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的远东核战略

 专打抄袭勾 2022-07-05 发布于天津

对远东核政策的讨论不多,主要是之前写过一篇苏联在南太扩张的原因。这一回就多说点。远东对于苏联的意义肯定不如欧俄大,所以这里肯定是次要一点的方向。和二战不同,二战德国虽然很凶,但是海军不强,在亚太方向无力威胁苏联,所以他们把乌拉尔山以东的地带当成自己的大后方,包括中亚也是。但是冷战开始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美国虽然在欧洲与苏联激烈对抗,但其最大的优势就在远东。亚太是它的后花园。一旦美苏正式开战,苏联的东部沿海就会不安全,这里的荒山野岭与寒冷气候就是迟滞美军的缓冲带,海参崴、伯力、马加丹都会被拿下,阿纳德尔也许由于太偏僻不被重视,但是主要的东部沿海都会沦陷。而且很可能除了朝鲜,美国还会在印度支那核突击,两向逼近契丹,由于东北对于契丹的重要性,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弃南保北,这就会带来严重问题,因为常凯申大元帅不会闲着,所以长江以南的情况不好说,特别是配合着美英日等海空军力量的北上,很容易“光复闵锅”了。这样反倒会把北京与莫斯科本已僵化的关系拉拢到一起,但是契丹就会被撕裂成好几块,最核心的契丹与毛子共同防卫的中心地带就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与中东路的辐射范围,也就是北满、南满与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山区。铁路连接的这些区域是迟滞美军兵力的前线要点。相反,欧俄将会成为苏联的新后方,特别是突击中东后将波斯湾与以色列拿下,再利用早就控制好的红海交通线——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控遏欧洲能源供应链。欧洲在能源短缺与三个中欧装甲集群与华约空军等常规兵力优势下被迅速拿下,这与美军在亚太方向的推进是一样的。最坏情况下,契丹将失去除东北以外的所有区域,这些地方就会被重新“反攻大鹿”的常某人控制。也就是说形成了新的僵局。苏联对欧洲大陆控制,而对英国完成核突击,结束了欧陆大战;而美国在远东基本控制了东亚大陆,终结了红色在东方的优势。这里面毛子以邻为壑的态度要负主要责任。




但是很明显,寄希望于毛子把经济重心放在欧洲却把主要的安保精力放到亚洲是不切实际的,事实上,即便是越南战争时期,苏联也没有将主力调动到东部,而继续将主力压在波兰、匈牙利一线。欧洲是主要方向这一点不会变。因为斯大林时期虽然有将重心向东方转移的倾向,但是基本的交换圈还是维持在东欧,而非亚太,当赫鲁晓夫将斯大林中心东移的战略破坏之后,这一点就更加确凿无疑,如果进一步往上追溯,就是美国要把苏联的命根子挖掉,让毛子交换不成,只能饿死,之后就乖乖投降,成为美国的附庸,所以即便背负出兵干涉的骂名,苏联也要大剌剌进入布拉格,搞一搞匈牙利、波兹南。美苏对抗的战略重心就在东欧,这个逻辑的螺旋在不断内卷着俄国人的精力,好像在这一点上,世界岛战略是真的有效一样。其实这一套理论就是为遏制俄国量身定做的,东欧并非什么风水宝地,世界岛也不会带来好运,相反,在这一地理位置上,无论是沙俄还是苏联,最后的结局都很难看。这个容器的威力在于它本身对于海权的颠覆性可能。一旦俄国或者其他能够控制俄国的力量进入其中,依托俄国的大陆桥,也能够四通八达,建立足以威胁海权世界的交换圈或者贸易圈。而且这条路线上的战略资源也能够维持自给自足,所以对于海权的架空性可能就很大,这才是英美前赴后继的围堵沙俄、苏联乃至俄联邦的原因。毛子可以没用,但是毛子住在一座桥上,这座桥的奠基者叫做彼得,使这座桥产生威力的人叫斯大林,他们都死了,他们创造的辉煌或者威胁早已烟消云散,但是这座桥仍然在,仍然足以将海权帝国的神经绑在他的身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彼得比斯大林和普京对俄国更伟大。彼得也成功的将这些“不能承受之重”揽在自己身上,对于契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英美即使想要遏制契丹,也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对付俄国,因为他们尤其要防止任何一个潜在的地区强权或者潜在的世界大国与俄国实现战略对接,这样做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桥如果东不着村西不着店,就是一个废物;如果它自身或者一个强大外力的口岸与他对接,桥就会产生威胁。世界岛理论除了表现出英美战略学界对于桥的高度敏感,另一方面也是以攻心战的方式来劝退任何想要走上桥的潜在大国。



因此,如果说桥有意义或者威胁,必定是他四通八达、向各方开通的时候,而不是封锁自闭的时候。远东是桥的东口,他想链接也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最合适的对象契丹已经撕破脸了,保持一定的核力量,随时炸断桥的东口,使得美国即便联合了契丹也没有任何意义,特别是一旦契丹反水,东北这一带他就给你糟蹋尽,扔几颗中子弹完事,美国一看没有利用价值了就会搞契丹,大卸八块,把常将军迎回来,朝鲜也凉了,被南韩统一。至于西部则会搞几个反向白彦虎的政权,破坏毛子在中亚的稳定。这样毛子与美国的中界就成了巴尔喀什湖到俾路支沿海一线,有意思的是,这回着急的就是印度了。毛子肯定不想放掉印度,但是连接到一起就比较难。最大的出血点反倒是中东了,这个中东战场从印度一直绵延到埃迪尔内,伴随着复杂的仇杀与矛盾,最后的结果很容易预见,就是两方打急眼了,直接往幼发拉底河、利雅得、特拉维夫与伊斯法罕扔核弹,反正毛子想要保住自己的石油独家供应权,实在成本太大,就一笔勾销,把中东抹掉,也不碍事,印度的话毛子搞一点驻军,年年在英帕尔对峙,贸易通过红海实现,所以东非沿岸是苏联海军最主要的控制区,这比大西洋还重要。孟加拉会加入南洋的共同防御体系,马六甲跟圣诞岛会成为印澳对峙前线,在那个时候,现在发生的核潜艇买卖也一定会照办。因为英国在被核突击之后重心就会搬到澳大利亚,而不是加拿大,因为加拿大受苏联威胁,而且也容易完全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英国弃卒保军,最理想的点就是澳大利亚,除此之外,受到苏联东非沿岸扩张战略威胁的南非也会因此进一步与英国靠拢。到那个时候,南非与澳大利亚、印度就会成为前线,至于古巴,早就被换人头抛出去了,莫斯科在旧大陆赢麻了,就不会再管古巴什么事情了。根据后来的行情,也许古巴会跑到葡萄牙搞一个流亡政府,或者直接把伊比利亚半岛分给它当流亡驻地,再搞一搞安哥拉什么的,帮助苏联在南部非洲侵略。印度虽然落后,但资源禀赋巨大,所以苏联在印度洋地区的扩张,后勤主要就依靠印度的补给。所以苏联虽然想要敲掉澳大利亚的一个流亡政府,但是它也不愿冒风险把印度变成核弹坟场,所以对于印度洋的争夺,虽然会很激烈,但是并不会撕开。太平洋就成了美国的内湖。不过,对于英国有利的是,自己的地位得到某种程度的中兴,因为中心东移以及苏联东非扩张的政策,使得澳大利亚的对抗前沿地位更加重要,南非联邦也不得不更依赖与英国,以平衡过度依赖美国的影响。拉美与非洲的西属殖民地之间的紧张状态也会加剧,所以完全开战之后,北大西洋是死寂,南大西洋却是新热点,印度洋的重要性也大幅上升,太平洋却平静下来。



所以,毛子在远东的核战略就是局部使用核武器,而且是可能反水的契丹东北部地带。因为东北就像当时契丹的眼睛,一旦眼睛被扣瞎,整个人就废了。废了的契丹就会被美国无情抛弃,任由日韩常一群野狗撕咬。再远一点就是日本列岛,这里的美军冲击海参崴和伯力的时候往日本扔核弹,把这些美军陷在苏联境内,断了他们的补给。毛子当然希望自己的利益尽可能少的损失,但是很显然,美国不可能放过远东沿海,所以这些地方也会被美国核点穴一遍。最后的结果就是日本和东北变成核荒原。蒙古北部,尤其是乌兰巴托也会被夷平。如果契丹和苏联临时结盟,那么更远一点就是南洋和日韩的基地被点个遍,同样苏联和契丹东部沿海也会被点个遍,这个情境下点一点阿拉斯加也是可以考虑的,朱诺、安克雷奇与荷兰港都炸一遍。但是美国不会出声,因为在此之前,美国已经把马加丹、阿纳德尔与符拉迪沃斯托克点个遍了,这只是局部的对等核反击。重心绕不开契丹,契丹对苏的态度与关系决定了这两种情境的带入选项为何。至于戈尔巴乔夫时期跟着混进南太无核区,这就是既定战略之外的小把戏罢了,根本不构成主动的战略意志,苏联末期的整体战略都是紊乱的,在关键的东欧竟然放手,说明对关键部门的控制力之弱、决策者的思维混乱程度之深已经达到一个峰值。本身苏联在南太平洋就没有核利益,这样签署等于卖人情,好像自己是好样的,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苏联此举还是有针对契丹的意味,特别是对1980年契丹成功试射洲际弹的回应。契丹接弹片残骸的点就在南太平洋,这样做的一位骑士就是像契丹施压,你看我都对人家核承诺了,你作为域内国家是不是也得承诺一下。而且毛子对于东北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这就等于软硬兼施威胁契丹一样。这种心态和美国遏制法国的南太平洋核能力是一样的。这也是在想法国、美国示好,本质上和1959年金门炮战玉米哥向美国卖好是一样的。亚太的棋局还是勃列日涅夫摆下来的,围堵的就是契丹。所以这个围堵一日不解决,契丹与苏联的关系即一日不能缓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