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人最可能的修炼途径和境界等级划分(五)

 火岩山 2022-07-04 发布于浙江

道家修炼第七步:养神

玩丹道,玩《内景》的人大约也知道什么气生尾闾,上冲夹脊,打通玉枕关之类的说法。且不管这种说法对或者不对,既然有了这个说法,而且流传至今,说明这个说法是被很多人所认可,也被许多人所感知的。气沿着脊柱上行,到头脑,实现对头脑的作用,这个原理是没错的——人的思维,也就是所谓的心神,也是需要气也就是能量的滋养的。至于气是不是一定要冲开督脉上行至头,每个人的自我感知不同,咱不下定论。

修炼者以气炼体,则体健身软;以气炼气,则气满劲大;但修炼者炼体和炼气,都还是修炼的途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目的。不管是哪一家,似乎都以获得智慧、觉悟、以及彻底的安心为目标,至少也是阶段性的目标。

道家和其他各主要修行体系的最大区别不在于是不是修智慧觉悟,而是天下唯道家以气为基础,即以能量去养出智慧,而不是以知识生智慧,也不指望凭空生智慧。

用气生智慧,也可以说是用气养神,其理想的结果,可以说是三花聚顶,也可以说是练气化神,当然也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不管怎么说,当以气养神到了质变之后,人生出智慧。

什么是智慧?

西方人把智商、情商、逆商以及所学的知识,方法论等等归为智慧。其中的智商等等可以量化的值似乎是先天的,知识和方法论是通过后天学习训练所得的。智商有天花板,后天的学习训练很难突破智商的天花板。广义相对论只有160以上的智商才能理解,所以爱恩斯坦能够整出广义相对论,是爱恩斯坦有着一颗先天超越人类的高智商大脑。以至于爱恩斯坦去世后,他的大脑也作为一个特殊状态的标本而被保存。

人也常常会遇见这种情况,就是抓破头破也想不出办法:考试找不到解题思路、问题找不到解决思路、学习遇到了瓶颈、情绪怎么也控制不住、头绪一多就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思维推算判断规划等等都到了自己能力的极限,你因此而付出的努力、时间、精力再多,也就这样了——这其实可以看作智商的天花板。用玄学的话说,这是天命,即人的能力有边际,突破边际干天命所不能的事情,对人而言,是不可思议的。就像让一头驴跑得像马一样快,驴就算炼死了也做不到。如果自己不是那块料,就算炼死了,也只能是自己吗?驴只能是驴吗?很悲哀,基本上是这样。人要是有了超越自己能力天花板的欲望,那么这一辈子就在追逐自己达不到的欲望过程中折腾吧。就好比学哲学的一定要让自己取得维特根斯坦的成就,学物理的一定要让自己达到爱恩斯坦的成就,经商的一定要达到马斯克、马云、马化腾、盖茨、乔布斯的成就……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在痛苦中折腾去吧。

把人按出身进行分类的社会体系,其实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整体的人的保护——高智商的人只需要和高智商的人进行合作竞争,低智商的人进入高智商人群,对他们而言,得到的只有无尽的屈辱和失败,如果他们不服气不甘心,或许就会走极端,玩不正当竞争,那么如此一来,对高智商和低智商人群都是折磨。当然这么说,并不是为种姓制度、奴隶制度、贵族制度的合理性进行辩护,而是说,到现在仍在施行的种姓制度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莫名其妙的毫无道理的制度。

很幸运,中国的道家的教育体系打通了低智商和高智商之间的转换通道。智商不是天生不可变的常数,而是可以通过训练和滋养实现突破的变数。

当然,智商只是人的心神的能力素质众多指标中的一个。人的心神能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观察能力,对身体和环境信息的敏锐程度和关键信息的甄别能力。说白了就是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人都是根据获得的信息做出判断后才能进行行动规划,心神对自身和外界的信息捕获能力和甄别能力,其实是人心神能力的极大组成。顶尖的观察力可以根据局部信息、微小信息、瞬时信息、突发信息、异常信息等等方面的捕获而推断出真实情况、本质情况、全部情况。信息得到得越真实、越全部、越本质,也就能够做出越正确、越准确、越及时的判断和行动规划。

二、记忆能力,主要指标是记忆量和记忆速度。现代教育往往通过背诵、强记、形象法等等方式对人的记忆进行训练。其实真正的最高效的记忆训练是,让思维有足够的能量供应,用能量冲开足够多的记忆神经节点,激活其记忆功能,让记忆神经有足够的能量让其活跃兴奋,就可以了。当然关键还是记忆以致用,不要浪费资源去强行记忆一些没用的东西。比如没有外交需要的英语单词记忆等。最有效最直接的记忆训练是在实用中记住工作所需要的内容。

三、分析能力,对观察所得的信息和记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很多人认为,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是由分析方法决定的。现代常见的分析方法有:swot法、5W2H法、鱼骨图法、思维导图法、金字塔分析法、SCQA法、场景模拟法、归纳法、演绎法、逻辑推理法等等,算上中国老古人的取象比类法、阴阳五行法等等,可谓工具极多,而且学起来也似乎不难。那么面对同样的问题,可能获得的信息也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呢?比如当年面对日本的全面入侵,太多的人得出的分析结果不是速胜论就是亡国论,只有毛主席得出了通过持久战获胜的结论。其实我们现在读《论持久战》的时候也发现,其实主席用的分析法也就是现在常见的swot法,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难以学会的方法。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既不悲观也不乐观,而是基于自己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真正的决定作用的是自己的能量和能力。

同样就在当下,面对任何一个问题,其实也是一样的。对于气虚阳痿的人而言,中华民族面对西方的遏制,没有任何胜算的机会,只有赶紧向美国妥协投降才有生路;对于阴虚阳亢心气浮躁的人而言,美国明天至多也就是明年就解散了中华民族也就实现了民族复兴。

对于气虚阳痿的人而言,抗击新冠疫情这么难的事儿没法干,直接学美国,躺平了才是正经,不用破坏正常的生活不用牺牲经济;对于阴虚阳亢心浮气躁者而言,抗疫好啊,有机会表现有机会做秀有机会干出政绩,于是封封封、查查查、喵喵喵,搞你没玩折腾不休。

对于神清气足、心神得到成分滋养和训练的人而言,才往往能够超越自身的主观判断而跳出自身的束缚,内审自己的能力条件、外析问题的本质性质,结合两者,从而做出理性的准确的分析。

四、推算能力,综合各种因素、条件对事物发展影响的演算能力

在计算机模拟推演出现之前,任何事物的发展推演,只能由人的思维完成。当然即便在现在,能够让计算机进行推演的事情其实是不多的。大型的推演有军演等,小型的推演有飞机、舰船设计等,日常推演有天气预报等。这些推演常常需要大型计算机运行,一般人用微型计算机没法玩。

人还是需要用自己的生物算力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算。

推算这事儿用大型计算机对硬件、能量供应、机器冷却、软件等要求都极其高。

推算这事儿对于人而言,没有强大的心神算力,没有强大的能量供应,没有强大的算法,千万别玩。历史上玩推算的,那都是姜子牙、张良、诸葛亮、李淳风、邵康节、刘伯温一样的牛人。

《老子》所谓的“善数不用筹策”,就是说善于推算的人,用不着筹策作为运算工具。

筹策、算盘都是推算的工具。《何文秀》算命,会带算盘;当年搞原子弹的数据运算,用的也是算盘。

《射雕英雄传》中的瑛姑,为了推算数学问题,居然把自己弄得憔悴恍惚,因为真正的推算极其消耗心神。

普通人的推算能力的天花板实在是不高。以至于那些玩术数谋生的人不得不用一些口诀的记忆来代替严谨复杂的计算。

最直接的算力比拼,就是下棋。尤其是围棋。

五、规划能力,让事物改变自然发展轨迹转而按照人所希望的方向方式进度去发展的能力。

因为小说《三国演义》的普及,让人们对“隆中对”再熟悉不过。“隆中对”,就是让事物朝着理想化的方向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隆中对”是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修行大成(阶段性成就)之时的作品,是心神最为隆盛的情况下做出的规划。所以这份规划直接就把刘备给征服了,并正式雇佣诸葛亮为实施这个规划的总负责。

现代规划常常讲的是土地功能规划,很少讲事物的发展规划。即便是事物的发展规划也常常注重理想化的结果,而不太注意实现结果的条件要素。做规划也常常是一些涉世未深的专业画图专业的年轻人,他们除了对土地的功能分区有点专业之外,对于规划真正的训练无从谈起。规划是大能才能做好的事情。

古代那些通过自己的规划,把牛人推上帝王宝座,并由此来实现按天下的目标的人,才是真正的规划大师:范蠡成就勾践、张良成就刘邦、刘伯温成就朱元璋、姚广孝成就朱棣。

六、决断能力,领导者的关键性能力。

读一些古代的话本或者讲古代故事的书,常常有类似的情节:军师面对一个具体的事务,一般会给老大献计三条,分为上中下。上策如何如何,中策如何如何,下策又如何如何。对每一策略的优劣结果,都清清楚楚告诉老大,至于具体选择哪一个计策落实实施,这个决定权在老大那里。

做老大的要能够下决心,要能够及时准确进行决断、要能够在各种干扰因素存在的环境下做出正确的拍板,这种能力的基础,就是强大的心神能量。

《三国演义》把官渡之战中双方主官的决断力进行了清晰明白的演绎。

这是一场主官决断力的决战。袁绍的决断力太差,以至于他把一把好牌打得稀烂。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所做的所有决策决心,都是所有选项里最差的那个,甚至比最差的还差。

七、自控能力,即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情绪往往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情绪只是对不能解决问题这个结果的表达而已。

还说《三国演义》,刘关张哥仨都不善于自我情绪管理,喜欢意气用事,爱用脾气来做事情,所以老刘家的事业一到关键时候就拉跨了。

关羽是因闹情绪而推倒了蜀国倒塌的第一块多米若骨牌,不仅丢了自己的命和荆州,也启动了尚存两人的情绪失控的开关。结果张飞和刘备双双也死于情绪失控。还顺带着把70万蜀国军人葬送殆尽。

缺乏自控力,说到底,还是心神能量不足。与刘备的失控相比,其祖宗刘邦就堪称情绪管理的大师。当然在三国里面,司马懿的情绪管理堪称典范。他能够忍辱装疯、能够在五丈原忍辱穿女人衣服。而反面的典型则是吕布、周瑜、关羽、王朗等。

人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发怒、哀伤、绝望、痛苦、幽怨,说明心神修炼还远远不够,能量还太弱太弱。太多的人以为克制情绪在于修心性。林则徐这样的大咖也认为情绪是可以被控制的,电影《林则徐》还搞了这么个情节:演林则徐的赵丹写了“制怒”两个字以自勉自励自省。这有用吗?或许有用,但是即便有用,也像是治病的治标而不是治本。克制情绪的治本之道,还是滋养自己的心神。

《老子》说:“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爲之下。”很大程度上就是说圣人都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不会做了情绪的奴隶,也不会因为情绪得不到控制而坏事。

八、成长能力,心神的成长不设天花板。

人的生命是个由弱到强,当长到盛极之时,也就成长到了天花板,从此不再生长,一段时间后开始进入衰败周期。

《黄帝内经》云:“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黄帝内经》很不客气,说不仅身体有个顶峰,上了顶峰就开始走下坡路;人的精神也有个顶峰,上了顶峰就开始走下坡路。身体的顶峰在40岁。而精神的顶峰在60岁。

《黄帝内经》说的是普通人的状态。修炼者或许可以突破生理的极限。

要是心气不衰,或许心神的成长性可以维持更久更久。

《老子》说,“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老子》又说,“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揄,質真如愉,大方无禺,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天象无刑,道葆无名。”

《老子》还说,“大成若缺,亓用不幣。大盈若冲,亓用不穷。”

那些越老神越清,越老越思路清晰,越老越记性好,越老越能够守住情绪守住神的,多半是有意无意的正确修炼的人。

九、幸福能力,其实就是让生命的价值得以释放的能力。人的一生,如果不走偏了,那么就是追求幸福的一生。修炼者当然更不能走偏了。

幸福是什么?幸福只是心神的一种体验感。

古今中外,太多的大师在研究人究竟要怎么样才能获得幸福的体验感。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超我的感知,当人做到了本我做不到的事情,实现了能力突破自我的天花板,就能获得幸福的体验。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需求,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会有幸福的感知,然后接着去追求更高级的需求,得到更高级的幸福感知。

有人说,人只有彻底摆脱了生命的苦,也就得到了生命的乐。这个境界可以称之为涅槃。

有人说,把自己彻底地奉献出去,也就得到了幸福。

……

生命的本能为了激励人为生命的生存和繁殖,设置了对美食和美色的奖励机制。美食和美色让人快乐。快乐的体验让人幸福吗?以此延伸出来的对资源和财富的占有,也让人快乐,这种快乐体验让人幸福吗?生命本能会对剧烈刺激的生命活动进行补偿,以保证人的紧急特殊的情况下得以保存生命,所以速度、加速度等加持于人,人也会觉得快乐。但是这种快乐是幸福吗?

凡是以美食、美色、财富、情感、运动、成就、收获等等为前提的体验,可以称之为快乐,却不是幸福。幸福是以悟透生命、宇宙的奥秘以及搞清楚自己和宇宙的关系为基础的。《老子》说“知足”吧,知足才有机会。

幸福是一种能力,或许真的只有实现以气养神之后,才有机会感悟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