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太集安体系第四则:印度支那与“太平洋联盟”

 专打抄袭勾 2022-07-05 发布于天津

病急乱投医是当时英国的最佳写照。马来亚本身距离契丹并不算很近,但是更重要的是有法属印度支那作为屏障。而且在戴高乐下令进攻胡志明的军事行动中,美国赞助了78%的战费。这说明当时英美实际上都支持法国保住安南,而不是很快丢失掉它。

澳新马防卫计划本身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联络与澳新之间的“感情”,丘吉尔多次在澳大利亚对中东承担防务动摇之际痛斥堪培拉没良心,不好好想想当年是谁在二战中舍命救你。然而澳大利亚回答得也很干脆,就是一句你没枪了,还依靠你干啥。英国最失败之处就在于将殖民地经营成了自身的军事负担,而自己又不能提供像样的军事保护,这一点从30年代与美国争夺阿巴里灵阿环礁和恩德伯里岛时的力不从心就能看出来。在针锋相对的登岛对抗活动中,英国在后期逐渐不支,在美国海军派出大规模登岛人员之后无力对等升级,直到最终把建设机场的权利让给美国,自己反而成了租户,这样自己登岛跟没登岛一样,都是被美国淘汰了。而当时依托澳新的英国太平洋海军其实在基地方面并不存在太大劣势,反而是占据一定优势的。除了大基地有澳新,还有附近的爱丽斯群岛,都是可供英国及时抢险补充燃油、淡水等常驻所需物资的近距支持点。

一方面是英国自身在西南太平洋的经营不善,另一方面则是英国对于澳新自治领利益的忽视,造成了英联邦在大洋洲并未形成足够团结的合力。在新赫布里底群岛问题上,澳大利亚对于以新喀里多尼亚为核心的法国大洋洲殖民扩张保持警惕,要求英国抢先占领或将已迁入的法国人赶走,但是英国殖民部官员对此十分不耐烦,并认为澳大利亚在小题大做,啰啰嗦嗦。这在无形中就加重了英国与自治领之间的不信任,这也是促使澳新与美国订立新防务协定的重要主观因素。英国在大战略上做的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自治领太过要求委曲求全,忍气吞声,所以在形式主义的英法海军共管委员会成立后,当澳大利亚面对法国人在瓦努阿图(即新赫布里底群岛)日益活跃的殖民活动,向伦敦表达不满时,依旧被置之不理,使得英澳之间裂痕跟难以平复。在澳新与美国签订排除英国的安保协定后,伦敦几欲爆发,但最终害怕“严重损害英澳关系”而不了了之。

实际上,英澳关系的恶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积弊日久的结果。澳大利亚对英国的诉求很简单,就是维护自身的安全,但是英军在ABDA舰队应对日本联合舰队时的糟糕表现,使得他们无法在完全信任皇家海军提供的保护,转而寻求更强大的美国。拉包尔和吉尔伯特群岛等地被日军夺取之后,澳大利亚彻底暴露在联合舰队的打击范围之下,达尔文遭到空袭,而1901年英帝国移交给澳大利亚联邦的英属新几内亚也遭到严重威胁,如果不是美国排除陆军和太平洋舰队协防,莫尔兹比港几乎不可能守住。

皇家海军的主力舰都被牵制在大西洋,而派往太平洋补充和威慑的Z舰队有遭到日军飞机的全歼,这都使得英国海军在太平洋的实力名存实亡。澳大利亚难以依赖英联邦组织积极防御,所以既是实际的紧迫需要,也是国际格局的大势所趋。吉尔伯特群岛沦陷不仅说明日军的主力已经可以直接威胁澳洲,而且从反面说明英军在西南太平洋也兵力空虚,其存在感被严重削弱,而美国随着战局的变化成功填补了这一地区的空白。瓜岛战役之后,美国实际占据了西南太平洋的领导权——战前30年代英美争议的几个岛屿在内的20多个岛屿全被美国占领,美国还可以说这是为了反法西斯战争需要,把英国噎得没话讲,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英国没有有效的建构出与金融托拉斯相配套的电气革命时代大工业,所以在实业上竞争不过美国;而且,当实业足够大时,金融财团的食利范围也跟着增大,所以说其实工业的发展时一石二鸟,不仅符合大国竞争的需要,而且对于金融财团也是有利可图的。英国的金融势力也就同样不如美国了。特别是自身在大西洋世界的势力范围因战局变动而损失之后,不仅新的没占到,旧的又丢了,所以日子就更紧。英国在海外的影响力主要就依靠军事实力了。

然而,1921年五国海军军备条约的订立,使得英国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独霸地位被美国打破,日后只能竭力维持“双强地位”,努力别被美国落下。海军靠的是什么?除了长久的经验,说到底就是钱。英国在经济上已经不能维持“世界工厂”地位了,而钱不够,也就不可能长久地垄断海军军备霸权;说到训练,实际上也是钱的问题。没有钱再多的机会也是白搭,没有海外广泛的赚钱利益需要维护,也就没有出去打海战的必要,所以,海权的根子说到底就是金融的战车,供养这台战车的就是源源不断的钱,钱从哪里来?只能是暴敛或者经济很好。后面的逻辑就不用细推了。

英国在远东地区的退出,实质上就是这种军力衰退窘境的表现。英国军队在亚洲的失败,以及二战对本土经济的破坏,使得它难以恢复与扩充远东军力。这就从大趋势上注定了英国的衰退。回到开头的问题上,澳新马协定主要不是为了彰显英联邦的强大,而是为了实实在在的安保需要。相比于战前,英国的势力更加衰退,所以不可能在以完全的本土兵力来守卫马来亚。捉襟见肘是真的,不是哭穷。中东、东南亚都是英国要求澳新协防的地区,这是一个保证自身对殖民地微弱统治的基石。英国是一个彻头彻尾把自己玩死的玩家。

澳新马防卫计划拟定之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别排除了1500人和100多人,虽然对于防卫而言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但是也让英国得到一定的心理安慰;但是,英国在南洋的防卫仍然主要靠自掏腰包,所以对于法国的印支,英国虽然不能像美国那样出钱养着法军打,但是也是予以“精神支持”的。所以当法国失败之后,英国只能在对日问题上松口,像对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的事,原先英国因为日本商品南下将冲击英联邦市场而迟迟不肯松口,即便美国施压也没用,但是1954年之后,英国就立刻软下来了。就是因为马来亚的屏障拆了,再不引入日本势力,自己就朝不保夕了,所以它只好允许日本南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