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德军在东线的胜算有多大?(七)高加索难题:德军应该怎么做?

 阿里巴巴yht 2022-07-04 发布于河南

本篇概述:高加索的战略和战术作用,迈科普-巴库-巴统三角地带和蓝色行动的力量所及的协调,苏联与德国的战略命脉问题。

(本篇写的有点小激动hhh)

苏德战争

高加索难题:德军应该怎么做?

 高加索地区,作为苏联二战时期最重要的石油基地,拥有多个重点石油城,构成了一个大体由迈科普、巴库和巴统围成的大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每年产出的石油是轴心国集团的数倍之多,也是苏联后期钢铁洪流的重要血液。

当时的德三,处于贫油的尴尬状态。二战初期,依靠进口油和一定的储备油,德三的装甲闪击战很难获得阻力,但是随着侵苏战争的爆发,德三的装甲部队使用规模和使用时间都大幅度延长,造成了严重的油荒,在1941年底,德三的储备量只剩下79.2万吨,甚至无法支持一个月的消费。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罗马尼亚的石油产量不断提高,甚至于可以每年向德三出口1000多万吨石油的情况下,德国仍然是随时晃在贫油线上。

如此来看,高加索地区毫无疑问是必须攻取的。只有如此,德军才能继续驱动装甲闪击战。但是,个人却感觉现在网上很多的观点还是怎样攻占高加索,怎样强攻高加索。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一旦攻克高加索苏联就会陷入到崩溃境地了,这有点言过其实。

需要指出一点,对于高加索地区的问题,盟军几乎贯彻一个战略:焦土政策。英军在苏德战争前为防止苏德联姻曾计划轰炸巴库油田,在苏军节节败退后又建议苏军摧毁石油设施(实在不敢说这其中有没有意识形态的作怪,也可能英军真的对苏军缺乏信心)在1942年夏末德军攻占迈科普的时候,这一情况就已经被明显地揭露了:虽然勃兰登堡团费尽心思地完成了奇袭,完好地夺取了迈科普的石油设施,但是迈科普广大的油田上的一口口油井,早已被苏联人用水泥封死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德军即使费尽人力物力攻克了高加索地区,冒着后方被切断的风险这样做,最后只能收到成千上万个被水泥封死的油井!前面只提到了迈科普,当时在巴库北面的几个石油重镇,也采取了相同措施,1300多口油井被20米厚的水泥封死,凿开几乎成为不可能!

也就是说,德军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对高加索的强攻堪称恐怖。无论是苏联的统计还是盟国数据,德军在高加索损失的部队可堪数万乃至数十万,这其中有不少是后来在大反攻的时候被干掉的。

苏德战争

而同时,在北方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其实也大力增援了高加索的战斗。原因何在?当年高加索的石油想要运往中北部,有一个必经的枢纽站,正是斯大林格勒。而当时的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血战直接切断了这一运输线,连航运也不可能,不仅因为德军不间断轰炸伏尔加河,还因为苏联的石油泄露直接把伏尔加河点成了一片火海。当时的苏联石油运输几乎崩溃,高加索地区本身就因为苏军的自毁砍掉了近半的年产量,而运输线被切断甚至迫使苏联人将一部分石油倒回油井,继续储备。为了想办法输油,当时的苏联被迫用手头不多的拖船试图把整个油罐拖过里海,在中亚用人畜力运输来送到苏联的中西部!可以说,斯大林格勒会战的那几个月,是苏联最难熬的几个月了。

虽然这颇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样子,但是德军如果是想要切断苏联的石油运输的话,大可不必强攻高加索。在攻占迈科普这些山前区域之后,就在高加索北麓形成防线,抽调机动部队向东向东北增援,或者想办法打穿斯大林格勒的防线。

苏军生力军抵达的时间并不太快,如果德军早期就能意识到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不把霍特的集群南调几天,不造成延误的话,德军在早期就可以突破苏军在城南的广大防御体系,早在卡拉奇一带鏖战的时候就能连续北突了。偏偏要等到机动力量被耽搁,苏军不断南调再反应,这种一开始就造成的不必要麻烦对结果的影响大得很。但这也是因为德军强攻高加索的这一战略目标造成的,也就是说,德军不是仅仅只要切断苏联的石油储备,还要以战养战,给自己足够的石油储备。这种战略目标却仍然没有改变小胡子对斯大林格勒的必取的要求,似乎在他看来,拿下斯大林格勒只是一种炫耀和辅助高加索的作战。

苏德战争

这就不得不提到蓝色行动犯下的巨大错误了:进攻重点是两个而非一个。德军在当时之所以重点在南就是为了更好地集中战略资源,可又将主力一分为二作战就使得这一美好措施变成了鸡肋。两个重点的问题太大了!德军当时不仅要在南线向两个防线补给,还要对莫德尔的需求有求必应,更不要提北线没完没了的苏军反攻。要是连重点地区的补给都要两个方向,还真是僧多粥少、杯水车薪,不仅如此,在两个方向进攻,德军的作战优势也将被抹除。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德军的战略目标是切断苏联的石油通道的原因,因为个人觉得要找到既能在一个方向决胜,还能帮助另一个方向的方法。

当时的苏联,有两个方向可以进行补给。第一是北极圈航线,但存在被德军袭击的风险。第二是中东伊朗。这一区域可以接受伊朗和中东两个方向的增援,即使苏英合作,想办法把石油绕一大圈送进本土,最终也是成本高于消耗,亏本的要命,更不要说运送的载具本身还要吃油。而当时的德军,大体上虽然缺油,但是还是能驱动起来的。德军只要攻占迈科普之后,把这一区域作为一个重点,把高加索三角的一角控制住,然后适当向东制造缓冲区,苏军就难得起什么气候了,毕竟当时的苏联高加索方面军已经在初期吃了不少伤亡了,还是处于守势,此时的德军只要尽力修复迈科普的油田就可以,即使没有效果,也总比在高加索白损失部队强,只要向东佯攻一阵,苏军就可能自己把油井封了,甚至不需要为拿不到的战略资源白白牺牲。

德军的重点,一定要放在北线。当时的苏军刚经历了火星行动,伤亡颇大,在沃罗涅日等区域只是进行恰好够用的河防,在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数个月里,这片宽广的侧翼地域一直很少被苏军直接威胁。那么德军就可以在斯大林格勒侧翼造势了。能在高加索匀出来的机动部队穿过伏尔加河下游的草原,构成一个直属B集的侧翼突击集群,突破伏尔加河是鄙人认为可能有效的办法。当时的苏军部队都拼命地向斯大林格勒集中,是因为这一区域一旦突破,德军可以直接迂回苏军后方集结地域,而此时的德军在南线的这个突击集团如果能迂回斯大林格勒,那就很热闹了。斯大林格勒会战前期德军空军的优势曾经导致了两个西伯利亚师的崩溃,前期的制空权完全可以为这种侧翼突击提供掩护。即使这个突击集群因为位于极右翼难以实现,直接并入霍特的指挥,则直接在霍特的作战地域向东进行近迂回,也并非不可,还是能吃掉不少苏军。在蓝色行动开始之后的两个月以内,正好是苏军人力最烂的时候,此时的进攻,只要不是一个劲的攻坚或突破艰难地形,都很可能实现。要点就是这个时间点问题,只要把握住就行,因为其不至于一分一秒的精确要求,只要上下齐心,苏联在蓝色行动直接丧失夺回战争主动权的机会是完全可以的。

苏德战争

斯大林格勒作为苏军重要的桥头堡,投入了相当规模的人力物力,但在河防上,虽然部队颇多却尚还缺乏武器,德军即使推进缓慢,只要能突破伏尔加河河防,不只是在斯大林格勒筑垒地域攻击,前景还是很好的。迂回,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德军的利器。

在1943年前决胜,需要切断苏联最大石油储备。在进攻高加索人力不足的情况下,这一方法应当是有所作用的。

相信有人会大怒:不攻克高加索,德军的石油从哪里要?

德军当时不具备即刻开发高加索油田的能力,即使历经伤亡拿下了作战地域也不会很快收到积极的结果。比起非要鱼和熊掌兼得的强势,不如放手一搏的决心。德军需要的是尽速的动作,而当时的中集和南集都具备需要的实力。德军能在斯大林格勒获胜毫无疑问会意义非凡,之所以苏军当年也不顾一切地把守,相比也是意料到这一点了。德军被拒于其外,那么就会成为德军的坟墓,但如果德军撕破了斯大林格勒防线,苏军的重兵集团才是那个会被合围的。德军需要的,是在1942年决胜,而个人认为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在斯大林格勒突破。

当时苏军的情况是,一旦丢掉了斯大林格勒,就相当于南高加索方面军和高加索油田变成了孤岛,苏军再想要石油,只能从北极圈或还在开发的东部油田拿,而那由于开发不足,实际上还不如普里耶什蒂油田的产量,在这种情况下,乌拉尔也将成为巨大威胁,因为德军已经逼近这一地域,在资源持续断点的情况下,苏军还会继续陷在1941年底的情况——除了士气亦无所全,装备配备水平趋于崩溃。要知道,当时盟军输送的装备虽多,但毕竟不是苏联的生命线,即使都送来,也不过是勉强输输血而已,真正的要点是一些重点战略资源:航空石油之类的资源属于苏联难以生产的,而这些却又不如石油这种基本能源来得珍贵,因而一旦德军完成了突破,苏军所能拿到的资源虽然可以补充一些需要,却没法挽救基础资源缺乏和人力不足的局面——高加索和伏尔加河下游的人力将不再能够被征走。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依赖外来补给将十分困难,苏军也就很难具备机动反击的实力。如果此时的德军还选择打小包围而大渗透,苏军很可能相当被动,即使从生产线上大量地下坦克,也难说能补给到什么程度,因为这一切还发生在苏军新锐装甲部队没有完成训练的1942年中后期。

苏德战争

总的来说,大略是明修栈道,而暗度陈仓。就个人认为,想要让苏联拿不到高加索的石油,在斯大林格勒获胜是可能有效的,当然,这只限于高加索的问题,从全局上说,仅仅这样做仍旧是远远不够的。

 这一篇所讨论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将作为下一篇讨论的主题。高加索区域其他的问题将在日后讨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意见如何?

88人参与 已结束

投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