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成语,很多人都理解错了,读音也不准确

 快乐老年435 2022-07-04 发布于北京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这个成语,很多人都理解错了,读音也不准确

七月盛夏,热浪滚滚。

所以很多人会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炎热的程度。

但实际上,这种比喻是错误的,而且错得比较离谱。

“七月流火”出自于诗经《国风 · 豳风 ·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这个成语,很多人都理解错了,读音也不准确

这是一首叙事诗,很长,为西周初年豳地的奴隶所作,豳地即现今陕西旬邑县、邠县一带。

诗歌是中华最早的古诗形式,其具体演变过程为:

先秦时代,以民间歌谣为主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到春秋初叶的诗歌,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

之后有了楚辞,屈原、宋玉、东方朔为代表人物,由于《诗经》和《楚辞》对中华古典文化影响深远,故人们用“风骚”一词代指诗歌;

先秦、战国时期,古文化萌芽,并逐渐走向繁荣,有了“诸子百家”争鸣之态,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形态文学逐渐成型;

这个成语,很多人都理解错了,读音也不准确

到了汉朝,赋开始出现,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新文体,代表人物有杨雄、司马相如、班固和张衡;

同一时期,古乐府诗涌现,以席卷之势登上了文坛宝座,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三曹的“建安文学”。其中曹操擅长四言,曹植专攻五言,而曹丕的《燕歌行》则是我国最早的七言,同时他的五言和乐府造诣也很高;

随后进入两晋、南北朝,竹林七贤、陆机、潘安等奇人出现,为古代诗词歌赋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谢灵运、陶渊明则是这个时代的清流,他们开创了山水、田园诗的新格局;

之后就进入了属于唐诗的繁荣时代,但是对唐诗进行改革的则是元稹和白居易,他们引领了新乐府运动;

这个成语,很多人都理解错了,读音也不准确

唐朝灭亡以后,五代十国稍有停滞,并且唐人把世间的好诗都写完了,于是开始有了宋词。

婉约派为宋词的正统,南唐后主李煜把这一词风带向了新的高度,直到有一天苏东坡横空出世,豪放词才有了新高度;

之后就是元曲以及明清小说,清代人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们涉猎了所有文学形式,甚至到了民国还在延续。

遗憾的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剩下了高考……

所以也不奇怪,很多人会误读“七月流火”,不但曲解了本意,连读音也不准确。

七月流火(huǐ),不读huǒ,火是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

这个成语,很多人都理解错了,读音也不准确

所以《豳风 · 七月》的大概释义是:

7月大火星向西落去,到了9月妇女开始织缝御寒的衣裳,11月冷风起,12岁严寒逼人,没有棉衣的人,该怎么过年?而熬过了严冬,开春又要耕种,采桑的姑娘内心很伤感,害怕自己随着贵人远嫁他乡……

《豳风 · 七月》反映了奴隶部落穷苦人的劳作情景,在文献缺乏的远古时代,我们就是通过民歌口口相传,了解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对比于现代社会,那也是一段沉重的历史。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