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干预

 玖壹聚 2022-07-04 发布于河南




有时候参与就是干预。

——晰瑞


对自己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认知有助于自己在日常处事过程中趋利避害,这种认知基于对个人能力的了解,对别人想法的深入,对事情的基本判断。

经常性的我们会听到“重在参与”,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抛开结果的时候,这件事情本身对于个人来说就没有多大意义,哪怕是作为陪跑也能传递自己的人情和功用,纯粹的“重在参与”更像是一种面对不好结局的自我宽慰。

那么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很多事情究竟要不要做,值不值得做就可以有一定的判断,参与到事情中我们都想要证明一些,无论是价值还是认可,无论是成绩还是结果,至少对于个人来说,是有意义的。

军事上讲的是“临阵换将,兵家大忌”,这样的准则无论是放在商业逻辑里还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样适用,尤其是在特殊行业里,特定专业里面,换的是方式和人,失去的是未来和人心。


对于处在剧情里面的人,或许有人后知后觉,也或许有人早有预判,那些事在人为的情形下,给于考虑的时间并不多,而在这些考虑中,能够顾及到人和感受也是有限,不过我还是希望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多考虑一些。

我们很少有主导一件事情的时候,大多都是作为参与者,但无论是作为主导者还是参与者,还是有必要尽量考虑全面,给事情留下一些余地,给自己留下一些退路。

不久前,打算做一本书,询问了几家印刷厂的价格,原本计划约好时间当面谈谈,顺便看看样品,谁知有一家印刷厂时间错不开,跟另外一家约在了同一天下午,不过还好的是一个约在了两点,一个约在了四点,尽管是同一地点,至少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

但谁知那天出了以外,第二家在我跟第一家聊好以后,第一家纲要出门正好跟第二家撞了个正着,而且我还看到他们打了招呼,还聊了几句,看情况是他们认识。


后来跟第二家聊起来的时候,他告诉我还是让我把活儿给第一家,原因是基本上来说印刷的产品大同小异,而且在本市来说,所谓的印刷的圈子就那么大,有时候生意上还会有些周转,他不想因为这个活儿而在以后见面都尴尬,尽管这次已经很尴尬了。

尽管我们在现实中总是货比三家,这是作为消费必然的手段,哪怕是商业上也存在着招标的择优选用。但是,事情是事情,事情的背后是人情,我们也总是需要在事情和人情之间有自己的权衡。

事实上,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些侍寝如果迟早要透风,最好提前摆在明面上,自己说破远比对方后知后觉的捅破要好的多,起码面子上挂得住。

生活本身是有一些技巧的,而这些技巧的本质还是自己能够多想一些,多给自己想一些,多为别人想一些,当参与其中的人们还不自知,有些路已经莫名其妙的被堵死。

或许,更多时候不参与就是不干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