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实散文|潘友雁:踏着阳光去助残

 视觉作家李承骏 2022-07-04 发布于广西

踏着阳光去助残

@潘友雁

过来县残联工作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为了做好全县残疾人事业,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残联的同志们一起下村开展助残扶残活动。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我们的心情都是踏着阳光去助残,努力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助残基地项目、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康复救助项目等扶贫惠残民生工程。
阳光助残基地项目是各地残联依托本地一些种养开展得好的经济实体,通过购买服务,将其建设为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集中安置一批残疾人在基地就业,并依托基地对周边贫困残疾人提供技术指导、岗位培训、赠送或优惠提供生产资料等一系列产、供、销服务。今年我县得到了区级和市级下达的两个项目,为了找到合适的基地,我们深入乡镇,逐个村屯开展调研,结合全县残疾人持证情况,通过面对面了解和访谈,我们最终把区级和市级的项目定给了两个养猪的合作社。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不定期下基地开展督导,查看基地建设、制度上墙、猪苗存栏、安置残疾人就业等情况,确保阳光助残基地项目发挥实实在在的成效。为了确保残疾人都能享受基地的红利,我带着残联的同志们逐村抽查所上报的残疾人名单,按享受标准一一排查,不符合条件的及时换掉,符合条件的及时增补进来。在发猪苗的时候,一个获得扶持猪苗的黄大哥颤巍巍地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残联,有党照顾我们,我们残疾人就有未来、有幸福,有活下去的勇气。”我禁不住感叹:阳光助残犹如一道温暖的阳光,照进贫困残疾人的心田,既助力了各民族团结,也照亮了残疾人共同奔康之路。
 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是国家和社会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为残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的设施、条件和服务。今年县里的改造项目为71个,为了摸清残疾人改造需求情况,我们又踏着阳光出发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那甲镇马道村百龙屯的残疾人韦世法家里,我们了解到韦世法因为患有眼疾,在几年前彻底失去视力。他虽然逐渐适应了黑暗中的生活,但在做饭洗衣、出行等方面始终存在不便甚至安全隐患。我们在2021年入户排查中了解了韦世法的情况后,将他纳入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范围,为他家添置了橱柜、洗衣机、盲人专用拐杖等,还改造了他家里的窗户,有效解决了他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不便,提高了他生活质量。在随访记者问他改造后的变化时,他感激并流泪说道:“有了盲杖就等于是我们盲人的第三只眼睛,让我的出行得到了极大的方便;送来的洗衣机,让我在日常洗衣服方面也是得到了极大的帮助,橱柜也可以让我在上面安心地做饭菜,安装门窗给我带来了遮风挡雨,我今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党和国家对我家一直照顾着。”是的,居家“小障碍”也是民生“大工程”。我们极尽全力争取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资金,以户均4000元标准对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全覆盖,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爱,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更舒心,切实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我们一起承担起社会责任,共同关心关爱残疾人吧。搀扶盲人过马路,是关爱;帮助肢残人推轮椅,是关爱;学几句手语,是关爱;相逢时一张笑脸、一个友好的招呼,也是关爱。有了关爱,就会让他们在黑暗的世界里看到美丽的世界和无限的光明;有了关爱,就会让他们在无声的世界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愿望;有了关爱,就会让他们残缺的身体变得完整,心灵的创伤渐渐愈合。当我看到助残扶残活动都能让残疾人满意,此情此景,我也忍不住吟诗一首:
踏着阳光去助残,民生项目现场看。
鸟儿折翅爱心补,重振豪情向碧天。

【主持人语】按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我国目前的残疾人口约为8296万人。自1988年3月11日中国残联成立以来,我国残疾人群体得到了来自国家的各项助残惠残政策的帮助。而在县一级,残联工作者们的工作则需要他们深入农村,深入残疾人家庭中详细了解,聆听他们的诉求,研究可以帮他们生活过得更好的可行性方案。潘友雁老师这一篇纪实散文详实地记录了德保县的残联工作人员们下乡深入残疾人中助残扶残的一些经历,有点有面,让读者朋友们通过文章可以了解到关于残疾人以及助残扶残的一些情况,文风朴实,笔底饱含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李承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