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段位与耐烦

 玖壹聚 2022-07-04 发布于河南

高处不胜寒吗?我看不一定。

——晰瑞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也曾问过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拼?”或者说,这么拼最后究竟会是怎样的结果?

事实上,很多人从话头上看中的是“结果”,但心里也明白,结果不是一个定量,而是会随着过程产生的变量,每一刻都是过程,每一刻也都是结果。似乎有点佛家公案的意思,但事实难道不是这样吗?

在方向一定的前提下,走出来的每一步都是积攒,一个领域里,努力一年和奋斗十年结果肯定不一样。

朋友前年转行,从原来的食品化学转到程序开发,行业跨度之大让人惊叹于他的勇气和魄力,不过直到现代,对于他而言,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未来定位都有了更加明确的期待。

人们经常说,隔行如隔山,这句话其实是不对的,先不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至少在当下的环境中,这句话不必作为行为处事的标准或者行业准入的壁垒,用那句玩笑话来说“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

所以界限这东西,有时候是行业给你的门槛,更多时候是自己吓唬自己,当然,换句话说,如果你让一个大字不是一个人去造火箭,这也不可能,现实中存在很多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既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更加明确两个内容,一个是“段位”,另一个就是“耐烦”,行业门槛可以不去在意,谁都能进去 ,但进去后能不能长久还要看你的能力。

当下娱乐圈,似乎无论是谁都想进去捞一把,也似乎对于“某些人”而言,确确实实是能捞一把的,但行业准则是固定的,产品质量决定市场价值,一些“次货”充其量也只能占了市场盲目扩张期的红利,赚点快钱、热钱而已。

忘记了是谁说的了,大概意思就是“演员演技不行,就说明把你的业务能力不到位。”搁在任何行业都是这样的,总有一些滥竽充数的,短时间内可能会有一点“成果”,但从长远来看,额,业务能力不行终究是不会长远的。

所以只有明白自己的“段位”才能更加明确自己当下需要做的事情,可以不懂,也可以暂时不行,但重要的是不要霸王硬上弓。积蓄力量,厚积薄发,用邓小平当年的话来说就是“韬光养晦”。

那些已经在高位的人,可能好,可能坏,但绝对不笨,高处不胜寒吗?穿个羽绒服就好了,真不行再加个电热毯,再索性,直接把房子建在不胜寒之地。没必要考虑最终达到那个顶点以后会怎样,首先是要达到那个顶点。

想要如此,还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耐烦”,耐得住外界的干扰,耐得住单一的重复,耐得住暂时的停滞,耐得住进步的欣喜。

一件事要做很容易,做下去很难。正如当下的我,依旧敲击着键盘,写着这些聊胜于无的想法,无论好坏,起码落念成字,其中既有往日的积累,也有此刻念想,且不论好坏如何,起码写了出来。

林林总总看看,也有70篇,少说也有7万字,这也单单是在这里来说,私下里还会写一些东西。老实说我不知道写这些有什么用,也不晓得以后会有什么用,但起码现在能有有时间去想,这就是有用,逻辑上的思考和对待事情的看法虽不能全部展露,但总能体现其中一二。

耐得住性子,做一件事,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还有时间、精力,一切产出只是过程的一点体现,是对曾经所有经历的总结,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偶尔也会听到身边的抱怨“生活太难,工作太烦”,但我想更重要的是怎样通过自己让这种“难”和“烦”变成顺其自然的简单和清欢。

耐得住烦恼,耐得住性子,认真的做好一件事,做好自己,终究能够达到自己期待的“段位”,即便是最后到不了,也能“优于众人”。你的惯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的你牛逼的姿势,关于这个话题,我们有时间再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