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伯利亚谈(九):从俄国殖民勒拿河验证埃文基-雅库特互动史

 专打抄袭勾 2022-07-05 发布于天津

俄国人探查勒拿河殖民的史料

雅库特人的信息在中文史料中仅在五代史记载的耶律阮在位时期派出的探险队所见到的“颉利乌于邪堰”和笔者逆推的唐文献所涉“驱度寐”两次,尔后即断了音信,直到17世纪初俄国殖民者到来,雅库特人才又出现在成文史中。这里我们以引证大量俄国史料的徐景学所著《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纪略》为主要文本来研究雅库特人的情况(83-99页)。1601、1607与1619年建立的曼加结亚、土鲁汉斯克与叶尼塞斯克三个据点成为俄国进军勒拿河的基地。1619年兴建伊始,叶尼塞斯克的官员就了解到了勒拿河的相关信息。被俘的基班斯克通古斯酋长伊基尔金供述称他知道有一条他自己都没到的东方大河,也就是勒拿河。

通古斯人(Tungusic peoples)作为族群的称呼最初是雅库特人(Yakuts)对鄂温克人(Evenks)的称呼,现代一般是民间泛指母语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各族群。

“通古斯”一词来源于通古斯语中的“Donki”,意为“男人”。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源自汉语中秦汉时期的“东胡”,因为现代汉语发音的“东胡”,音近于通古斯(Tungus)。朱利叶斯·克拉波特则认为,通古斯(Tous)为雅库特语的突厥语借词,意为“猪”。

叶尼塞斯克所处地域,即俘获通古斯人的安加拉河汇入叶尼塞河点西岸,正是笔者之前讨论的北遁到昂可剌部的埃文基人(鄂温克人)的区域。这里多插一句补充的话,在蒙元征服前,谦谦州的吉利吉思人已经受到埃文基人的严重打击,而从乌斯河等传统的小叶尼塞河盆地西移到以阿辅水为中心轴的“一千四百里”范围内活动。所以古布里亚特人(埃文基人)攻势,而吉利吉思人处于守势。耐人寻味的是,蒙古人用吉利吉思部管辖昂可剌部(北迁殖民涅涅茨人的埃文基人),这是以弱治强,单靠吉利吉思人肯定制服不了埃文基人,所以肯定要借助蒙古人来压制埃文基人。因此,蒙古人故意这么做,是为了一石二鸟地控制两股势力——吉利吉思与昂可剌部。

通古斯人就是埃文人。而基班斯克通古斯,就是基班斯克埃文基人。他们了解勒拿河存在却不曾实际去过说明他们的祖先去过而自己却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去,这说明有外力阻止。酋长还说河上有寨堡,表明这支埃文人了解这条“东方大河”上有人居住,且自己的祖先去过,而现在自己却未去过。亚马尔半岛南部的曼加结亚不久也获得了勒拿河的信息。文献提到,“(曼加结亚军人)在下通古斯卡河地区游牧的布里亚什人,他们与勒拿河支流的民族早有接触”。下通古斯卡河是叶尼塞河的第二条大支流,汇入点附近就是俄军据点图鲁汉斯克。这条河上溯源头几乎逼近到勒拿河支流维柳伊河发源地。

“布里亚什人”很可能就是“布里亚特人”的不同译法。笔者讨论过古布里亚特人即埃文基人与雅库特人的早期互动关系,如“布里亚什人”=“布里亚特人”的关系成立,那么就反证了埃文人与雅库特人早期互动关系成立。这支“布里亚什人”还说自己和该河的人有毛皮-铁器交换贸易,这些人养马、住房,但是不耕种,与他们交战时没有见到火器。离勒拿河不远的沙马吉尔地方的通古斯人也报告说,在大河两岸有雅库特人的散建的幕帐,并称雅库特人居住区是“广阔的桀骜不驯的地方”。这说明这批沙马吉尔通古斯人知道雅库特人,而且有些畏惧他们。他们认为雅库特人居住地很广。

总结一下,①沙吉马尔埃文基人认为他们的邻居“桀骜不驯”且广泛分布在大河上,且叫雅库特人;②基班斯克埃文基人认为大河居民在河上有寨堡,且自己未去过却知晓此河;③布里亚什人称大河上的人住俄国人一样的房、养马、不种田、无火器、有铁器,并与他们交过手,河叫“林河”。

综合两支埃文基人的内容①②,可知诶文基人先辈去过大河,而现在大河主要由“桀骜不驯”的雅库特人占有;综合两支与大河人有实际接触的沙马吉尔、布里亚什人内容①③,可知雅库特人会冶铁,养马,半定居,常与周边异族交战。在这种情况下沙马吉尔通古斯(埃文基)人却没有提及自己与之交战,而布里亚什人却提到,说明雅库特人与前者关系好,而与后者不好。沙马吉尔人很可能归附于雅,而布里亚什人与之时战时和。

布里亚什人:元末埃文人与雅库特人的当事者

布里亚特人英语写作Buryats,俄语写作Буряты。

布里亚什译法可能转自英语源——读音类似“白瑞牙次”,“次(ci)”音在一些容易将拼音s读成sh的人感觉中就会钝化成“什(shi)”,而俄语读法更类似于蒙古人叫法“不里牙惕”。笔者遍查徐书没有发现“布里亚什”再次出现,仅有贝加尔湖一节中的“布里亚特人”。徐书成书于1984年,为同西方蜜月期,而同苏联则到80年代后半期才有所解冻,此时接触到的西方资料也不会少。

笔者未查到抓捕3名布里亚什人的布坎斯克在哪,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地方离勒拿中游不远。下通古斯卡河中上游,而且笔者认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古布里亚特人北迁西移的过程中,南部未走远都纳入了蒙古人所谓的“火里秃麻”牧地或者贝加尔东北部的“不里牙惕”部,而这支“不里牙惕”就是南方被蒙古化的埃文基人,他们不太可能是下通古斯卡游牧的“布里亚什人”,因为这支布里亚什人可以通过勒拿河支流与雅库特人接触;而元朝根本不知道雅库特人存在,下通古斯卡上游、蒙古直辖的“不里牙惕”人也就不可能接触到雅。而且这里的支流不发达,大多注入上游,而非下通古斯卡河中游邻近的维柳伊河,可直达勒拿中游。因此,这支布里亚什人是北逃的昂可剌古布里亚特人(元代昂可剌部诶文基人)的南部亲近者,他们就是古布里亚特人的一支。通古斯人=鄂温克人=埃文基人=古布里亚特人=布里亚什人。

这证明了雅库特人与埃文基人确实有过对勒拿河中游的争夺,而且在元初埃文人北迁后愈演愈烈。只不过这次争夺与上次相隔了近1500年——东汉北匈奴西逃时Omonoj匈奴贵族与古布里亚特人为了奥莱克玛争斗,到了元末才再次相遇。有元一代正式统治时期未见昂可刺或不里牙惕与雅库特人激烈冲突的记载,因此,埃文人与雅库特人再次相遇,至早不早于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前,即1351年之前。

笔者认为,促使两者相遇的动力除了本身牧地的扩张与元廷的衰落,还有西伯利亚汗国的东扩。元初版图,与金帐汗国西界为鄂毕河,即“也儿的石河”;而西伯利亚汗国版图在16世纪中叶却扩张到叶尼塞河东岸,这正是元代“昂可剌部”所分布区。这只能说明,“昂可剌部”的旧地被西伯利亚汗国吞并了,除了一部分涅涅茨人与诶文基人投降,肯定有不服降者东逃,这就是下通古斯卡的埃文基人东进的重要补充。他们为了缓解昂可剌难民压力只能与雅库特人抢牧地,这就是布里亚什人与雅库人交战的近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