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浙财团仅仅是小菜:蒋介石四行二局一库金融布局的实质

 专打抄袭勾 2022-07-05 发布于天津

江浙财团为什么支持蒋?这是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考量做出的决定。首先,北洋丢了上海,官家已经换成了蒋和国民政府,一朝天子一朝臣,改臣是必然的。其次,支持汪还是蒋问题上,他们和宋子文的角度是很像的,即使没有江浙财团支持,蒋依旧能从中交两行扣出来钱,并藉此向英银行借款,而宋子文为了不被边缘化也会贴上去与蒋结好,还可向美贷军费资蒋,这时再不参与,被边缘化的就是自己了,而且到时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被勒索就不如主动合作更有利了。第三,跟着蒋的北伐军走,财力充足,赢面极大,所以高投入也能高回报,需求大、利馈高,不投资军费就错过了暴利良机。在北洋战费筹措上,南三行虽然也有参与,但总不如北四行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大陆、金城、盐业有众多朝野军阀投资,所以蛋糕的主要份额都在京津分得差不多了,这从南三行民资在资本构成中比重大也能看出。这次蒋北伐恰恰是反着来,给了南三行近京畿的好处,自然要充分利用,蒋要在南京立都,他们举双手赞同都嫌少。北四行在关内名义统一后就马上迁到南方,这也能看出,虽然商业贷款业务有一定重要性,但是与财政借款相关的长期、政治性公债,盐余公债,垫款都更重要,这些几乎“稳赚不赔”的交易才是最重要的收入,毕竟税收做担保,破产很难。

鉴于中交两行虽然在北洋财政融资方面功莫大焉,但久仕直系的背景,国民党政府难以信任,所以很快蒋就另行成立了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中央信托局等一系列“嫡系”金融机构,削弱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在财政出销库卷、发售公债上的作用和影响力;而后在法币改革中又指定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四行为法币发行银行,给他们一点甜头,拉拢中交两行,特别是发挥他们在北方的影响力。法币改革中废两改元并回购白银的措施,当然是对民财的抄掠,但是却稳定了蒋的财政基础。通过建立在经济生活秩序中具有强制力的中央政府,各地各阶层手中的银元、银两都被换成了纸币,而纸币价值(信用)由强制力和稳定的金银储备保证,他们尤其是富人为保值必然要支持蒋不能垮台,否则法币就成废纸了,这是集权的一个新途径——通过纸金强制兑换掠夺财富,使得各发钞行利益再分配,死心塌地跟着蒋干;而一般富人则为了保值也极力向这几大行投资靠拢,像北四行、南三行等民营商业银行购买四行发售的公债、库卷,把社会财富层层汇集到蒋记金融系统中。

特别是当中央银行的信用保证金私有后,也就是说像美联储那样股本由几财团控制后,发行的纸币就是政府向财团借钱后发行的债券——政府借到钱,然后发出去,收上税再偿债。为了政府借钱赖账,所以财团要拿到扺押物,也就是财政收入,但是财政收入还要再支出以应付下一财年预算,所以理论上政府永远还不清钱,这样政府只能把发行货币权抵押给债主(财政借款人),而实际上能自行发币也就决定了币值和整个金融系统的发展情势,因此他们可以印废纸买任何东西,也可以印废纸做任何获暴利的事情——承平时扩张信贷规模,获取大量实业抵押,危机时做空社会,敛得巨利。而且还都是合法途径,所以这个抵押也就有无限收益,因此,永远还不清的无限债与抵押物的无限收益相抵,这才使债主没有干掉债奴。

这些对于蒋同样适用,但是又有不同点。首先没有一个与蒋分离的财团,因为四行成为法币行,其中主力都是蒋自控的,如中央银行;为了应对苏区和趁机敛财,蒋又组织中国农民银行,怂恿弟煮存入款资,并将抵押控制范围扩大到农村;这些都是蒋自控的。而蒋本身又是一个军阀,若军事成功,治平可以通过“银行的银行”和一般贷放款取息;若军事破产,也可以携巨款逃亡,1946-1949年战争失败后蒋即搬空了几乎所有金银,这个后果看得很明显,持续数年的灾难性通货膨胀,除了滥发法币、金圆券,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原先支撑法币信用的贵金属清零。这又与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相连接,造成了信用总破产。

其次,支撑蒋在军阀战争中获胜的关键,又是财力的“无限透支能力”。走马灯式的轮换、将佐倒戈和纷争四起,使得蒋时常处于混战状态,但是每次他总能转危为安,靠的不是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而是财政借款的持久供应。早在北洋时期,这一路径就由袁世凯与皖系实验过,而且借款规模庞大。仅1913-1914年间北洋就向外国借得3.76亿元,而同期十余年在国内募债资仅1亿多元,如果不是欧战爆发,北洋仍会大借外债。而1926年到29年正是资本主义世界黄金的20年代,列强财政不再紧张,英美都可以向控制沪宁杭的蒋提供便利,其情形也就毋须多言。

蒋是靠钱打赢的,也是靠钱集权的,说到底,蒋的实力是靠帝国主义借款来的,帝国主义银行团的抵押也正是蒋中央银行的白银和蒋财政收入,后者从袁世凯时代的盐务稽核体制和之前的海关体制扺押就已开始,前者则是新的。可以说,兑银换纸不仅是蒋集权的需要,也是军费借款人的需要,这既重要也必要。实际上蒋中央银行的控股者是帝国主义银行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