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带当风

 玖壹聚 2022-07-04 发布于河南




其(指吴道子)傅彩於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带当风”。

—— 《古今画鉴·唐画》

但凡学过美术的人都知道最开始的时候经常练习的就是线条,凡是做设计的都知道任何展示性的构成都是由最基础的点线面结合起来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线条要画好并不容易,甚至说很难。

吴道子(河南禹州人)的画很多人知道的基本也就是中学时期学过的《送子天王图》,但即便是此一图也能看出其中“吴带当风”的笔势,单单是吴道子在衣纹线条的画法上就多大八种。

有人觉得不就是线吗,有什么难的,只要是个人都会画,这话不假,但要是把线画标准,画出层次,画出立体感着实不容易,即便是当代艺术学习引入西方的素描,也都是从线条起笔,当然其中的烦苦和难耐,艺术生肯定深有体会。

从古代白描到西方绘画再到当今的CG绘画,线条的勾勒在技法中的地位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如果有人说线条不用练习,你就能画出一张绝美的图,基本是不可能的,尽管传统中国画有写意泼墨,西方也有油画,CG上有厚涂,但请相信,能够把这些用到极致的人,其线条塑造能力肯定不会弱。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想聊聊“河大卫”的《七夕奇妙游》,依旧是开篇神作,飞天仙女,衣袂飘飘,怒目金刚,孔武有力。

力量型的展示很容易,但是柔美型的表现并不简单,哪怕是水袖霓裳也只能在高速运动中才能呈现出飘逸的姿态,毕竟地心引力在现实中还是影响呈现的。

为此,制作方当然是没少花功夫,从之前的水下舞蹈《祈》到当下的《龙门金刚》,从水里转到天上,都在用一种环境的改变来最大程度的把美的力道凸显。

这种美感不是那种看着网红搔首弄姿以后的感官冲动,不像现代各式舞蹈以夸张的姿势挑拨神经的魅惑,其中多了一些距离感,但正是因为这种距离感,让人更能以欣赏的态度去发掘其中客观的美感和内涵。


我并不是说那些网络上的表演不好,但其中多少存在着某种人性的迎合,人性是什么,是“食色”,自然,所有面向大众的展示都存在迎合,但有些迎合是一种妥协,有些迎合是一种坚守,当自己成了风向,大众的审美取向必然不会成为那些粗制滥造内容的依据和滥觞。

美好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期盼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美好的内容做最好的呈现的,其中必然有环境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原因,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美好的期盼从来没有变过,所以才会有所坚守,坚守就会被看见,也值得被看见,哪怕最后不被看见,也至少能给自己一个无悔的答卷。

不过单单是期盼或许也还是不够的,手头上的功夫总还是要落到实处,脑子里的想法总还是要付诸实践,吴带当风并非一日之功,《龙门金刚》也不是一天就拍摄完成。

我们总还是要给这个世界一些内容的,正像是那句话“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后来,你发现只得到了一个明白的人,那就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