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学习笔记2.7-2.9

 本能学堂a昨年 2022-07-04 发布于河南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2.7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注』

1、这段条文的三句话,实际是说了三件事。

2、第一句“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这是重中之重:

“恶寒、身热、颈项强急”——太阳病伤寒证;

独头动摇”——颈项强急严重,所以只有头能动;

“头热、面赤、目赤”——体表不解,正气上击欲冲破瘀滞;

“足寒”——正气上冲,所以不能下达;

“口噤,背反张”——颈项强急的进一步加重;

这是表不解而气上冲,尚未完全化热,治疗上表解了,正气不上冲了,诸症自愈,病家已经有些热象了,所以选择甘平的葛根,进一步传变,就变成石膏证了。

这个情况是葛根汤证的加重,也就是阳明热证逐渐明显了,当下还可以选择葛根汤治疗。

3、第二句“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有人说这是衍文,应该去掉,我觉得这应该是仲师的文字,只不过出现了错简,应该是其他段落的内容,并且也存在简略的情况,补充完整的话,应该是:

病家既有太阳病,还有体内的水湿,治疗上应该解表加上祛湿利水,就像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但是接诊的医家只是发汗了,所以导致里湿外散,所以“寒湿相得”,并且体表正气更加虚弱。

4、第三句“发其汗已,其脉如蛇”,这是跟第一句一致的,也就是服用葛根汤发汗以后,原本浮紧的脉变缓和了,没有那种绷直之象了,“如蛇”是指像蛇爬行一般,实际是指脉象不绷直了。

2.8  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

『注』

1、这是承接前面第三句话的,也就是病家原本是葛根汤证,服药发汗以后,脉不绷直了,肚子突然变大,这是要痊愈了,原因在于一开始是葛根汤证,正气津液都瘀滞在体表了,所以才会“颈项强急、独头动摇、口噤、背反张”,治疗以后,体表瘀滞去除,正气回归体内,因此腹胀,这是身体痊愈的表现,因此说“为欲解”。

2、如果发汗后,脉还是紧绷的,并且伏弦,说明正气依然瘀滞,因此还会痉挛。

2.9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注』

1、这是指刚痉的脉象,跟2.7以及2.8是一致的,柔痉的脉象是沉细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