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百练:孙策3

 一中大语文 2022-07-03 发布于福建

初,丹阳人朱治尝为孙坚校尉,见袁术政德不立,劝孙策归取江东。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将兵千余人,骑数十匹,行收兵,比至历阳,众五六千。时周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将兵迎之,仍助以资粮。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策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民乃大悦,竞以牛酒劳军。策为人能笑语,性阔达听受, 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 ,乐为致死。繇与策战,兵败,走丹徒。策入曲阿,劳赐将士,发恩布令,告谕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②,复除门户③;不乐者不强。”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丙辰,袁术表策行珍寇将军。策将吕范言于策曰:“今将军事业日大,士众日盛,而纲纪犹有不整者,范愿暂领都督,佐将军部分之。”策曰:“子衡既士大夫,加手下已有大众,立功于外,岂宜复屈小职,知军中细事乎!”范曰:“不然。今所以舍本土而托将军者,非为妻子也,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笑,无以答。范出,便释,著裤褶,执鞭诣阁下启事,自称领都督,策乃授传,委以众事;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行。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

[注]①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②一身行:一人当兵。③门户:家庭。此指该家的徭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

B.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

C.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

D.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东,古代地理概念,指长江以东的地区。因古人地理左东右西。又称“江左”。

B.从父,父亲的亲兄弟,或祖父亲兄弟之子,即伯父、叔父。“从”指堂房亲属。

C.云集,与汉代贾谊的《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句中词义相同。

D.阁下,对对方的尊称,作为第二人称替代,常用于正式场合的对话,语气庄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景讨伐樊能、张英多年未能取胜。孙策为了辅佐他,向袁术请求回江东。

B.孙策性格仁厚,知人善任。因此,见过他的士大夫和读书人都愿为他效忠。

C.刘繇败逃后,孙策在曲阿慰劳将士、减轻徭役,引得人们归附,威震江东。

D.吕范自请兼任都督,帮助孙策治理军队。最终孙策答应了他,授给他符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策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民乃大悦,竞以牛酒劳军。

(2)不然。今所以舍本土而托将军者,非为妻子也,欲济世务也。

【参考答案】

1. C

【解析】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

2. D

【解析】“阁下”在文中语境里并非第二人称,而是指“孙策所在之处”。

3. A

【解析】两处错误:一是“岁余”,一年多。二是“孙策为了辅佐他”,这只是一个借口,从前文可知,孙策听取了朱治的建议,回江东的目的是占据江东。

4.(1)等到孙策到来,军队奉有命令,不敢进行掳掠,于是民心大为欢悦,争着用牛肉和美酒去慰劳孙策的军队。

(及、乃、竟、劳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2)不是这样的。我如今舍弃故乡来追随将军的原因,不是为妻子儿女(打算),是想要(或“为了”)成就(或“做好”)世间的政务。

(不然、所以、妻子、济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考前提示:翻译题要注意回归原文,把上下文看一遍再翻译,思考一下命题人员可能设置的得分点:重点实词、通假字、省略成分、特殊句式等。要尽量直译,字字落实。先在试卷上翻译出大致内容,读一遍,感觉通顺了再抄写在答题卡上。

如果遭遇新题型(简答题),坚信只要能读懂文本,简答题就相当于现代文阅读中最简单的筛选概括题,这也是送分题目,不必紧张。

【参考译文】

初,丹阳人朱治尝为孙坚校尉,见袁术政德不立,劝孙策归取江东。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将兵千余人,骑数十匹,行收兵,比至历阳,众五六千。

当初,丹阳人朱治曾经在孙坚部下担任过校尉,他看到袁术为政混乱,德行不好,就劝孙策返回故乡,去占据江东。当时孙策的舅父吴景攻打樊能、张英等人,一年多未能取胜。孙策便向袁术请求说:我家在江东地区对人民有旧恩,我愿意帮助舅父去进攻横江。攻陷横江后,我便回到家乡去召募兵马,可以集结起三万兵众,用来辅佐将军平定天下。袁术知道孙策对自己心怀不满,但由于当时扬州刺史刘繇占据曲阿,会稽郡太守王朗守在本郡,他认为孙策不一定能将他们击败,于是同意了孙策的请求,上表推荐他为折冲校尉。孙策率领千余名步兵和数十名骑兵出发,一边走一边招兵,到达历阳的时候,已经增加到五六千人。

时周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将兵迎之,仍助以资粮。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策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民乃大悦,竞以牛酒劳军。策为人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 ,是以士民见者 ,乐为致死 。

这时,周瑜的伯父周尚为丹阳郡太守,周瑜率兵迎接孙策,并援助他军费和粮草。孙策大喜,说:“我得到你的帮助,一定能成功!”孙策渡江以后,辗转作战,战无不胜,没有人能抵挡住他的攻势,百姓听到孙策将要到达,全都失魂落魄;各地官员弃城出逃,躲到深山之中。及至孙策到来,军队奉有命令,不敢进行掳掠,于是民心大为欢悦,争先用牛肉和美酒去慰劳孙策的军队。孙策言谈幽默,性格豁达,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使用人才。因此,无论士大夫还是一般百姓,凡是见过他的人,都为他尽心尽力,乐意为他效死。

繇与策战,兵败,走丹徒。策入曲阿,劳赐将士,发恩布令,告谕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②,复除门户③;不乐者不强。”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

刘繇与孙策交战,兵败,逃往丹徒。孙策进入曲阿,慰劳赏赐将士,发布宽大命令,通知各县:“凡是刘繇、笮融等人的乡亲故友和部下,前来自首归降的,一概不咎既往。愿意去当兵的,一家只出一人,免除全家的赋役负担;不愿再当兵的,也不勉强。”不过十天,应募者从四面涌来,得到二万余名兵士,一千余匹战马。孙策的声威震动江东。

丙辰,袁术表策行珍寇将军。策将吕范言于策曰:“今将军事业日大,士众日盛,而纲纪犹有不整者,范愿暂领都督,佐将军部分之。”策曰:“子衡既士大夫,加手下已有大众,立功于外,岂宜复屈小职,知军中细事乎!”范曰:“不然。今所以舍本土而托将军者,非为妻子也,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笑,无以答。范出,便释,著裤褶,执鞭诣阁下启事,自称领都督,策乃授传,委以众事;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行。

丙辰(二十日),袁术上表推荐孙策代理殄寇将军。孙策的部将吕范对孙策说:“如今,将军事业日益兴盛,部下将士越来越多,但军中纪律还有不完备的地方,我愿意暂时担任都督,帮助将军进行治理。”孙策说:“子衡你既然是士大夫,手下又统率重兵,在外立下军功,难道应再让你屈居这种小官职,管理军中的细小事情吗?”吕范说:“不是这样的,我如今舍弃故乡来追随将军的原因,不是为妻子儿女牟利,而是为搞好世间的政务。譬如共同乘一条船去飘洋过海,一件事不牢靠,就使大家全都受害。我这样做,不仅是为将军。”孙策笑了笑,无法回答。吕范出来后,就脱去单衣,换上便于骑马的军服,手执鞭子,到孙策办事的房前报告,自称兼任都督,于是孙策就授给他符传,委任所应主管的各项工作。自此之后,营中气氛严肃和睦,军纪严明,禁令得到彻底贯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