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启洲:《唐圭璋的词学理论与批评研究》

 古代小说网 2022-07-03 发布于江苏

《唐圭璋的词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孙启洲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年12月版。
内容简介

唐圭璋先生(以下径称唐圭璋)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词学家之一,其在词学考证与辑佚、词学理论与批评,以及词的创作等诸多方面均有相当高的建树。作为《全宋词》《词话丛编》和《全金元词》等重要词学文献的编纂者,唐圭璋向来以词学文献学家垂名于后世,学界也更为关注其在文献学领域的贡献,对于其词学理论与批评则鲜有全面的观照与论述。

因此,本书旨在重点探讨唐圭璋在辑佚与考证文章之外的有关词学理论的著述,涵括其词体观、创作论、词史和词学史研究,以及批评与鉴赏论等四个主要方面,系统地分析其词学主张与批评观念,梳理其词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并将其置于现代词学转型的学术背景之下,阐明其词论对于词学现代转型之意义及其在现代词学发展史中之价值。

第一章阐明致力于此课题研究的时代学术背景。一方面,现代词学渐成当前词学界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另一方面,现代旧体诗词研究成为新兴的学术热点。除此之外,本章还对此前有关唐圭璋词学研究的理论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突出前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考察既有研究之不足,进一步厘清此课题的研究方向和路径。

唐圭璋先生

第二章重点论述唐圭璋的词体观,涉及其对词乐、词律、词韵、词调等与词的文体特征相关的具体问题的考论。他将词体“上不类诗,下不似曲”的审美特质归结为“雅、婉、厚、亮”四字,此亦为其词体美学观念的集中表述。与此同时,通过详细辨析其与缪钺“轻、小、狭、隐”说的外在差异与内在贯通,展现现代词学家由于承续不同的词学传统所形成的词学立场及其审美旨趣的异与同。

第三章侧重从文体创作的角度,阐述唐圭璋在填词技巧方面细致入微地理论概括和总结。唐圭璋关于词体创作的理论,亦是其词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论词之作法》《略论词的起结》和《略论词的上下片作法》等著述,是其专论词之创作方法的最具代表性的文章,结合其填词的具体实践文本《梦桐词》及其鉴赏词作的读本《唐宋词简释》中的相关内容,阐述其词的创作理念。

第四章主要论及唐圭璋有关词史与词学史研究的方法和路径,包括其对词的起源问题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空间和时间双重向度中把握词史发展的脉络,及其这种研究视野对于当下词学研究的启示与价值。此外,由他编纂的《宋词纪事》和笺注的《词苑丛谈》都对后世学人梳理词史演变轨迹、撰述词史专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唐圭璋在《历代词学研究述略》中按照词学诸多范畴,对于整个古典词学发展史进行简明扼要地点评与辨析,综述此前词学研究的缺陷,指明未来词学研究应努力之方向。他还在多篇文章中讨论了晚清民国词学家的学术成就与贡献,并有意识地厘清近现代词学发展的谱系。这些都彰显出唐圭璋在相关词学问题方面所具备的扎实的理论分析和阐释能力。

《全宋词》

第五章旨在述论唐圭璋对于作家、作品的个案研究,主要是对其发表的数十篇词人专论文章的分析,包括词人的比较研究和词人评传等内容,从中可以窥见他从事词人批评的视角和方法。本章的第二部分通过对《唐宋词简释》的解读,总结出唐圭璋有关词的鉴赏理论,不仅要考察唐圭璋的词选观,更可探究其对于单首词进行鉴赏的原则、体例以及分析模式。

第六章首先从词的起源问题的探讨、词体革新问题的立场与晚清民国词学史研究三个维度,将唐圭璋词论定位在整个现代词学乃至现代文学的场域中,总结概括其词学理论与批评之于现代词学发展史之价值,揭示其词学文献学家的另面。其次,本章还意在勾勒唐圭璋词学研究与学术品格的突出特点,从更为宏观的现代学术研究的视角,阐明对于现代词学家的“学案式”研究之意义。

对于唐圭璋词学理论与批评的全面研究,一是进一步拓展了唐圭璋学术思想研究的深度,展现其在文献辑佚与考证之外的理论阐释与批评能力;二是将唐圭璋的词论主张置于现代词学发展史中予以衡估,既可凸显其在现代词学史中之地位与价值,亦可推动着现代词学研究走向深入;三是唐圭璋关于晚清民国以来词学家师承谱系的述论,本就启示一种研究词学史的“学案体”路径,同时本书对于唐圭璋词学理论与批评的研究,也可被视为此种研究路径的一次学术实践。

唐圭璋编校《词话丛编》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相关研究的学术史述评

 第三节 唐圭璋词学思想研究可开拓的空间及其学术史意义

第二章 音乐形式与美感特质:唐圭璋词体观论略

 第一节 词乐、词律与词韵:词体的形式特征

 第二节 “雅、婉、厚、亮”:词体的美感特质

 第三节 用笔与本质:唐圭璋、缪钺关于词体审美特征之辩

第三章 诗体解放时代的执守:唐圭璋论填词之法

 第一节 填词要则:读词、作词与改词  

 第二节 词的结构之法:字法、句法与章法  

 第三节 反思词的创作:从古典之词到新体乐歌  

第四章 词史的时空与词学史的谱系

 第一节 词史时空向度的双重书写  

 第二节 从个案研究到谱系分析:唐圭璋的词学史研究

第五章 考据家的本色与批评家的眼光

 ——唐圭璋的词学批评观

 第一节 词人批评之立场:对象的分类与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词作鉴赏之法则:立足文本与剖情析采  

第六章 唐圭璋词论之学术价值及“学案式”研究之意义  

 第一节 文献学家的另面:唐圭璋词论之于现代词学  

 第二节 “学案”:作为现代词学研究之方法

后记   

《全金元词》

后  记

此书为五年前的硕士论文修改所成,此论文虽然得到校级优秀论文的奖励,而今重读书稿的过程,却每每感到惶恐,不禁赧然而湿背。文中论述尚嫌粗浅,甚至语言表达都有不通之处,着实悔恨当初,急于求成,未能尽心修缮。

现今有机会再次修订,唯有竭尽所能纠改此前之误,弥补一己之憾。然无奈于学力所限,所论之观点或有一家之创见,却仍显粗疏。

前辈有言曰学无止境,或曰后出转精,凡有所成亦必是经历由不知到知、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故学者亦常有悔其少作之说。如今所著之书,虽未能尽善,亦为最初学术训练之成果,可视为此一阶段的见证,于己不失为一种激励亦或者是一种警醒。

作者参加学术研讨会发言

犹记得八年前初入研究生班,淮生师不以我愚钝,收我为门下弟子,至今思之仍感念至深。彼时淮生师正忙于红学学案的研究与撰写,夜以继日,笔耕不已。每有得意之作,便在课堂之上与吾辈同学分享,讲授做学问之心得与方法,兴之所至,则侃侃而谈。

仍记得每每下课,我和同门都会围着淮生师,将他送回家,在那条从教学楼到家属院的小路上,我们一起聊学术、聊家常。文昌校区西门的羊肉汤馆,我仍念念未忘。

一次课后,淮生师叫我随其一同去邮局取期刊发来的稿费,之后便带我去了那家羊肉馆,徐州晴朗干冷的寒冬里,喝一碗暖暖的羊肉汤,配上刚出炉的烧饼和孜然炒肉,简直是人间美味。而现如今已再难有当时的心情与心境了。

受淮生师的影响,师门同仁多以学术名家为研究对象,借鉴学案体的研究方式,尝试进入专业的学术训练,摸得入门之法。

《高淮生文存》

淮生师一有闲暇时间,便约我们至办公室小叙,泡一壶茶,备些小点心,师生一边品茗,一边聊学业。淮生师的教诲通常都是春风化雨式的,在不经意的畅聊中,营造出一种学术研讨的氛围,使我们慢慢体悟做学问的感觉。

彼时为了争取更多复习考博的时间,研二下学期就已着手撰写硕士论文,整个暑假也都是在计算机学院的室友们的实验室中度过,论文也是匆匆草就而成,略略修改后交给淮生师。如今想来,亦是羞愧难当,没能完成导师当初的嘱咐与期待。即使是读博之后,高老师依然关心我的学业和生活,待到毕业之时,还为我的求职出谋划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当然,还要感谢我在母校学习时给我以教诲的诸位老师,正是他们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与温暖和蔼的关心爱护,以及足够的耐心与包容,使我可以按照计划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想法。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到一个阶段,每走一步都离不开身边人的帮助与支持,虽然现在为了生计奔波,大家已联系渐少,但当初的情谊深埋心底,不曾褪色。

《唐宋词笺释》

此本小书的出版,亦是淮生师的极力推荐,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徐家春和李海波两位编辑,费心良多,他们非常专业的态度和能力,使得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另外,本书为作者2021年承担的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立项号:2021H002,同时还要感谢西安交通大学提供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支持,解决了本书出版经费的难题。需要感谢的人尚有许多,不能一一言及,实属抱歉,在此一并谢过。

唐圭璋书自作词

个人简介

作者近照

孙启洲,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并获文艺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担任中国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本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词学以及中国近现代文化与文论,致力于探讨中国词学现代转型的诸种面相,并试图将其置于中国近现代文论发展史的脉络中予以观照,现已在《中州学刊》、《浙江学刊》、《安徽大学学报》等诸种核心刊物发表相关学术研究论文数篇,并有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