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析 | 声纹鉴定让电信诈骗无处遁形

 独角戏jlahw6jw 2022-07-04 发布于江西

1

背景

当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是事关国家安全、国家发展和人民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且与人们生活全面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安全威胁也逐步滋生蔓延。

在网络安全危害行为中,电信网络诈骗因其犯罪成本低、发生频率高、社会影响大,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犯罪持续高发,已成为上升最快、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犯罪之一。

据《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显示,从案均损失金额来看,杀猪盘诈骗遥遥领先,而冒充领导、熟人诈骗位居第二,例如使用变声器或合成声音误导受害人,使其掉入情感和经济双重陷阱。近年来在各级国家机关及社会各界的协同配合下,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诈骗和反诈骗的对抗也在不断升级,形势依然严峻。

针对这种非接触的诈骗行为,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熟知的身份确认技术显得有些鞭长莫及。而声纹识别同属于智能生物识别技术,认证时无须双方接触,具有远程识别可靠且迅速、采集成本低等优势。

文章图片1

2

案例

2020年9月,无业青年陈某在浏览某同城网站招聘信息时,被一则“高薪招聘厨师,无需工作经验,每月1万元至2万元底薪,有提成,需外地工作”广告吸引,偷渡出境当了厨师。而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所在公司是一个境外电诈团伙,因眼红团队其他员工的高薪收入,陈某主动提出加入诈骗团伙。

由于陈某口才出众,一个月从贷款电销升级成客户经理,引诱“客户”下载app注册办理,等其上钩,再更改银行账号,以“输错账号被银监会冻结需要缴纳解冻金”等理由对“客户”实施诈骗。

2021年3月,某市公安局接到市民被网络诈骗1.4万元的报警电话。立案后,警方通过大数据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陈某。同年10月28日,陈某被该市公安局抓获归案。到案后,陈某矢口否认在境外团伙从事诈骗的事实。

外省市公安机关比对出另外7起诈骗案中的录音声纹与陈某一致。3月9日,公安机关将上述7起案件一并移送审查起诉。审查起诉期间,承办检察官依法对陈某进行了讯问,告知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法律规定,向其展示了声纹鉴定意见,另外7起案件中提取的“请你下载众力金融App”“对不起,因为你的账号填写错误被银监会风控部冻结账号,需要你缴纳解冻金”等语音,经过鉴定均系陈某一人所说,可以认定犯罪事实。

文章图片2

3

声纹鉴定精准助力犯罪打击

1. 什么是声纹鉴定?

因声纹跟指纹一样,具备唯一性且具有同一性,一般情况下难以被模仿。而声纹识别技术就是通过提取身份特征信息和声纹特征,再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用计算机通过相关算法进行比对识别的技术。

通过听辨、视谱和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语音中一定数量的音节、单字、词语、短语、句子进行分析、测量、检验;结合说话人言语中的方言方音、词汇语法、口语语言能力,言语习惯和特点,综合评判得出检材与样本语音是否同一人语音的鉴定意见。

2. 声纹鉴定在反电诈案中的作用

1)判断未知说话者和已知说话者的言语和声纹是否为同一人,如判定几段录音中的说话人是否都为张三;

2)判断录音资料是否被剪辑过,录音是否真实完整,如怀疑对方提供的录音资料剪辑过,缺失重要信息或者进行拼凑曲解事实;

3)清晰化处理,录音背景噪音大、录音内容听不清,如在公共场所等嘈杂环境中的录音。

文章图片3

3. 声纹鉴定在反电诈案中的应用

【案查人】如电信诈骗,主要线索只有语音的情况下,将该语音进行声纹库大库检索,快速锁定嫌疑人。

【人查案】公安抓捕到可疑人员后,提取出该人的声纹特征,将其放入尚未侦破的语音案件中,排查该人是否为在逃人员。

【案查案】公安人员可使用声纹识别技术将尚未侦破的语音案件以及语音线索归纳整理,从中排查是否有多起案件是同一人所为,帮助侦察人员获得更多线索,提高排查效率。

【人查人】公安机关在抓捕到可疑人员后,提取出该人的声纹特征,为避免该人使用伪造身份,可将其声纹特征放入已知人员的声纹库,查询其真实身份。

目前对于电信诈骗这种非接触式的案件,侦破还是相当有难度,公安能够拿到的不多的信息基本都是通话记录。因此利用声纹鉴定技术对电信诈骗等案件中的涉案语音进行个体、团伙的识别,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可以极大地助力侦查破案,为案件诉讼提供技术支撑。

*文章部分内容引用其他(自)媒体文章,

如有侵权请告知海存科仪,我们将及时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