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应把握好十个问题

 焦糖橙D 2022-07-05 发布于云南
加快培育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经营主体,是大国小农国情下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活力不断显现,但也面临一些现实困难,需要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中的若干关系问题,以期更加健康发展。

争取政策与套取项目的问题

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必须保护的弱质产业,切实加大政策支持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可以说,政策支持是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可缺少的底气所在,也是重要的投入与收益来源。但在对待政策的问题上,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
一方面,争取政策光明正大,理直气壮,特别是一些普惠的政策和与自己发展方向一致的政策项目,要全力争取。一些新型经营主体,不愿意或不善于与政府打交道,信息不通,缺少门路,项目支持较少,政策激励不足,应积极关注政策动向和政府公开信息,积极争取。同时,基层政府也应切实加大政策宣传,提高面上知晓度和申请便捷度。
另一方面,围绕发展而争取政策,不能为政策而临时发展,更不能为套取资金项目而频繁换“频道”。形象地讲,政策项目就像陕西油泼扯面上的油泼辣椒,有了最香,但不能为了油泼辣椒而从米饭改吃油泼扯面,本末倒置。这样的反面案例在实践中确实不少,应引以为戒。

必躬亲与善用服务的问题
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家庭农场,肯定是要以自己和家人为主要劳动力的,但并不排除部分环节、部分时段需要临时聘用劳动力,引进社会化服务,以达到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
一方面,不能孤军奋战。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是开放互通的,需要稳定的政策环境、强大的科技支撑、有效的金融支持和丰富的市场信息,这都需要国家对应的几大支持体系来保障,如政策法律体系、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金融支持体系、信息应用体系等,不能自我封闭,也不可能自成体系。
另一方面,科学借助外力。家庭农场不可能所有产业环节全程包揽,重点应该放在技术性较强的产中环节,产前、产后需要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支持,如产前的农资供应、市场信息服务,产后的储藏、加工、销售;产中也需要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提供配套服务,如农机协作、技术指导、统防统治等。

节约成本与提质增效的问题

会算账是新型经营主体的一项基础本领,既然是经营主体,就要进行成本核算,努力提升经营效益。特别是当前,市场竞争激烈,节本增效是现实课题。但不是一味节省,必须紧扣提质增效,把握支出重点与合理规模。
一方面,能省的尽量省。做生意有句行话,“省下的就是挣下的”。能自己干的,就不请外人,比如常规的农药喷施、田间管理等。能省的农事环节还可以省,像果园过去清耕,增加成本不说,还不利于保墒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现在改为自然生草,适度刈割,费省效宏。能变废为宝的要积极利用,如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利用等。
另一方面,该支的还要支。农业加速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提高品质上多下功夫,需要增加相关投入。比如有机肥虽然贵,但必须多施,否则果菜品质上不去,价格当然也卖不好。好的品种虽然贵,但还是要舍得买种子,因为比普通品种的产出高还好卖。关键农事季节的投入与管理,更是不可或缺。

抓好生产与重视营销的问题

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是基础,经营是核心,仅仅能生产是不够的,还要把眼睛紧紧盯在市场上。某种程度上可以讲,生产是小问题,销售是大问题。因为农产品大多是鲜活的,上市集中,销售半径有限,不管何种价格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售出,多少规模经营主体在滞销时一筹莫展,让人揪心。
一方面,围绕市场抓生产。种什么不种什么,不能靠老经验,跟风别人,而是要好好判断市场,牢牢把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基本原则。比如,目前苹果是红富士当家,但及时种植一些绿色、黄色品种,反而稀奇,供不应求。再如,老规律是猪肉过年有消费高潮,但都把出栏日期往过年赶,结果“猪周期”紊乱,过年反而价格下跌。
另一方面,突出优势抓营销。产品特点是什么,能讲出来,善于吆喝;新型渠道有哪些,结合实际赶紧用。像直播电商,成了好多农民的新农活,地头随时开播,操作简单,销售效果好,有的家庭农场能在网上销售一半产品,增收可观。“父子兵”“夫妻店”等网销组合大行其道,即父母种好,孩子们网上卖好;男劳力负责生产、包装、发快递,妇女们负责直播、客服和处理订单,成为新时期的“男耕女织”。从长远看,要打品牌,依托阳澄湖大闸蟹、洛川苹果等地域公用品牌,突出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品牌,丰富产品品牌,赢得市场认可。
图片西安东山果品专业合作社千吨冷库基地
提升技术与加强管理的问题
技术不行,产量上不去,品质难提升,效益当然不好;但若只懂生产,不会管理,则整个经营可能会出问题。经营到一定规模,新型经营主体的创办者就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上,种什么,怎么管,怎么卖,成本如何控制等。技术上行家里手,管理上井井有条,才是好的新型经营主体。
一方面,在专业上狠下功夫。钻一行,爱一行,干就干出个模样来。种庄稼的道理都明白,可是分户耕作下来,产出差异很大,根本还在技术掌握和农事操作专业不专业、敬业不敬业。越是产出高的农业项目,对技术要求就越高,绝不可能出现不需要好好管理的懒庄稼。
另一方面,在管理上用心琢磨。农资何时买合适,农产品何时卖收益最好,哪个农事环节请人,哪台机械租用划算等,必须仔细合计。关键农事季节临时雇工,更要汲取人民公社“大锅饭”的教训,学会责任分工,提高劳动效率。特别是主要创办人要切记,小时靠能力,大时靠管理,不能一切都亲力亲为,关键在调动团队积极性,否则自己累还不松手,可能造成事业发展的天花板。
夯实基础与防范风险的问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土地是农业的命根子,必须夯实基础,但更需要关注,农业的风险多,频度高,不得不防。某种程度上讲,基础好不好,是产出多少的问题;而风险防不防,是有无产出的问题。2021年国庆,陕北果区遭遇近年最晚一次秋季冰雹,损失惨重,因为一些农民认为不会再出现冰雹,就收了防雹网,结果猝不及防。
一方面,大力加强基础建设。如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做到旱涝保收;加强土壤培肥,改善农作物长势;运用新型设施设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反季节上市,也能提升自然风险抵御能力。
另一方面,切实提高风险意识。至少有七种风险必须防备,自然风险,如旱涝冰雹、狂风暴雪等;疫病风险,轻则减产减收,重则绝产绝收;市场风险,不惜售也不惊慌抛售;政策风险,“大棚房”整治教训深刻,耕地“非粮化”绝不是耳旁风;社会风险,流转土地突然毁约,合作伙伴突然撤资等;管理风险,盲目跟风、慢半拍、识人不明、责任不清等;技术风险,新品种水土不服,新技术还不成熟。要提高意识,加强防灾设施建设,重视农业保险,科学管理决策,积极运用“保险 期货”等新型金融工具。

图片

设施化是水果栽培的重要方向

(作者摄于西安市鄠邑区)

学习提升与开放协作的问题

新型经营主体,自然要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保持学习力是基本要求;但光靠自己不行,农业越是发达,越像现代产业一样,分工越来越细,必须精准定位,把不擅长的环节交给别人,大家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形成供应链、产业链的协同。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在协同中共同走向富裕,是理想的新型经营主体成功之路。
一方面,学无止境。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不断应用新科技、新方法、新手段,需要始终保持学习的“本领恐慌”意识;市场变化风云莫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需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精神劲头;产业发展你追我赶,向行业先进学习,向身边榜样学习,需要始终保持学习的虚心态度。
另一方面,合作共赢。单打独斗没有前途,关门发展容易掉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精准把握产业链上的合理定位,农资、农机、仓储、物流等纵向关联产业,营销策划、包装设计、直播带货等横向配套环节,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对接;同类生产主体的抱团取暖、差异化定位,也需要经常性交流,建立有效协作机制,衔接供应链,做大产业链。

图片

宝鸡民香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建成智能猕猴桃选果线

加大投入与积极融资的问题

现代农业属于高投入高回报,像种植果树,亩均投入强度在前期未挂果的几年就需要两三万元甚至更多。但无银钱难倒英雄,好多有初期投入没有后续投入,骑虎难下甚至半途而废。要投入,但必须科学投入,更要把投入渠道牢牢把住。
一方面,科学概算精准投入。既是适度规模经营,就不能大概、差不多,想一出是一出,而是要在前期认真调研,一项一项认真核算,拿出科学的投入计划。有四个误区要避免,一是投入概算不准,只算初期硬投入,不算后期追加投入和人工等软投入,往往半路无钱再投入;二是周期预估太短,特别是果树等长期项目,迟迟不能上市,生生拖垮;三是融资难度小看,可抵押物不足、贷款额度偏小,或远水难解近渴,或杯水车薪;四是过度期望政策,一旦预期落空或项目资金不能到位,往往搁浅长滩。
另一方面,创新路径多元融资。健全个人信用,积极申请信用贷款,临时周转借一些;加大产品预售,增加客户订单,预收资金筹一些;配套建设用地及时完善手续,固定资产抵押换一些;库存贷、流水贷、银保贷,新型金融产品用一些;搞好项目策划,积极引进合作,外来注资给一些;等等。

执着坚守与调整心态的问题

社会心态普遍比较浮躁,能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从事农业十分关键。总体看,农业一次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是典型的长线产业,必须眼光长远、心态平稳,等不起、守不住都是大忌。
一方面,善于坚持。家庭农场经营三五年才能搞出模样的,果树生产五六年以上才能见效。因此,前期调研要充分,不能匆匆忙忙上马,稀里糊涂放弃。遭遇挫折后要善于亡羊补牢,咬牙坚持,不为一时波动所影响。像养猪,大体三年一个周期,一年赚、一年平、一年赔,绝不能赔的时候退出,否则再也恢复不了。坚持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吃一堑长一智,耐心做好技术改进和质量提升,由“差不多”向“挺好的”迈进,力争达到“真不赖”。
另一方面,保持初心。投资农业要端正思想,摆正心态,在事前要想明白,不要理想化和简单化;事中要尊重农业规律,避免急躁和蛮干。特别是不要乱打土地的主意,幻想着坐地生财。随着国家保护耕地政策越来越严厉,农地农用的管控会越来越严格,老老实实做农业才是正道。

专一经营与一主多业的问题

理论上,专业经营最经济,也最省事,但农业季节性强,农业劳动力季节性兼业就成为常态。同时,种养业还可以结合,农业多功能性还可以开发,需要因地制宜一主多业。
一方面,突出主业。不能包罗万象,什么都种,重复小而全的传统小农经营,而是专业化从事某一两类产业,在专业的规模化生产中实现较高的效率和收益。也让外界知道,你是养猪的,还是种菜的,大家才好对接。像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一般都会加入合作社或行业协会,突出主营业务。
另一方面,善于结合。农业内部可以结合,如粮畜结合、果畜结合、稻鱼结合,等等。同时,三产可以融合,专业生产基础上,向产前、产后延伸,如加工储藏、休闲观光、餐饮住宿、农事体验、认养定制等,具体需要从交通通信、自然生态、经营能力等方面来综合考虑,把成员的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还可以,让出场地,吸引有能力的主体配套经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