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外汉谈管理:第三十二章||转型是个大问题

 玖壹聚 2022-07-04 发布于河南

没有一招制霸技能,也不存在永恒不变的道理,要么改变,要么完蛋。

——晰瑞


经常会听在娱乐新闻上看到,这个演员转型做了导演,那个歌手转型做了演员······其中有那些娱乐圈的操作,也有作为圈内人自身的追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多维度发展是作为任何一个个体所必须的。

这个世界不断变化中给人很多始料不及,尽管有些传承并非一日之功,但有些新时代的技能却在不断翻新中被取代。

商业活动中,企业也会面临转型的问题,其中有新技术的压力,也有行业细分下资源的再分配,找切口,深挖掘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焦虑。

但还是想从个人管理说起,为了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依然是稀缺,这里的专业人才不是行业细分,而是作为行业中的翘楚来进行评判的。

有些行业如果做不到前面,后果注定悲惨,战略制定的同时考虑转型几乎是必然的,这里有对于危机的未雨绸缪,也有对于效益的渴望和追求。

作为个人来说,转型更多的是给自己多一些选择权,给自己能够发言的机会。

现实中能够上牌桌的人,要么是因为实力,要么是因为运气,但是运气这东西,往往没有那么好把握,虽然它也是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终究是可遇而不可求,而能力的培养却是可以通过人为干预而呈现出对应效果的。

那么作为个人究竟应该怎样转型?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行业细分,这个内容其实之前聊过。对自己所在的行业要有相对明确的认知,比如说像是做卖房子的,要知道这个行业哪家是做的最好的,这个行业的生命周期和周期波动有多大,行业延伸领域有哪些?

之所以要把这个行业细分搞清楚,是为了能够在这样的细分中明确自己当下所处的位置,从而能够为下一步个人战略的制定提供支持.

其实,任何行业只要呆上三到五年,都可以有相对清晰的行业认知,一些基本性的问题不会成为困扰,而职业发展瓶颈通常也就在这时候出现。

在细分以后,就要进行第二步,进一步明确个人综合能力,方法其实很简单,先将自己的能力项作为纵坐标列出,再将横坐标上列出行业细分的各个选项,这些就是自己能力对于行业细分的匹配程度,这样就能够知道自己在行业细分中的未来潜力和努力方向。

当明确了自己的短板和优势以后,还需要根据行业细分进行岗位延伸,根据技能模型进行能力延伸。

举个例子,在摄影这个细分行业往外延伸可以是摄像行业,可以是美妆行业,行业跨度不大,但每一个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延伸,进行操作时,之前的能力和经验能够用上。

而对于这些要转型的行业,自己的技能匹配度也会相对于那些没有任何基础的人要更有优势,而这些技能匹配转型行业之前,需要的就是个人对技能能力的延伸。


抛开新技术的因素,有些东西可以作为长久的能力匹配任何行业,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作为个体的“能力传承”,或者也可以说这是个人的“能力惯性”,正像是那句话说的,优秀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优秀的。

而在此之前需要明确哪些能力是可以作为这种“传承”和“惯性”用以匹配后续个人发展和后续行业用人的。

那么脱实向虚,有些说到底还是在于个人的自我管理,这种管理中有一项能力管理是需要通过长期训练来获取的,像是一个运动员一样,只有每天训练,长期保持一定的量,才能在比赛中有成功的可能,才能在危机来临之前迅速应对。

在明确了个人能力迁移和行业细分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执行,战略既定的前提下,只有把功夫落到实处,才会有结果,才会有效果。

而且,这种作为个人能力长期培养的战略最好不要经常变,一变慢三年,但时间有限,所以一开始就要想清楚,想清楚对不对和值不值的问题,是的,明白这两个问题很重要,想不清楚继续想,知道想明白为止。


在执行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读书还要十年寒窗,何况是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当然我们做这些时有既定的目的,但目的和功利不是一回事。

在执行过程中要稳,有方法上的稳,也有心态上的稳。在当代环境下,人们被各种焦虑裹挟着,想要稳并不容易,外面诱惑很多,静下心埋头干,并不是当下人们奉行的行为准则。

最后是要选对时机,人这一生有一些时间节点很重要,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还记得那个心仪的姑娘,却再也回不到当初的时光。

同样的,工作上也是如此,在合适的时间点,展示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而究竟什么合适的时间点,这又是另外一个命题。后续再聊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