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地理 福寿螺,无福无寿螺

 ldtsg1957 2022-07-04 发布于四川

每年的56月份,中国南方不少水田、池塘边,会有不少桑葚般形状、粉红色的物体附着在杂草、作物植株或沟渠石壁上(离水面不到20厘米),那就是所谓福寿螺的卵块。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现主要分布于台湾、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

注意,每年3月到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月到8月是繁殖高峰期(抑制福寿螺大量繁殖的关键期)。只有在水面上吸收足够的热量,福寿螺的卵才可以孵化成功(温度不够,无法孵化)。此外,福寿螺卵在水里不能长时间存活,且掉入水中后,就会被鱼、虾、螃蟹等天敌吃掉。

IMG_256

福寿螺,又称大瓶螺、苹果螺,是瓶螺科的两栖淡水螺类(有鳃有肺,抗逆性、适应性强)。它既能生嗜吃”——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可迅速在河湖和田野里扩散,会破坏水生植物(如水稻、芡实、茭白等)生长,对入侵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造成了严重破坏。

注意,福寿螺外观与田螺很相似,但可以区分:福寿螺个头较大,色泽偏黄,而田螺多是青褐色小壳;福寿螺外壳螺旋层椎尾平而短促,外壳薄且脆,而田螺的尾部较长较尖,外壳坚硬。此外,福寿螺的卵较为独特,呈鲜艳的红色或粉红色(体内受精、体外发育。本地田螺属于卵胎生,一般没有产卵的现象)。

IMG_257

作为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引进之初是为了食用的,但由于福寿螺体内有大量寄生虫,食用未充分煮熟的福寿螺,可能导致一些寄生虫在人体内引发感染(严重时可致人死亡),故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餐桌。最终,福寿螺养殖业萎缩,导致其迅速扩散外溢。

注意,外来物种的传入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人为引进,二是随交通工具或者国际游客进入,三是自然扩散。其中,具有强大侵占力的外来物种,往往身上的寄生虫危害极大,极少被人类食用(另有红火蚁、水葫芦等众多外来物种根本无法食用)。因此,面对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光靠是难以应对的。

IMG_258

除了危害人体健康外,福寿螺或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咬食水稻嫩茎嫩芯为主,易造成缺窝缺苗,导致水稻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却没有行之有效、简易安全、成本低廉的治理(消灭)福寿螺措施。农业上,大多采用稻鸭(鱼)协作的模式,生物防治。

注意,2003年福寿螺被认定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针对福寿螺的肆虐,各地主要靠人海战术手工清理和使用药剂灭杀——前者清理成本太高(难以大面积推行,人力、财力难以支持),后者灭杀易造成水体污染(对鱼虾等水生生物带来危害,破坏生态环境)。

IMG_259

具体的福寿螺防控策略如下:一者,清洁稻田,除杂草,整治福寿螺的越冬场所,并进行翻耕晒田和环沟清淤,并配合泼洒生石灰。二者,在稻田或者养殖池塘的各进出水口设置拦截网,可防止福寿螺进入。三者,在繁殖旺季,进行卵块的人工摘除,阻挡卵块孵化(成螺主要生活在水中,且较为分散,难以消杀)。

四者,在福寿螺密集的地方,可进行人工捕螺并集中烧毁(成本较高)。五者,利用福寿螺将卵产在水边支撑物上的习性,引诱福寿螺在人工扦插的竹片上产卵,适时收集卵块而烧毁。六者,有关部门加强水生植物引种检疫,防止因水生植物引进而助力福寿螺扩散。

IMG_26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