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净山九章之云舍村

 文明依竹hjx 2022-07-03 发布于湖南

梵净山九章之云舍村

作者:一世望不到后脑壳

“中国土家第一村”大门口左手边的云舍荷花池等园林景点,不是村民公园,游客入荷花池观景是要买门票付费的。其实从通向大门的这条主干道一直进来,不经过荷花池,进村不需要缴费。但是,穿过荷花池,从荷花池景点后门出口处出来,进“中国土家第一村”也不需要交钱,而且才是通往云舍土家村的正确路径。由于荷花池暂时关闭,我们只能沿着主干道驱车前往云舍村。不过进村的路正在修,整个村子到处都在修。莫是在为今后进云舍“中国土家第一村”整体收费做准备!

我们在“中国土家第一村”村口边的停车场停好车,又在牌坊前照了合影之后各自沿着龙塘河一路觅景而去。我被那牌坊上的一副长联吸引:

水银坡狮子坡云岫高低见证杨氏宗传五百载;

太平河龙潭河源流长短吟唱民族文化越千年。

于是,我看见几位童颜鹤发的当地老人,在建设工地边闲聊,我便借用这副对联与之搭讪,与他们聊起了天,老人们中气十足,满面笑容,和蔼好客。他们便告诉我一些对联中的地名和典故出处,关于云舍的祖传故事,现在她们的生活情况。免费给我当了一回解说”。于无形之中得知战国时土家族有巴子兄弟五人,被楚子战败流入武陵黔中,各据酉、辰、巫、武舞、溆五溪之长,有了湘西史上“五溪蛮”之说。他们云舍村土家族人为辰水先民之后,姓扬,占了云舍村人口的98%以上。

通过500年历史演变,土家族与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融合、通婚联姻,与时俱进的云舍土家族人,在保留自身民族文化习俗的同时,也接受包容了其他民族文化。如:只有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各民族共同的节日和土家族的赶年、过社、清明、立夏、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节日,才能见到土家人穿戴属于他们自己的谐调美观,艳丽雅致,独具特点的土家服饰。平时的服饰和汉族人穿戴差不多,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今天见到的土家人是分辨不出来的,因为今天不是什么节日,国庆节刚过,昨天中秋土家人还穿着节日盛装。说句客观的话,土家盛装,尤其女性服饰不太合适劳动大众平时穿戴,行动确实有点不方便。还是现代服饰好,轻便随意穿着舒服。

特别是汉文化标志之一的楹联,也被“云舍村”融会贯通。村子里到处依稀可见,婚丧嫁娶之时,大门窗棂上贴过红白喜事对联的痕迹。尤其是龙塘河边的寨子中央“土家民俗风情表演场”,是一处土家人做祭祀、庆丰收、度节日、休闲娱乐、民俗风情表演场所,入口大门上就有一地名藏头联:

云中曼舞情动天下无双地;

舍外飞歌客醉土家第一村。

“云、舍”二字冠,真是出神入化。若是把场内墙上“云中仙舍”那四个大字作为横批会更有余味!

相距不远处“四知堂客栈”,门临一条宽阔的青石板大道,东家切合实景,借用传承融会贯通,显现其文化功底的厚度。在大门横眉上书“四知堂客栈”还有落款,对联是“一条石路通南北,四知堂栈品东西。”包括来时村口“中国土家第一村”牌坊上的那副将“水银坡、狮子坡;太平河、龙潭河”等当地地名嵌入楹联,运用自如,更是看到他们对中华楹联文化的深度领会。

先不论他们是否工整对仗,也不谈他们艺术质量的高低。就凭他们表达的意境及反映当地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这一点,就值得称赞。更何况还是用名贵木料镌刻,加上苍劲有力的书法显得古色古香,增添了一些年代的质感。

云舍村植被丰富,高大的树木四处可见,有效的保护了水土,净化了水源。走进云舍村,家家户户茶明几亮,院落整洁干净,花木盆景靓丽芬芳。林荫大道上人来人往,唯不见来往机动车辆吼叫横行,说像城里的步行街,却没有临街的豪华店堂,嘈杂的音响广告和站街的拉客托儿。但石板道儿宽敞处也有做小生意的,摆个小桌、竹凉床或搭个案板什么的,卖点自家做的熏腊肉和熏腊肠等土家特产。

树荫之下还有卖小吃的摊儿,都是现做现卖。什么漆树籽油煎的“炕洋芋”;色泽鲜亮,黄里透白的木甑蒸苞谷粉夹米饭,还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金包银”;还有“椒木擂钵磨豆浆,南瓜嫩叶入鲜汤,土家新煮合渣好,游客点赞来分享”的“懒豆腐”;尤其是那过去土家人只有过年才做的新鲜猪肉拌玉米粉、老南瓜和罗卜,用大蒸笼蒸的“抬格子”如今也成了土家人赚钱的风味小吃。

当然,除了路边的小吃,寨子里也有不少的农家客栈和酒家饭庄。因为我们不准备在此夜宿,也就没有进去自找没趣。但是,有几个招牌确实反应了土家人的汉文化水平,有些忍俊不住,从心底佩服。如“好食汇饭庄”谐音“好实惠”想宣传自己这里是好吃的东西大汇总;还有“第一客栈”,到底是寨子里最大还是条件最好,用模糊慨念忽悠游客;“四知堂客栈”他向游人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他知道的是那四个东西,不进不得知,利用游人探秘求知心理招揽生意;尤其是“怪不得人家”,妙!这么好的厨艺、这么好的服务、这么好的环境,怪不得这户人家有水平,另外还有一层意思,大概是你不上门也“怪不得”你这个人家,先来个自我检讨,低调,低调得让人不进门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走累了的游客可以在龙塘河水边的树荫下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品尝土家小吃,一边欣赏这魅力无限的“中国土家第一村”清澈透底的龙塘河中鹅鸭戏水;两边岸上稻谷飘香;秋季的荷塘鱼肥藕胖;洁净的青石板路面;湛蓝的天空;土家民族特色的四合院;一幅幅土家自然村寨拼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卷。

寨中看到几间茅屋,里面有些石槽和一些木架子。既不像是马厩,也不像是酿酒房。问了煎“炕洋芋”的哪位寨姑,回答结果有些意外,说是手工造纸作坊。云舍村一直传承着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今还保留着土法制作工艺,流传着“云舍造纸,蔡伦为师”的美誉。当今还有一些专家为了蔡伦的故里在争论不休,依我说不管他是应阳县人还是兴平县、枣阳县人,当今之浮躁坊间,还有谁去平心静气的传承祖宗之法,看到云舍土家人的手工作坊,真想对专家说云舍才是蔡伦的真正传人。

当我们即将离去之时,站在村口回眸一望,只见云舍村风光如画,太平河支流龙塘河穿寨而过,确实象仙人居住的地方。走完形似迷宫、四通八达的山寨石板巷,观地下涌泉神龙潭;品尝土家风味餐,体验原汁原味的土家族文化。云舍村通过国家旅游局、贵州省旅游局、苏州市的对口帮扶,至今较为完整的保存、再现了中国土家族民居经典古寨,要是他们的姑娘们都穿戴上土家人的服饰,到此一游肯定会误认为自己穿越了时空。

欣赏土家宅舍院落,依山傍水高低错落蜿蜒起伏;崎岖而狭窄的青石板道路;幽深的巷道;诸多明清古建翘角白沿,廊椽相接青瓦若鳞,气势辉宏十分古朴瑰丽。特别是依山而建的吊脚跑马各色各样的雕花栏干,虽被岁月的烟尘熏得黢黑,但巧妙的构思,精湛的工艺,着实让人叹服。在造型上的方、圆、斜、万字格、福寿图、花卉、动物及各种水果皆都入画的设计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历代土家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对生活的严谨态度。那土家屋脊,土家防火墙,土家三合院、四合院为主的干栏式建筑,在林木花卉中隐隐约约,好一副江南水墨画,带我走进那悠久遥远的岁月。难怪逗来黔金丝猴喝水,这猴也太会选地方了,连我都想喝的龙塘河水却是它的饮料! 

诗曰:云舍宗传千百载;中华文化脉根沿。

金猴栖息无双地,客醉仙家问纪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