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使我们都由自私的基因掌舵,好人终有好报丨《自私的基因》导读直播回放

 菌心说 2022-07-04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以下根据“高山科学经典”项目第12期吴家睿教授、乔中东教授、唐骋博士(芳斯塔芙)分享的《自私的基因》书籍导读内容整理而成。


图片

点击图片观看直播回放

导读部分内容剧透

_
_
_
_
_
图片

吴家睿

中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_
_
_
_
_

1. 本书的论点是,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

2. 如果一定要把达尔文主义简单概括为“自私的某物”,这本书以令人信服的理由得出,这个“某物”只能是基因。

3. 我们人类的独特之处,主要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文化”,文化的传播有一点和遗传相类似,即它能导致某种形式的进化。

4. 在达尔文主义中,“好人”是那些愿意自身付代价,帮助种群中其他成员个体,以此使他们的基因传到下一代。即使我们都由自私的基因掌舵,好人终有好报

5. 自然选择偏爱于控制他人的基因,我们便可以合理地说,这些基因对受控制的生物体有“延伸表现型”作用,这个基因实际存在于哪个身体并不重要,它控制的对象也许是自己的身体,也可以是其他生物。

6. 动物的行为,不管是利他的还是自私的,都在基因控制之下。这种控制尽管只是间接的,但仍然是十分强有力的。

7. 利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为,属于道德的判断,而不是生物学上判断。

8. 很多人认为突变带有消极的色彩,但实际上,如果没有突变,生命是无法进化的。

_
_
_
_
_
_
_
_
_
图片

乔中东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_
_
_
_
_

1. 对于基因来说,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

2. 因为生物天生就是自私的,所以在后天的学习中就要学习利他,就要做到无私。也就是说利他的精神是后天学会的。

3. 真正的教养是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这里父母和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功不可没。

4. 我们既复制不出来恶毒的希特勒,也复制不出来天才的爱因斯坦。

5. 基因为了自己更好地生存竭尽所能,而被解读成不择手段。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讲授生命科学的教师,我更想强调教育的作用。

6. 人与动物的区别,动物是出于本能,而人是具有主体意识的存在,教育对人就显得尤其重要,尤其是利他的教育,难度也更大。

_
_
_
_
_
_
_
_
_
图片

唐骋(芳斯塔芙)

神经生物学博士、科普作者、哔哩哔哩知名知识类UP主

_
_
_
_
_

1. 大肠杆菌面对噬菌体的时候,有时候会选择自我毁灭,抑制了噬菌体的扩散,保护了其他同类。这其实是凌驾于血缘关系上的利他。

2. 很多人让我推荐某些领域的入门书籍,但我觉得读最新版的教科书其实就很好。

3. 基因和形状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任何一个基因都控制着多种功能的,任何一种形状都是由多种基因控制的。

4. 古生物科普只是一种手段,我真正想要科普的是演化。

_
_
_
_

课后三问

为了能与更多热爱科学经典的书友们一起碰撞思考,每期导读结束后,导读嘉宾都会留下三道“课后题”,但愿热爱读书的你能学有所思,读有所获。

以下为《自私的基因》导读者吴家睿教授发出的“课后三问”:

01

《自私的基因》一书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生物学的基因之“自私”与人类行为之“自私”有什么样的差别?

02

道金斯在书中提出基因是不朽的,可以一代一代的永远传递下去。这个观点你是否赞同?

03

道金斯认为,人类文化中也存在着类似于基因一样可以传递下去的基本单元“meme” ,你认为人类社会中有这种“meme”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