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特历史第一则:地理意义上的内志与汉志是什么?

 专打抄袭勾 2022-07-05 发布于天津

沙特在中东地位上升其实是很偶然、很晚近的一件事。在1979年前,伊朗才是美国在中东的台柱子,而以色列则是万年雷打不动的亲儿子,沙特和他们都是没法比的。

不仅在中东沙特不是最重要的,而且就算在半岛上,自己的地位很长一段时间也不如阿曼和约旦。在阿拉伯世界有一个沉寂了将近一千年的问题,那就是麦加和麦地那的地位。自从阿拉伯帝国到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建都,倭马亚和阿巴斯相继衰落,波斯、突厥系王朝崛起,麦加和麦地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视作是单纯的宗教符号,已经和权力游戏没有什么关系了。

945年白益王朝将哈里发的世俗权力削弱,至1055年塞尔柱人入主巴格达,哈里发的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彻底分离,苏丹掌握所有军政大权,哈里发被架空了。也就是从此时起,哈里发在政权架构上被边缘化了。但是因为他的精神意义,在1258年蒙古人捣毁巴格达之前,哈里发所在之处就是整个懿思闌世界的精神中心。到了后来伊尔汗国建立,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高原都被蒙古人占有,麦加和麦地那就重新兴盛起来,但是西遁的哈里发亲室还是经常驻扎在开罗,这两座“圣城”还是不常待的。此时哈里发的保护人是萨拉丁的阿尤布王朝和后继的马穆鲁克王朝。

16世纪初,马穆鲁克王朝被奥斯曼击败,埃及并入土耳其疆域,奥斯曼苏丹剥夺了哈西姆家族的哈里发的头衔,改由自己兼任正统的哈里发。当然在奥斯曼时期,哈里发这个词使用和指代含义十分混乱,根本无法表达阿拉伯帝国时期那种政教合一的最高领袖和代理人的意思,但是凯末尔改革时还是废除了这一项,说明这个制度在奥斯曼时期确实是存在的。然而在很多教法学家和阿拉伯人看来,君士坦丁堡的哈里发就不是正统的哈里发,内心十分鄙夷其称号,加之奥斯曼帝国统治疆域内埃及、伊拉克、利比亚和马格里布等地几乎都是以阿拉伯人或者贝都因人为主体,一旦把哈希姆家族完全废黜,对于奥斯曼在北非和与波斯对峙前沿——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都十分不利,所以他们还是对这一部分人礼遇的,额而且就让他们在自己的老家麦加和麦地那当王公,只不过这个王公地位之外还有一层宗教的神圣性。他们的封地叫希贾兹,汉译旧称“汉志”。

沙特这个国家建立的过程很曲折,历史上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沙特王国,也就是说,这个倒霉蛋有两次被人灭国了。他们主要活动的地区是纳季德,汉译旧称“内志”。这个内志的翻译还确实有点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味道,因为在地图上看,这个内志根本没有沿海,东部的沿海被当时尚属奥斯曼的哈萨堵上,西部沿海是汉志,南部是哈达拉毛与亚丁保护地,东南是阿曼教长国和马斯喀特苏丹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