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作品//《谏太宗十思疏》读后感

 胡艳杰 2022-07-03 发布于河南

成由勤俭败由奢

                                                          —读《谏太宗十思疏》有感

佘贺林

          在学习《谏太宗十思书》的时候,读到魏征对唐太宗李世民写的十思,感受很深。尤其是第一思: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里是劝谏唐太宗要“戒奢以俭,把"戒奢以俭放在第一思,在我个人看来,这一点在第一是最重要的。

          节俭,是一种修养,一份尊重,是道德之源,立国之本。司马光曾在《训俭示康》写道,“俭,德之共也;侈恶之人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所以说古人十分看重节俭。没有节俭的品质便无法成就高尚的德行。(在这里需要阐释所引句子的涵义。)

          反观奢侈之人,无不落得身败,家亡国破的境地。奸宫污吏贪图蝇头小利,最终深陷囹圄;一国之君若不以身作则,沉迷奢靡,终国破为后人笑。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道:“不念居思危,戒奢以俭。节约之社会,官吏两袖清风,百姓生活足乐;而奢侈之社会,官吏蝇营狗苟,百姓生活水深火热。侈之风,使人无德,使国无本。

          节俭从古至今都很重要,是古人的修养亦是今人的坚守,我们更要立足新时代切实践行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论忠志之士谏言

李思媛

    名为时光的马车还在向前,历史已随着车辙被遗留于尘土中,但那忠志之士的谏言却在黄尘中熠熠生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纵观古今,凡国泰民安,必会有一个道德修养高的君主。国君掌握着帝王的重权,就应该戒奢侈,行节俭,保持敦厚的品性,克服杂乱的欲望,发扬德善的精神。只有这样,国家才会富强,人民才会安定。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若说百姓是水,那么君王就是那一叶扁舟,百姓即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魏征用水和舟的关系比喻人君关系,来告诉唐太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亘古不变的定律,以此希望太宗不要放纵自己的性情,轻视别人,同时也劝诫太宗不要忘本,以免骨肉为行路人

    说起教人偷懒,依我之见,除了魏征没有人可以这么厉害了。魏征在劝诫太宗时说到,若国君可以思知足,思知止,思谦冲,思容纳,思节制,思慎始,思虚心,思正身,思恩赏,思刑罚就可以尽豫游之乐,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这十其实也就是戒奢侈,戒骄傲,戒纵欲,戒轻信,戒赏罚不公。唐太宗估计也想不到,治国竟如此简单。

        历史虽是过去式,但仍然可为当今的我们敲响警钟,忠志之士的谏言穿越时空却历久弥新,给我们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规戒着我们的行为举止。

2021级     肖雨彤

        贞观中期,经过十几年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裕,加上边境巩固,唐太宗李世民却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忧虑,清醒地看到了盛世背后的危机,从而有了这篇文章来规劝唐太宗。

    魏征从常见之物"""入手,委婉地告诫唐太宗"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后又从反面设喻,"德不厚而思国之理"突出了德义对国君的重要性,他还提出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不仅仅对于古代君主来说十分重要,而且对现在国家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局部战争连绵不断,某资本主义国家干扰别国内政,称霸世界的愿望日渐强烈。所以我国应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虽然我国已实现了小康,但仍有许多人生活贫困吃不好,穿不暖,我们一定要行节俭,拒绝奢侈浪费。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在开始一件事时,多少人暗暗下定决心要坚持下去,但"坚持"是多久?一星期,一月,还是一年,十年?能够一直坚持下去,一生专心做好一件事的人大概少。我们都羡慕伟人,却又缺乏伟人的美好品质,如果都能有袁老的坚持与恒心,成功的人来将多得多。"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生活中,诚心能缓和关系,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能让枯燥的生活多上许多温暖。只有人与人之间真诚对待,团结一心,才能让世界变得美好。

    最后,魏征向唐太宗提出建议,言能做到"十思","弘兹九德,选贤才,选择好的意见,臣民定必怀其德,为人君尽忠效力,从而达到国治民安。于我而言,"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有时我会因成绩进步而骄傲,但是看到这句话,的确使人警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