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猪周期

 我自是年少1eje 2022-07-03 发布于湖北

浅谈猪周期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指由于生猪供需不平衡引起的猪价周期性变动。即,当生猪供给不足时,猪价上涨,刺激养殖规模扩大,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此时市场供给过剩,猪价下跌;猪价下跌引起生猪养殖规模缩减,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市场再次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使得猪价再次上涨……。如此循环往复,形成周期性变化。

猪周期普遍规律示意图

自2006年以来,我国大致经历了四轮“猪周期”,目前我国正处于第四轮“猪周期”的下行阶段,笔者认为,市场无时无刻不处于猪周期中,因此我们的重点不是规避猪周期,而是应该尽量淡化猪周期对于市场,养殖者以及消费者三方的影响。四轮猪猪周期的形成原因,经历时长不尽相同,但仍然可以从前三轮猪周期中总结经验,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第四轮猪周期的冲击。

据了解,第一轮“猪周期”是2006年中~2010年5月,其中上行周期2年,下行周期2年。第二轮“猪周期”是2010年6月~2014年4月,同样历时4年,其中上行周期历时15个月,涨幅98%,下行周期历时32个月。第三轮周期是2014年5月~2018年5月,历时4年,其中上行周期历时2年,涨幅76.6%,下行周期历时2年。第四轮周期为2018年中至今。其中第二轮“猪周期”是相对典型的周期,其过程中的外界干扰因素较小,但笔者认为,目前处于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双疫情”的特殊环境背景下,第一轮和第三轮“猪周期”的参考意义更大,在这两次“猪周期”期间分别经历了蓝耳病、猪丹毒疫情,与如今的环境背景有类似之处。而本轮“猪周期”还受环保限产政策、猪周期内生上涨动能、规模化养殖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涨幅大,速度快等特点,价格上涨幅度为历次猪周期之最。

合理范围内的猪价波动有利于产业的优胜劣汰,但价格过低不利于生猪生产的稳定,价格过高不利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如何寻求一个平衡点,使猪价波动始终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不仅要靠行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还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干预的手段进行调控,毕竟猪价波动不仅影响着牛肉、羊肉、禽肉等替代品市场,也对经济诸多方面会产生一定影响。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0650万头,比上年末增加9610万头,同比增长31.0%,已经恢复到2017年末的92.1%。去年能繁殖母猪存栏比2019年末增长35.1%,也已恢复到2017年的91%,后续生猪产能将会加速释放。在2021这个猪周期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生猪产能恢复的关键年要始终谨记,在生猪价格上行期间呼吁谨慎入市,同时让观望者充分了解养猪行业的风险,防范生猪养殖规模扩大后造成的“谷贱伤农”现象。此外,生猪价格持续处于高位也与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的价格居高不下有关,在养殖成本持续走高的情况下,仅仅关注生猪价格显然不够,养殖成本也需要考虑,在疫情期间进行的生物安全防护产生的成本也不可忽视。

同时,若在今年迎来生猪价格的“拐点”,也不要自乱阵脚,政府在生猪价格下行期间要适度补贴,积极发展生猪保险业务,降低养猪风险,让已经开始养猪的养殖户得到保障。

只有在生猪价格上行期及下行期都做好应对准备,方能淡化“猪周期”对各方的冲击,让市场保持平稳,让养殖户尽量规避风险,让消费者享受到优质的平价猪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