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代玉器图鉴(第一章)河姆渡文化玉器

 古玉文化研究 2022-07-04 发布于江苏

  河姆渡文化,它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交替的远古时代,也是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的阶段,其石器与玉器的出土反映了距今约7000年前长江下游流域氏族的原始社会面貌。

  河姆渡远古先民是出土考据“构木为巢”的发明者,历史学家称其为有巢氏,尊称其巢皇,或大巢氏,其族长多次带领部落从宁绍平原迁移至浙江杭嘉湖平原以及安徽巢湖流域,并在良渚古国登基成为最后一位良渚古国君主,后期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山东琅琊古城建立古城,进而迁移至凌家滩并建立部落群,河姆渡文化年代跨度也是极大,他的公认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距今7000年至5000年之间,凌家滩文化以及良渚文化皆与河姆渡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定性为河姆渡文化,则是因为1973年,浙江宁波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河姆渡渡口需扩建,在其南岸工地挖掘现场发现了古遗址,经考古发掘命名为河姆渡文化,分布范围主要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以及舟山岛附近。

河姆渡镇河姆渡渡口河道

   对于研究古玉器的发展或鉴定,河姆渡文化是必须要学习的文化,其是敲击玉石器(旧石器时代)向打磨石器(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后期玉器的打磨技巧往往都来自于前期的敲击基础的延伸或蜕变。

河姆渡人狩猎图

   而所有艺术品的诞生一定来源于生活基础的创造,对于河姆渡时期尤为明显,它所有的器物诞生一定与当时人民生活相对应的社会活动相关,人们捕鱼创造了弓,创造了箭头,锋利由木向石向铜向铁逐步锋利变更,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古玉器艺术品其实就是当时人们生活用品,只不过功能不同罢了。

原始角质锛柄

对于古代先民来说,狩猎无非三种,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河里游的,而锛则是斧头的原型,属于专业地上狩猎温顺的食草类动物,在锛的头部镶嵌一块敲击石器则更能增加其杀伤力,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发现磨制出来的石制的斧首将显得更加锋利,镶嵌磨制石斧一件具有现在功能的斧头就基本成型,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是人们智囊前进发展的过程。

旧石器时代,敲击石器时代

旧石器后期,敲击雏形石斧

河姆渡新旧石器交替时代

河姆渡时代新石器时期打磨石斧

砺石,文化期玉石打磨器

对于学习新石器时代玉石器,是绕不开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器物一定是在旧石器时代的基础上加以打磨而成,如对制作石斧过程还有疑惑的同学要认真观看旧石器时期石斧制作过程,反复的揣摩制作原理以及残留痕迹。

旧新石器时代石斧制作过程纪录片

   砺石是一种硬度低于石斧黑耀石类的石器,其质地犹如砂石的组成颗粒状,当手持硬度高于砺石的器物进行打磨时,只需要适当的加入河水或适当的黑沙增加阻力,便可以达到研磨石器表面的效果,八九十年代磨刀磨剪用的石质便多为砺石,这小小的前进一步,对于整个玉器史来说,便是前进的一大步,我有理由相信,石斧的打磨技巧一定是来源于谷物的研磨技巧的借鉴,因为这两者几乎发生在同时期。

   随着旧石器时代跨入了崭新的新石器时代,打磨工艺的发现也大大得到了应运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制造了石刀,石刀的初期作用多为剥开动物以及鱼类的皮质层,对于当时人们来说,彻底解放了手撕指剥皮的的穷苦生活,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于石器需要固定的打孔器物,由于桯钻并未全面普及运用,人们依然使用石核敲击术进行打孔,石核敲击出孔道雏形后再用石箭头进行扩孔,(石箭头的打磨和运用也具有明显的新石器时代狩猎弓箭用具),孔道特征为台阶式齿印式排列状态,这个阶段虽然已经有桯钻的运用,但是很多新石器时期依然会见到这种最原始古老的打孔方式,很多对于孔道认知较浅的同学要牢记敲击孔道特征。

如果对于这个时期孔道的形成还有疑惑,下面这个纪录片完美的展示了原始时期孔道的敲击与打磨运用的过程,基本功非常重要,我建议同学们观看完毕后能够烂熟于心,为后期的古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文化期玉石器打孔工艺纪录片

旧新交替期,黑石斧残留敲击痕风化特征

新石器时青石斧,偏砂质


古玉学习,切勿好高骛远走马观花,要认真仔细的斟酌再斟酌每一个细节的形成原因,如上所见若同一个孔道发生了痕迹的不同风化的不同,必然与之关联的是工具与时代发生了改变,而掌握了每一个时代的工具痕迹变化,便掌握了每个时代工具的痕迹的变化,每一个时代的玉器残留痕迹便是每一个时代工具的特征,如痕迹发生错乱或牛马不相及,那么就要慎重对待藏品的真伪问题了,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沁以及风化的变化一定是随着玉石质地蓬松度以及年份而产生变化,这也是我为什么拍了两件不同质地石斧的原因,作为鉴定者能够熟练的区分风化其中的不同并掌握其原理,由此完成鉴定的玉石器过程,也是感受古代人民创造力以及时代变化的过程,汲取其中的养分滋养自己枯燥的灵魂,如果灵魂有了寄托,即使身处喧嚣市井,此处心安便是吾归处。

方叶之

古玉学者敬呈

古玉鉴定
知识与灵魂碰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