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防控186/王玉菲 /2023-02-12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3-02-12 发布于湖北

丹江口市早春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日记

——浪河镇福寿螺寻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团队   王玉菲

23.2.3 天气 晴

     今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来入侵物种戴月副教授团队在丹江口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丹江口市农业环境保护站)赵顺卿主任、何剑副主任、丹江口市浪河镇农技服务中心吴永福主任等领导的带领下,与从十堰专程赶过来的湖北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专家组组长刘胜祥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吴金清研究员、十堰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闫仁凯副站长、武汉市宏鹏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魏年鹏总经理、王强工程师等一行汇合,一起到浪河镇钱湾村复查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福寿螺分布点的现状情况。上午十点多,大伙儿一起来到丹江口市浪河镇钱湾村萧河支流的一条小溪,寻找福寿螺的踪迹。

钱湾村福寿螺分布点现状考察

钱湾村福寿螺的分布环境比较特殊,它不是农田和池塘,而是溪流河沟。这里河宽平均在3m左右,水深大多不过半米,砂石基质,水体十分清澈,流动性很好。我们最早发现福寿螺的地方是在一座小石桥下面,人们常在溪沟边洗衣服洗菜。福寿螺就在水域周边的石块、石壁、树枝、水底等处活动,周围有一些田螺、河蚬、小鱼等水生动物伴生。何主任和吴主任引导大家在附近翻找,很快就用树枝在水底挑出一只沾满绿藻的福寿螺活体成螺。水藻湿滑,一不留神这只螺就又跌入水底绿藻之间不见了。我们在石桥附近的水域继续搜索,没看见福寿螺那独居特色的粉红色卵块。吴主任说夏天这里石块、树枝上大大小小到处都是。现在是春寒料峭的季节,昨天还下了一场雪,气温很低,福寿螺应该是停止产卵了吧。

钱湾村福寿螺分布点考察(上图为石桥下的河沟水体,此处的水底发现有活体成螺。下图为水体上游的路边沟渠,水体基本已干涸,此处发现大量福寿螺的冬季空壳  王强拍摄)

接着我们来到距离石桥约200米的水体上游。去年我们在这里的路边河沟处,曾发现福寿螺以较高密度聚集生活,每平方米成螺约为12只。整个采样点的长度约为一公里,以这个位置的福寿螺密度最高。现在水体基本已干涸。何主任下到沟渠里在砂石块间翻找,很快发现并拣出了大量福寿螺的冬季空壳,我们赶紧采集标本进行记录。这个位置的生态十分敏感,河沟旁边就是大面积的稻田,还有小面积茶园、菜地等。刘教授看见溪流与农田的这种分布关系,十分忧心,他马上跑到旁边已经收割留茬的稻田里巡视了一圈,不一会儿就在泥土里找到了一只田螺。我们大伙儿也在附近翻找了一番,又发现一只田螺,确实很难找到福寿螺的踪影。看来这里的福寿螺还没有侵入到稻田里。但刘教授和专家组的老师们都很有经验,建议当地环保部门密切关注此地福寿螺的传播动向,做好相关防控工作,特别是稻田的防控工作。同时建议我们进一步调查访谈,弄清这里福寿螺的来源、去向和入侵途径等详情。

钱湾村福寿螺分布点附近的稻田考察(张明喆拍摄)

钱湾村福寿螺生境探究

送走市镇领导和专家组后,我们留下来继续开展工作。为了深入了解钱湾村福寿螺的生境情况,我们走访了附近的农民。在河沟路边,我们首先访谈了钱湾村三组的李大妈等三位村民。她们热情的向我们介绍说:当地人把这条河叫做三叉河。是由两条从山上流下的小溪与钱湾村主流河道汇聚后形成的,这也是名字的由来。而后,我们继续往河流上游调查。在钱湾村村部的大桥上遇见了一位黄大婶,她介绍说:钱湾村主河流道距离316国道有7公里路左右,该河道上、下游分别有一大一小两个坝。我们后来遇见的一对沈氏夫妻又补充介绍说:这两个大坝的名字分别是黄湾水库和白河大坝。河流从黄湾水库流出,流进钱湾村,加上两条山间小溪的汇合,形成三叉河。三叉河的水再流到白河大坝,最后汇入浪河。浪河水最终又汇入丹江口水库。

钱湾村三组村民访谈(王玉菲拍摄)

钱湾村福寿螺的入侵时间探究

福寿螺到底是什么时候入侵到钱湾村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追访了村里很多村民。前面提到的钱湾村三组的三位大妈说她们看见河沟里有螺已经有好多年了,但早年看见的都是螺顶很尖的那种螺(田螺),近年才看见那种比较圆的螺(福寿螺)。后来我们又访谈的一对沈氏夫妻说,他们大约是去年6月份在河边洗衣服时发现石块上有粉红色螺卵出现,在这之前从未见到过。而我们湖北二师调查团队则是在去年7月底前来调查时发现了溪沟里有福寿螺。当时带领我们的浪河镇农技服务中心吴主任也说,他在之前从没听说钱湾村出现过这种螺。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判断:福寿螺大约是在去年6月份前不久入侵到钱湾村三叉河的。入侵时间不长,所以蔓延范围较小。至于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三叉河的,还需进一步调查。从我们上次调查的结果“上、下游一公里外慢慢消失”这种情况来看,应该是村民无意间点状引入造成的。

钱湾村福寿螺是否侵入到附近农田

福寿螺入侵钱湾村至少有大半年的时间了,而且三叉河边分布有大面积的水稻田,仅钱湾村这里就约有100亩左右。我们了解到,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尤为严重,因为福寿螺几乎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会产生危害,幼苗到分蘖期为主害期,幼螺和成螺会咬食水稻叶及分蘖,若是农民们用含有福寿螺的溪水浇灌农田,会造成水稻大量的减产。福寿螺是否已经侵入到附近的农田呢?前面的考察结果,似乎还比较乐观,大家在稻田里主要看见的是田螺。

我们遵照刘教授等专家的建议,下午进一步开展了深入的访谈,发现情况并不容乐观:水稻的栽培离不开水,当地农民经常在三叉河的上下游筑坝引水灌溉农田。在稻田边,我们遇到一位正在锄地的李大叔。大叔说他们近年来都是用挡土坝拦截三叉河的水,待河水蓄满土坝后,水流就会沿着挖好的沟渠流进稻田进行灌溉。像去年那样极其干旱的天气,溪流中的水少,便只能用逐步沁水的方式来浇灌稻田。不管用哪一种方式,福寿螺的卵或成螺都有可能顺着水流进入稻田!我们就此专门询问了李大叔等村民是否在稻田中发现了福寿螺的踪迹,李大叔回忆说曾经在稻田中见到个别粉红色的卵块,但数量不是特别多。粉色螺卵最多的地方还是在三叉河里。秋天的时候,稻田旁这条河沟中的石头上、树枝上都是粉红色的卵块,密密麻麻的。前面访谈的三位大妈也提到:在稻田中曾见到过那种圆屁股的螺,但数量十分稀少。

这样看来,目前福寿螺已经侵入到附近的稻田了,只是刚刚开始,危害程度也很轻。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就在稻田等农田里大面积蔓延开了,威胁水稻等农作物的生产。另一方面,三叉河通过白河大坝汇入浪河,浪河水又汇入丹江口水库。如果不及时进行控制,对浪河乃至丹江口水库水域都会造成生态安全隐患。

福寿螺对农田入侵情况访谈(戴月拍摄)

生命力顽强的福寿螺

回想去年夏季我们首次到达钱湾村进行调查时,只是在石桥下的溪流附近发现了几个小小的福寿螺粉红色卵块。时隔半年再次访问,老乡们就说整条河流都遍布了它们的踪迹。这个蔓延速度还真是快呀!下午,我们在石桥下游约五十米处的河沟附近调查时发现,有一些活体福寿螺深藏在湿润的河道底泥里越冬,戴老师在那里拍到了一只活体成螺的照片。在河沟边偏僻的石块和树枝上,依然附有成群分布的福寿螺新鲜卵块!回想昨天还下了一场雪。今日虽然天晴,但山边还有残雪,树林深处还是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的样子。经历了昨日的大寒,福寿螺依旧活着,这生命力真是太顽强了!宏鹏公司魏总给我们发过来的资料也显示:福寿螺能忍受零度以下的低温,成螺杂藏于河道、沟渠、水塘以及泥中,能够安全越冬。福寿螺凭借它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生命力,使钱湾村三叉河这段水域处处都有了它的身影,确实不可小觑!以后的防控工作必须得抓紧了。

生命力顽强的福寿螺

(上面二张照片是在石桥下游约五十米处的河沟附近拍摄)

四道河村的福寿螺和粉绿狐尾藻

完成了对钱湾村福寿螺的调查后,我们又来到浪河镇四道河村一组。去年在这个点的路边池塘,我们曾经见过大面积分布的粉绿狐尾藻和零星分布的福寿螺。当时访谈发现,老乡在池塘中种植粉绿狐尾藻的目的主要是养鱼。福寿螺则是零星侵入到池塘里的。我们在这里遇见了住在池塘旁边的居民周大叔和丹江口市审计局退休的胡老先生。他俩热烈的向我们介绍了池塘周边的情况。胡老先生说这三个池塘是四道河的水流经过当地后被农民进行改造形成的,属于四道河周围湿地的一部分。其中两个养殖鱼虾,另外一个种植莲藕。村民引入粉绿狐尾藻是作为鱼虾的饲料。对于池塘里福寿螺的来源,我们十分好奇。我们推测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当地人无意间将福寿螺带入到了池塘之中,另一个是福寿螺在四道河上游已经出现,然后沿着四道河的溪流汇入到池塘中。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便去寻找池塘水的源头。在胡老先生的带领之下,我们到达了四道河水流与农田交汇的沟渠处,这里水体清澈见底,水质很好,水底藏着许多河蚬,没有半个福寿螺的踪迹。接着我们继续前进,跟着胡老先生来到四道河边,这里河水深约半米,水体也是清澈见底,依旧没有福寿螺的踪迹,因此我们判断,福寿螺不是由四道河带来的。今天还有一个意外收获,戴老师在四道河的水体中发现了成群分布的伊乐藻,它们在水下的长势十分健旺,形成茂密的“水下森林”(因时间太晚,准备明天继续调查)。

四道河村粉绿狐尾藻和福寿螺调查(张明喆拍摄)

除了前面提到的入侵物种以外,我们今日调查见到的外来入侵物种还有白花车轴草、苘麻、鬼针草、大狼耙草、反枝苋、一年蓬等。此外,在钱湾村三叉河边的农田区域,大约有5亩地曾经养殖过小龙虾。只是去年天气干旱,没有养成。钱湾村种植的几百亩水稻,受到白叶枯病的侵害较严重,此外还有水稻条斑病和稻水象甲等的危害。

     今天的调查真是收获满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