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日本“满拓”:日本化解通货膨胀和金融殖民的疏导池与跳板

 专打抄袭勾 2022-07-05 发布于天津

日本最初是实行依靠军事力量进行强制的“征用”或以极低的价格“有偿收买” 。1934 年 1 月, 关东军第十师团在北满进行讨伐时, 广濑师团长提议在讨伐过程中由军队强行收买土地 。这一提议得到了关东军、“满铁” 、伪满洲国及“东亚劝业株式会社”的赞同。关东军掠夺土地的暴行激化了当地的民族矛盾, 引起了当地强烈的反日情绪,1934 年 3 月终于在土龙山爆发了农民反抗强制收买土地的大规模暴动, 饭冢联队长一行被歼灭, 使日军掠占土地的活动遭到沉重打击。

鉴于日本军方出面收买土地因遭到当地人民强烈反抗而流于失败, 关东军不得不把该项工作交由伪满洲国出面办理, 以“商租”的形式将土地转入东亚劝业株式会社手中。由于以“国家”的面目出现, 使素来对“官府”十分敬畏的中国农民减少了反抗情绪, 结果在1934年 6 月末在密山 、虎林、宝清、桦川、勃利等县“商租”了将近 73 万垧的土地 。到1935年 6 月, 日军打着“满洲国”的幌子在“北满”强行低价“ 商租”土地1 318 351垧, 其中熟地为59 994垧。密山县被收买的土地占全县总面积的 86 .8 %。东亚劝业株式会社为此仅支付地价287万余日元, 平均每垧地不到2 .18日元 。

满铁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是满洲最有权势的核心力量。关东军以满铁附属地为基地,而满铁又以关东军为财产保护和扩殖力量,两者是以满铁主导的命运共同体;伪满的建立又是关东军一手策划的,所以伪满有依赖关东军;“东亚劝业株式会社”作为后起企业,兼具政商两性,其优势地位由关东军保证,伪满提供合法性规则基础,并在事实上通过对满铁的“效忠”取得资源分肥地位。这是三位一体的伪满政治经济学结构所奠定的。


满铁与朝鲜银行等日本财阀控制的金融系统相配合,将掠得的资源、黄金等财富聚集到日本本土。伪满作为日本事实上的经济殖民地,其工农业生产物资主要供应到日本本土,以满足“军需通货膨胀”经济的运行。当商品供应量相对于投资较少时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满洲的生产品大多输往日本,其市场就处于这一状况,而日本有严禁黄金流出日本列岛,所以在伪满,市场最多的既不是金本位下的信用担保货币黄金,也不是自身生产出来的商品,而是日本财阀的一系列银行发行的“代金券”,也就是废纸。

日本则能用一般制成消费品的输入换取当地物美价廉的工农原料,这中间出售日本工业品所赚得的或本土的“代金券”,被用来购买初级产品,等于代金券流转了一圈,又都流回了伪满,甚至还有更多的日本本土印的废纸流入,这样满洲的代金券供应量就更多,为了保证购买力(日本供应商为保证自身收入不贬值,会选择支付能力更好的客户),满洲市场购买者只能支付黄金灯信用好的货币,这样满洲内部的金-钱比价平衡进一步遭到破坏,代金券的信用进一步下滑,其贬值程度加剧,满洲在日满贸易中承受了最主要的恶性通货膨胀。

马场锳一的30亿预算造成的通货膨胀,以及购买废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所花费巨大造成的黄金外流,其通货膨胀恰恰就是通过这种嫁祸殖民地的方法来化解的。从伪满获得黄金、实物,提高商品供应量,减少货币供应量,逐步平抑通货膨胀,并通过军需逐步实现经济增长,聚敛更多财富。这正符合新任藏相贺屋兴“财政经济三原则”的治理思想。“军需通货膨胀”最终将通货膨胀留给殖民地,而把军需和殖民地市场留给本土财阀控制的垄断资本享用,这才是“军需通货膨胀”的真谛。

在承平时节满洲的粮食等民生资源供应还算差强人意,但是一旦前线吃紧,日本本土和朝鲜的务农青壮年不足,粮食供应上必然要拆东墙补西墙,从伪满挪资源救急。挪资源必然会导致本地农村的饥荒,并进一步引发不稳定因素,如前文所述的土龙山暴动,因此,从日本本土转移一些贫穷阶层前来满洲垦殖是良策。第一,虽然会侵占一些熟地,但是垦殖出的荒地可以在总量上增加伪满的粮食供应绝对值,从而在吃紧时节缓解日本强征粮食时的压力;第二,引入更多日本人,可以像民团一样增加弹压反抗力量的人力资源。同时,这种雅利安人式的等差分化,能够培养出一个效忠于关东军的利益阶层,他们有助于整个伪满的日化,对治安战提供后勤补给的兵站村屯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压缩抗联的活动范围,扼杀一切抗日力量的生存空间。

1935 年 12 月, 日本又设立作为伪满洲特殊法人的“满洲拓殖株式会社”, 以“ 满洲国”的代行机关的名义进行土地“收买” 。1937年 9 月, 日本 、伪满洲国政府和满铁、东拓 、三井 、三菱、住友财团共同出资将该会社改组为满洲拓殖公社( 简称“满拓”) , 使之成为日伪推行移民侵略的性使命实行机关”, 专门从事“ 移住用地的取得 、管理及出卖”。为了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移民侵略相配合, 1939年 1 月, 伪满洲国设立了开拓总局, 下设总务处、招垦处 、土地处, 附设开拓研究所和开拓青年义勇队训练本部, 各省县则设有开拓厅、科。

满拓是降低日本粮垦成本的一双白手套。如果直接收夺土地,土龙山的经验已经证明了其代价;因此,成立一个中介商淡化日本色彩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只有这张补给网铺开,饭冢的覆灭才不会重演——弹压、围剿的工作才会顺遂。就是从治安战角度考虑,关东军也会支持这一点。

而且这么做还可以通过“合法”的程序控制伪满的经济命脉——生产初级产品的工矿业依赖日本的军重工业,而自给自足的农业也通过招徕日本弟煮被日化,同时这些资源收入都被这些被关东军保护的新弟煮所控制;收购余粮的也是日本政商一体的组织系统,伪满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都被日本所控制,如果日本加大掠夺,那么伪满的通胀会进一步恶化,伪满为了保持财政运转,只能向日本金融求助,这样通过财政借款日本又能取得和美联储对于美国金融控制一样的效果,控制伪满的生死。所以说,本身就已经被日本傀儡化的伪满,随时都可以被完全吞并为日本金融殖民地。而“开拓团”的农业渗透就是关键一步。伪满的管理体制则降低了日本实现个目标的制度成本——清丈、收购、治安、前期管理等环节的开支,也是对伪满效忠程度的一个测试。

该局名义上是“开发未利用地”, 实际上无论荒地 、熟地, 皆在其掠夺之列 。满拓公社成立时, 即继承了从日本东亚劝业会社到满拓会社在东北掠得的土地, 其中包括集团开拓民用地2 285 923 .21公顷, 集合开拓民用地63 617 .31公顷, 自警材用地3 314 .55公顷, 总计2 352 855 .07公顷。“满拓”成立后, 加快了土地掠夺的步伐。1939年, “满拓”收买熟地101 .7万公顷, 二荒地47 .2万公顷, 荒地422 .3公顷, 总计571万公顷。与此同时, 伪满开拓局也在1939年收买熟地254 281公顷, 荒地1 438 251公顷。

1940年收买熟地572 532公顷, 荒地1471 546公顷。到 1941 年 4 月,“满拓”掠占东北土地面积已达1 172万公顷, 伪满开拓局则掠夺了830 .6万公顷, 二者合计2 002 .6万公顷, 占伪满洲国土地总面积1 .4亿公顷的14 .3 %,其中熟地为351万公顷, 相当于日本本土600万公顷耕地的58 .5 %, 伪满洲国1 500万公顷耕地的23 .3 %。总之, 伪满洲国时期,“东劝” 、“满拓” 、伪满开拓局 、满鲜拓殖股份有限公司 、满洲农地开发会社等机关打着伪满“国家”的旗号, 将伪满洲国将近 1/4 的土地变成所谓的“国有地”, 使国有土地面积空前扩大。

伪满收购的“成果”还是很丰硕的。2002.6万公顷土地中抛去351万公顷熟地,还有1649.2万公顷土地是荒地新开,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日本本土耕地600万公顷,而1941年日本已经侵夺了1649.2万公顷荒耕地,也就是日本本土耕地2.749倍的新开地,考虑到黑土肥力的优势,完全投产后日本能从伪满获得的粮食至少在日本本土产量的3倍以上。日本依托这些优势,能够解决本土和前线的食物需求,并且通过“雅利安化”逐步“皇民化”伪满,以便最终将“王道乐土”并入日本。

由于在收夺土地过程中以“国家”的面目出现, 运用国家行政手段来进行, 给中国农民以“国家行为”的印象, 于是减少了收夺土地过程中的抵抗力。例如, 1994年 9 月 5 日在吉林省舒兰县水曲柳镇锦德村林家油房访问了原开拓团佃户林权和刘启文两位老人( 分别为74岁和83岁) , 当问他们土地被占夺的过程时, 他们都说自己的土地是被“国家”买走的, 是“满拓”来买的地 。日本移民到来后, 又从“满拓”手中分得土地。因此, 对于当地农民而言, 土地收夺给人最初的印象是“国有化”, 即自己的土地被伪满国家收走了 。直到日本人到来后, 他们才知道这些地实际上是为日本人收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