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念

 玖壹聚 2022-07-04 发布于河南

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


曾经有一篇文章叫做《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先生写的,还是以此作为一个由头,聊一些无关紧要的心情,寻找一些潜藏身心的过往。

不久前听了一堂关于心理学的课程,事实上也不算是心理学,准确点来说是对时间的解释,尽管用数字化的呈现去表达时间的意义过于格式化,但依然能从中找到一些针对现实的意义。

当然之所以说这个,除了倍感压力下递增的年纪,还有就是我向来对于时间和效率的问题过于敏感,如果说时间和效率在某件事情上存在着关联,我乐于为此花费精力和时间去破解这种联系,但相当长的时间内却是求而不得,至今依然。

最早是在2003年的时候,我买了一本科学杂志,里面谈到关于时间的概念,关于宇宙弦,关于虫洞,关于祖父悖论和时间旅行,我不知道是不是从那时起我就对时间有了某种隐秘的感知,也或许,某些体会也只是后来的事情。


理性上得不到解释,只能从感性上进行演绎,所以更多时候念一些过去,想一点将来成了空闲时光里充实生活的乐趣,如果放在宗教里有种说法叫做“入定”,也叫做“冥想”。过于神叨的东西直白的解释就是这样,能不能探究心灵我不知道,但却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些反馈,来自对过往念想的反馈。

如果对于未来的“想”有一定的门槛,对于曾经的“念”则是没有任何限制,为什么这么说,这里还要说一句曾经一朋友给我说的一句话“多看看史书,能够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当然我首先要表明这句话不完全正确,但一个人的见识和学识却是能够影响其眼界和眼光。

不过对于过去则不同,每个人只要存在记忆,就能够从过去中的念想中得到一些源于自身的信息暗示,而这些信息是能够帮助我们去认识一些东西,指导当下生活的。

释迦牟尼说“众人皆可成佛”,我说“有道理”,耶稣说“信上帝者得永生“,尼采说“上帝早就死球了”。我们窥探的世界准则能够匹配大多数,但自己找寻的道路却不存在于大多数当中,所以,成不成佛无所谓,永不永生不晓得,我念过去,也想未来,更重要的存于当下。

以前朋友说我过于念旧,人应该往前看。当时我听这话的时候还是未成年,如今想来却也是觉得好笑,原本没有过多经历的人生有什么资格去念旧,那些无论是当时看起来亦或珍贵,亦或妩媚的曾经,都是年少心中对于未来的期望映射。

成年后,念叨过往都是以年,十年甚至几十年为单位去念的,生命的沉淀中,时间已经不起任何作用,淘洗过后的内容随便拿出来一件都可以作为一章处世箴言,不过这样的你存在于未来,遥远的未来。

一根线变成变成两段的方法只有一个,找一个点截开,但是截开方式和力度却又很多种,作为那个点的自己怎么去截,用什么截,用怎样的方式去截,是一个可以细想的事情。

不畏将来,那是本事,不念过往,那是无知,听着励志,却是鸡汤,我是俗人,也是凡人,将来意味着时间,我心怀敬畏,过往是存在的证明,无时无刻都在给予我警醒,所以啊,好好生活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