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嘉绒遗民 2022-07-05 发布于四川

    岷江,像一名花样滑冰的优雅舞者,在滑过青神,流过中岩寺、德云寺之后,飘逸地回旋出一个斜斜的“U”形,将一座探入怀抱的小镇三面环抱。

    据说远在汉代,一户姓阳的人家从外地迁徙到此,见岷江河泥长年淤积于此而形成平坦的地势和肥沃的土质,是落脚安居的理想之地,便落户坝上,专事农桑,养蚕缫丝。后来相继有许多沿水路迁徙的移民也落脚于此,生息繁衍,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村落、一个集镇。这座小镇也因此得名汉阳镇,又称汉阳坝。下图是岷江流经青神县汉阳镇时回环的河道。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已有近两千年历史的汉阳古镇,位于青神县城南20公里。这里是眉山市中部的最南端,与乐山市上下游相望。汉阳至乐山的岷江段,河道迂回,山峦叠嶂,风光绮丽。当年,青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顺江而下,高吟着《峨眉山月歌》经过这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因此,这段岷江被称为平羌小三峡。下图是流淌在汉阳镇旁的岷江,对面是乐山市市中区悦来乡。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从德云寺到汉阳镇,公路边摆满了晒垫,只是晒垫上晾晒的,不是水稻,而是花生。“汉阳花生”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质地优良,籽粒饱满,细酥爽口,香里带甜,畅销眉乐两地和成都市场。多年以前,在成都南站一带,总能看到一帮小贩背着背篓卖花生,这些小贩和他们的背篓以及布袋里的花生,都是来自汉阳。
    花生多了,汉阳人还用来喂鸡,喂出来的鸡只只油光鲜亮,肉质细嫩,汉阳白宰鸡、汉阳棒棒鸡、柴火童子鸡,说起来馋得人口水直流,从而留下了“嘉腐雅鱼汉阳鸡”美名。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除了花生和鸡外,“汉阳丝”、“汉阳柑橘”等也是久享美誉。“汉阳丝”更是以其光泽鲜亮和亮度匀净而驰名中外,远销美国市场,据说,汉阳丝市曾与成都簇桥丝市并列为川西南“两大丝市”。因此,自古素有“穷青神、富汉阳”之说。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岁月沧桑,曾经作为蜀中水路重要通道和舟船停泊口岸的汉阳,往昔的商贾云集、热闹繁华如今已风光不在。走进小镇,旧有的街道、店铺、宅居,虽然大多还保持完整的古朴风貌,但你只能从那些相互毗邻的四合院、那些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去遐想他们承载的厚重历史;从那些高高的风火墙、那些雕刻着神鸟奇兽的古檐,去猜测他们蕴蓄的文化积淀。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在汉阳古镇,还有佛光寺。寺前一座竖反了的石碑上,讲述了该寺的一些历史,这是道光五年(1825)立的碑。是年,当地乡绅和百姓集资重修了佛光寺,说明在1825年以前,该寺就早已存在。因此,佛光寺至少已有200年的历史。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佛光寺只有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两殿之间,是一口天井。虽然规模不算宏大,但天王和佛像却是熠熠金身。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寺里一位年轻的师傅不象其它寺庙的僧尼只是一个劲地要你抽签烧香,而是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寺庙的情况。大殿柱础上,有精美的雕刻。那些绘在墙壁上的班驳绘画,据说是建寺的工匠画上去的。大雄宝殿左壁,是一幅《咏鹤》图,题诗“高鸣常向日,低舞不迎人。自有冲霄志,独立避鸡群。”鹤象征圣洁、清雅、长寿,跟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着密切关系。这首题诗应该是仿清朝顺治进士秦松龄的《咏鹤》诗,原诗句是:“高鸣常向月,善舞不迎人”。右壁上画的,疑是一头四不象。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大雄宝殿的正梁上,有“署四川直隶眉州青神县正堂泸州直隶州分州兼察九姓土司事加三级纪录三次何,署四川直隶眉州青神县儒学正堂加三级纪录二次候选县杨”字样。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据了解,眉州、泸州当时是清朝四川行政区划中的“直隶州”,直隶州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与府平级。但所谓“相当”也只是“大致相当”,当时眉州又属于嘉定府,因此,直隶州知州应该比知府的级别略低。“正堂”,原指直隶州的办公衙门,一般代指知州,这里指县令。“九姓土司”即九姓长官司,元初,立夷民罗氏等九人称为把总,至元初改为九姓罗氏党蛮夷长官千户所、九姓党蛮夷长官司。明朝洪武六年末(1374)改置九姓长官司,八年(1375)改属永宁宣抚司,天启六年(1626)改属泸州。清初归附,隶属泸州。乾隆五十八年(1793),九姓土司衙门迁到今天的兴文县古宋镇,道光二年(1822),改九姓土司为泸州九姓乡,隶属泸州。“儒学正堂”应该是明清时的学官,主管文庙祭祀和教育等工作。
    由此大概可以看出,佛光寺是由时任青神县县令兼“泸州直隶州分州兼察九姓土司事”的何某人和青神县主管教育祭祀的“候选县令”杨某人倡议重修的。只是有点不明白的是,青神县令怎么会兼任“泸州直隶州分州兼察九姓土司事”?也许那位何大人正准备调任吧,总不能让那位候选的杨学正老是“候着”吧。
    天王殿左边,还有一座火神庙。火神是中国神话中民间俗神信仰中的神祇之一,但各民族各地区祭祀的火神形象和来历是不一样的,就是汉族的火神崇拜,各地区也不相同。但汉族一般都以祝融为火神,南方又称火德星君,四川等地还以夏历四月初八为火神“生日”。下图是传说中的火神。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祝融是谁呢?《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zhuānxū)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kù)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因此,祝融先是重黎(zhòng lí),后是吴回,他们是两兄弟,都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曾孙。祝融跟彭祖还有关系呢。《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又载:“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剖腹产)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羋(mǐ)姓,楚其后也。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因此,彭祖是祝融(吴回)的孙子。

青神:汉阳古镇·佛光寺·火神庙
    祝融,虞翻注:“祝,火争融,明也。”韦昭注:“祝,始也;融,明也。”可见火正和祝融,都和光明联系在一起,其职责首先是司火,生当火官之长,死当火官之神。据说,火神形象相貌比较凶狠,有三头六臂,酷似哪吒的形象。但佛光寺的火神没有三头六臂,只是他左手持的金圈却有点像哪吒的乾坤圈。火神满脸通红,双目圆睁,张嘴怒喝,倒是有些凶狠。虽然火神相貌不像那些佛像眉慈目祥,但他却被人们奉为恩赐光明和财富、使家族繁衍兴旺的保护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