柏子仁、酸枣仁、玄参、党参、茯神各9g,丹参12g,远志6g,桔梗4.5g。口舌生疮, 茎中灼痛者加竹叶、木通、朱砂;早泄遗精加金樱子、芡实;眩晕少眠合磁朱丸;心悸 怔忡合甘麦大枣汤,水煎服。治疗阳痿37例,治愈30例,显著好转5例,明显改善2例(x。 4.心血管病 据报道用天王补心丹治疗慢性低血压2例,在其心悸、失眠症状好 转的同时,血压也上升,人参用量需在15g以上c”。 用天王补心丹为主治疗神经性血循环衰弱症,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10 年,临床诊断系根据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心前区不适,甚或疼痛、气短、乏 力、头晕、易出汗、烦躁、失眠等主诉,并由心电多域频谱分析诊断系统对其心电 信号及有关临床资料进行自动处理后得出诊断结论。同时还经心电图、超声心动 图、心脏X线及其他临床检查排除各类器质性心脏病。以天王补心丹口服,每次 10—15g,连续服药1个月为1疗程。结果服药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8.6%,且 服药期间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提示天王补心丹对神经性血循环衰弱症有显著而稳 定的疗效[n。 5.肝炎 用养心安神法治阴虚型慢性迁延性肝炎34例。患者均以心烦失眠为主 症,并伴有不同程度之眩晕、肝区痛、性情急躁等,其中有情志因素者32例。在34例 中心阴虚型2例卜L、阴虚伴肝阴虚型32例,均以补心丹为主治疗,每日l剂,30天为 1疗程。经治1或2疗程者分别为24及10例,结果获临床痊愈者29例,平均治疗 46.7天,好转3例,无效2例;兼症消失16例,好转13例,无效5例;肝脾肿大者8 例,2例回缩正常;肝功能检查麝浊偏高18例,12例复常;29例血清谷丙转氨酶复 常,3例基本正常,2例无明显改善。认为本方可促进心阴恢复,使心神内舍,又可促 进肝阴恢复,令肝木条达。慢性肝炎常伴失眠,失眠不消除,肝功能难以恢复,故可用 本方获异病同治之效L6j。 [实验研究] 对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 实验表明补心丹加味方(人参15g,麦冬 30g,五味子30g,玄参15g,丹参30g,炮附子15g,茯神30g,生地120g,酸枣仁 30g,天冬30g,蒲黄18g,柏子仁30g,红花30g,远志15g,公丁香15g,当归30g, 甘草15g,水煎服)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缺血心肌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用氢化 可的松引致之“阳虚证”模型及甲状腺素所致的“阴虚证”模型小鼠,再用大剂量异丙 基肾上腺素引致心动过速、休克、心衰、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并致使心肌严重缺血、乏 氧从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电显示T波高耸和S-7段抬高,阳虚组还出现R.R、P.R 延长,30%动物的心电图上出现巨大U波,2小时后多数动物呈现Ⅱ一Ⅲ。房室传导阻 滞,伴多源性早搏,形成心律紊乱,8/10只动物死亡;阴虚组则见多数动物心率进行 性加快,少数动物并见频发室性早搏,二次重复试验有4/10动物死亡。上述阳虚或阴 虚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小鼠当给以补心丹加味方时,则可显著抑制心电改变,降低动物死 亡率,提示本方具有显著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心肌病理学观察本方可减少异丙基肾上腺 素所致心肌缺血性坏死的程度,不论在“阳虚型”动物或是“阴虚型”动物都有显著差 异。组织化学观察表明,本方可抑制心肌坏死区ATP酶活力的显著减弱或缺如,抑制 心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降低。通过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也发现本方对异丙基肾上腺素所 致小鼠以线粒体多样性损伤和肌原纤维的带状分解为特征的心肌梗死超微结构的改变, 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上述结果提示本方可能通过调节缺血心肌的血流供应,改善心肌的 生化代谢及提高缺血心肌对乏氧的耐受力等机制,而取得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效果L4j。 [附方] 1.柏子养心丸(《体仁汇编》) 柏子仁四两(120g) 枸杞子三两(90g) 麦门冬 当归 石菖蒲 茯苓各一两(各30g) 玄参 熟地黄各二两(各60g) 甘草五钱 (15g) 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9g)。功用:养心安神,滋阴补肾。主 治:阴血亏虚,心肾失调所致的精神恍惚,惊悸怔忡,夜寐多梦,健忘盗汗,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2.孔圣枕中丹(《备急千金要方》卷14,原名孔子大圣枕中方) 龟版 龙骨 远志 菖蒲各等分。为末,酒服一方寸匕(3g),日三,常服令人大聪。亦可蜜丸,每服二钱 (6g),黄酒送服。功用:补肾宁心,益智安神。主治:心肾不足而致健忘失眠,心神不安。 天王补心丹与柏子养心丸、孑乙圣枕中丹同治阴血亏虚之虚烦不眠。其不同点在于: 天王补心丹以补心安神药与滋阴清热养血药相配,其中生地用量独重,且与二冬、玄参 等大队滋阴清热药为伍,故主治以阴亏内热为主的心神不宁证;柏子养心丸以补肾滋阴 药与养心安神药相配,方中重用柏子仁与枸杞子,而滋阴清热之力不足,故主治心肾两 虚,内热较轻者;孑L圣枕中丹则以宁心益智药与交通心肾之远志、菖蒲相配合,故主治 心肾不足之健忘,失眠等。 柏子养心丸 柏子仁12克 枸杞子9克 麦门冬3克 当归3克 石菖蒲3克 茯苓3克 玄参6克 熟地黄6克 甘草1.5克 主治;阴血亏虚,心肾失调所致的精神恍惚,舌红少苔 [附方] 1.柏子养心丸(《体仁汇编》) 柏子仁四两(120g) 枸杞子三两(90g) 麦门冬 当归 石菖蒲 茯苓各一两(各30g) 玄参 熟地黄各二两(各60g) 甘草五钱 (15g) 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9g)。功用:养心安神,滋阴补肾。主 治:阴血亏虚,心肾失调所致的精神恍惚,惊悸怔忡,夜寐多梦,健忘盗汗,舌红少 孔圣枕中丹 组成;龟甲 龙骨 远志 石菖蒲各等分 主治;心肾不足而致健忘心神不安 2.孔圣枕中丹(《备急千金要方》卷14,原名孔子大圣枕中方) 龟版 龙骨 远志 菖蒲各等分。为末,酒服一方寸匕(3g),日三,常服令人大聪。亦可蜜丸,每服二钱 (6g),黄酒送服。功用:补肾宁心,益智安神。主治:心肾不足而致健忘失眠,心神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