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战时期英国为什么放弃印度也要坚守也门殖民地?

 专打抄袭勾 2022-07-05 发布于天津

在上一次的讨论《英国为什么要攻占亚丁》中,笔者已经对英国利用亚丁一石多鸟的政策进行了解读,这一次我们继续讨论,令英国“魂牵梦绕”、甚至不惜把澳新带进去的中东驻防点位,究竟有什么重要之处。

英国锁住亚丁,是与苏伊士运河咽喉控遏相关联的。即便英国失去了埃及,也能通过亚丁使掌握塞得港的势力无法利用红海进入印度洋。而且,也使得任何外部势力无法在没有英国默许、认可情况下进入波斯湾,伊朗因此成为禁脔。而美国之所以得以渗透,也是借着英国防务空虚,不得不求助于美国、苏联才做的,同时也是负责帮助英国抑制俄国南下的砝码。在石油越发重要的20世纪下半叶,英国掌握着“石油湖”波斯湾的钥匙亚丁,就是一笔不容忽视的隐性财富。而这实际上就是代表着英国对伊朗石油利益的优势享受权。英国期望复兴的资金,很大的一部分希望都寄托于此。所以在70年代之前,英国是不屑于同欧共体为伍的,这种傲慢并非全部源于一种自信的愚蠢,而是有物质基础的。但是,与远东一样,英国在中东的利益也越来越受到美国的侵蚀,这种侵蚀给帝国的利益带来了不可逆的损害,而伦敦却对此无动于衷,或者根本找不到什么有效的对策,而是任由美国加速英国的衰落。

英国最大的失策就是对巴勒斯坦的处理。他对以色列的联合并不坚定,结果在运河战争中受到美国压迫就不敢继续和犹太人一起侵略埃及了,这样就白白失去了自己在中东借助罗氏财团重新崛起的机会,而是将以色列推向了华盛顿,使得沃伯格财团得以再次与罗氏老东家合流。

从这一点开始,英国就输掉了在伊朗与美国共存中保持优势的可能。没有经济的捆绑,单靠军事的威慑,是不足以维持领导地位的。随着英美共同支配伊朗的阶段为美国主导所取代,英国在亚丁的守御也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他在南也门出现闵租运动后顺坡下驴,灰溜溜地从中东滚蛋了。从1956年历史就已经决定了英国失去伊朗并最终离开亚丁的结局。

以亚丁代表的英属阿拉伯联邦的逝去从深层次上看是英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全面萎缩。在同一时期,英国对于新加坡的驻军也不再坚持,澳新马防卫计划戛然而止,英联邦在亚太远东正式成为一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符号,英国实质性地退出远东,正式从一个苟延残喘的世界国家降格为大西洋国家。英美特殊关系正式成为伦敦的救命稻草,也是在70年代,英国开始认真评估进入欧共体对英国带来的机遇与可能。这种重新融入欧洲的抉择与转向,才是英国放弃最后一点傲慢,正式接受自身衰落的表征。

至于说马岛战争,则是三环外交最终陨落的时刻。也是英国从一个大西洋国家正式萎缩成一个“欧洲国家”的标志——英国通过重返南美振作国势的机会也被磨灭。一个没有自身体系的国家是不可能拥有突围的希望的。英国不可逆的衰落了。最可笑的是,谋杀英国霸主地位的美国,竟然成为英国念念不忘的情郎,还与可以帮助自己东山再起的对象为敌,指责他们是粪土,实在是“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