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净山九章之荷花池

 文明依竹hjx 2022-07-03 发布于湖南

梵净山九章之荷花池

文/一世望不到后脑壳

丁酉年八月,过完国庆节的第三天就是中秋节。再过四天就是寒露,之后霜降、重阳节接踵而来。于是过完中秋节第二天我们便驱车直奔梵净山因为寒露不是你想来,想来就能来,把握这机会,游完梵净山好回家过寒露节。

当天下午我们到了贵州铜仁的江口县城,经街口一家自助火锅店,吃迟中餐早晚餐后,受一老太指点建议我们先看“荷花池”后去“云舍村”,夜宿“寨沙侗寨”。于是,经袁站、泯子、二哥等几个主事的集体研究,决定就按街口老太太的指点办。

上车后,开车的好哥十分感慨的说:有位哲人说得好啊:听得老人言,餐餐饱饭我问这是哪位哲人讲的。他想了想说:“我屋里老妈讲的。”话音一落引来“哄车”大笑,笑声中你一句,他一句的开始笑话接龙,车内充满了快乐,洋溢着幽默与亲切。

出得江口县城大约7公里,路旁有一土家山寨。村头水井边那几颗红了叶子的参天古枫告诉我们,这一定是个有历史的古寨。果然,远远就看到了题有“云舍”二字的醒目牌坊。牌坊前是一个不大的广场,我们停车进去,准备游览一番。

牌坊后面是旅游景点,大概就是街口老太说的“荷花池”大门出入口的不锈钢栏栅敞开着无人把守,墙上贴的通知告诉我们,由于园内建设原因,暫停营业。旁边其它建筑物,如什么游客中心、游客服务、云舍·乡村主题邮局等配套机构均关门无人上班。

放眼广场四周开阔没有什么遮挡,一眼就可以看到远的山峦,也不知道这里是何种地貌地质结构,这山是什么岩石构成。但是,这山的形状,山上的植被和裸露的悬崖很有特色,比较养眼。尤其惹我关注的还是那大片大片的竹林,原因是那竹子不像楠竹、水竹那样一根一根独立,而是一蓬一蓬的生长,像蓬竹那样,但是比蓬竹小,与我们哪里的坟竹长得一个样子。我就纳了闷,难怪司马迁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看来老人家写《史记》一定跑了不少路啊。我们哪里坟竹只能栽种在坟头上竹绝对不能做其它用,否则不吉利。但是,这个地方却把它作为风景竹来搭配风水,入乡随俗,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太阳与流动的白云将天空衬托得湛蓝湛蓝充满了活力,在我脑壳里闪现出两个字来形容天空“干净”。有一只展翅的山鹰在远处山脚的河水上空盘旋,莫是瞄准了河里的哪条鱼。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条河就是发源于梵净山深处的太平河。

广场上原有的一些游者零零碎碎的离去,只有我们这一拨客还在悠哉游哉。眼前的一切显得恬静,与旅游景点有点名不符实。环境感染的缘故,我真想坐下来,煮一壶绿茶,望着远方蓝天上的那只鹰的盘旋,让浮躁的心得以安静下来,静静地听风的脚步声和自己的心跳。

街口老太其实也没有说错,云舍景区只是暂时停止营业,她不知道而已不过我们也没有怪她的意思。既来之则安之,就在云舍大门口的广场上拍些照片,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

见广场上干净得没有杂屑,泯子拿着手中的烟头,左顾右盼不知该怎么处理,见僻静处有垃圾桶,于是走了过去。

云舍生态自然植被丰厚,卫生环境都不错,相信这里的居民一定都很富裕吧!据悉,以前这儿是个贫困的地方,因为“云舍村”的土家人为“辰”溪一脉在此繁衍生息。何为“辰溪”一脉?史说武陵之中曾由酉、辰、巫、舞、溆等五溪组成湘西黔中蛮荒之地,俗称“五溪蛮”。土家族的祖先有五个兄弟各领一溪。这云舍村的土家人属“辰”溪一脉。

土家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原来的日子过得一定不怎么殷实。从广场边立有镌刻“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共同扶贫”和“苏州帮扶项目”等字样的巨大石头,可以想象她的来世今生。

透过路边爬满青藤的篱笆缝隙,看到关闭了的大门里面的一些局部情况。确实是一个大大的荷花池,荷花池的水看相不错,池中的荷花虽已枯萎,只有残存的挺立池中翘首瞅着蓝天,倔犟地在向苍天作最后的陈述

池塘立着的水车一动不动,仿佛一条站着睡着了的莽汉,遗忘了自己的使命池旁的绿化搭配不错,其中别墅式的建筑隐隐约约,勾勒一副静态的油画模样;类似于一个充满秋色的海边城市花园。

临主干道有一个好几米宽的水渠闸门,应该是排水防内涝之用,有水通过主干道的地下涵渠,暗中流向太平河,那流水声给这沉寂的园子带来一些秋天的活力。

   “云舍”应属土家民俗文化村太平河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传说“云舍”原为仙家之地,是因杨姓土家族人勤劳、勇敢的精神感动了仙班首席,于是他召集诸位仙家移居后山仙人洞,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了土家人。土家人为了感谢“仙德神恩”,把寨子取名“云舍”。寓意为“云中的房舍,仙人居住的地方”。

传说都是表述真、善、美的事物,民间故事寄托着天下百姓的美好期望。实际上“云中仙舍”中的“云舍”是土家族语,译为“猴子喝水的地方”。

诗云:玉宇云中舍,仙家早结庐;

金丝猴饮水,唯有太平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