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嘉绒遗民 2022-07-05 发布于四川

○古伯良
    
    在今洪雅县城西北2公里的洪川镇共同村七组,有一处平缓的岗坪。北宋初年,这里地势坡陀,林木耸翠,前环溪流。在这极富田园诗韵的山坪之上,一位青年才俊正勤读诗书。后来,这位聪悟好读的青年高中进士榜眼,“一举成名天下惊”。他,便是被范仲淹赞为“天下正人”、被苏东坡称为“古之遗直”的田锡。而他曾读书的岗坪,也被后人名为修文山。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不知何时,修文山上建起了一座庙,叫做真际寺,后又改称沙溪寺。北宋治平(1064—1067年)中期,人们还在山坪上建起了田公祠谏议书堂,奉祀作为宋代文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田锡。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到清代之时,年久失修的田公祠谏议书堂和沙溪寺已大多倾圮。道光年间,柱锡沙溪寺的隆盈大师,誓要重建佛堂以弘佛法,他“约生徒辈誓斩荆榛,除荦确(luò què,怪石嶙峋貌),不数年,而佛殿讲堂,棲息之舍,斋厨之属,前后数十楹”,沙溪寺焕然一新。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当时,山下寺前小溪之上,仅有一座石桥,每逢雨季涨水之时,石桥总被淹没,阻隔了游人与香客。隆盈大师本欲在溪上建造一座虹桥,可惜力不从心。他把这一心愿告诉弟子登仑,令他无论如何要把虹桥建成。登仑继承先师遗愿,铢积寸累,鸠工庀材,终于在隆盈圆寂十多年后的道光三十年(1850),让一座飞虹卧于溪流之上。
    从《嘉庆洪雅县志》中的“修文山图”上,可以看到,修文山抱谷环溪,林壑尤美,“山不高而秀雅,林不深而修茂”。山脚小溪上有桥,过桥便是一座四进院落的沙溪寺,寺后有一口井,名修文井,再后是谏议书堂,书堂后方,是如黛的山峦……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如今的修文山,如今的沙溪寺,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
    驱车来到修文山,首先看到的是路边的一座雅雨楼。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雅雨楼是田公祠古建筑群之一,位于修文山西侧的苦竹岗下。据了解,雅雨楼始建于康熙年间,最初建于洪雅县城东南,原为文昌殿前门楼。雍正三年(1725),县令卢见曾在修建县城连云门外的雅江书院时,改名“雅雨楼”。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1855年七月,时任洪雅县令伍芸青邀请刚离任四川学政、曾题写“三苏祠”匾的何绍基到洪雅游览,何绍基在《伍芸青大令邀游月珠寺田公书院雅雨楼》中写道:“有山有井号修文,旧宅犹传谏议君。书院尚存遗直碣,野人争指状元坟。峨眉瓦屋两峥嵘,日对奇山待政成。启牖胶庠卢雅雨(卢见曾),甄搜文献宋梅生(曾任嘉定知府)。”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光绪十三年(1887),雅雨楼因“年久就倾”曾重建。登上重建后的雅雨楼,“远眺大峨,则层峦耸翠也;俯临智水,则激湍潆洄也。诚堪遊息于风明雨晦之中,泳陶于霞彩雨岚之际。”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现在的雅雨楼,仅是单体片楼式建筑,是易地迁建而成。建筑坐北向南,木穿斗抬梁结构,由正中的重檐庑殿屋顶和两端的四角攒尖式屋顶组合而成。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琉璃筒瓦屋面,彩陶琉璃龙脊,重檐下增饰形斗拱。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正中庑殿顶下壁嵌“雅雨楼”金匾,两侧饰镂雕“莲生双戟(寓意连升双级)”瓶花,下方镂雕花草;两端四角攒尖顶檐下4柱4方皆饰镂雕雀替,一檐下通装鹤领轩。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雅雨楼虽小,但却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2001年9月,雅雨楼与其它田公祠古建筑一道,被列为眉山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又被列为四川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顺着雅雨楼东侧的一条小路下行约五百米,便到了修文山山脚。昔日淙淙流淌的溪流已不复存在,唯见一片树林在初冬泛着些许的金黄。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山下第一重殿是弥勒殿。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弥勒殿后方的台阶两侧,有三通石碑,一是乾隆十九年(1754)的《东岳祠碑记》,一是同治七年(1868)关于沙溪寺田产核查的《告示》,一是《重建沙溪寺田公祠谏议书堂捐赠众姓碑》。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迈上石阶,是一座大殿,这座大殿,是迁建的临江寺纯阳观大殿。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临江寺,建于清代,原址在洪雅县城南门青衣江边的隐蒙山上,上世纪五十年代设为高岩粮站粮仓,寺院大部分建筑被拆去,仅存纯阳观大殿,1986年公布为乐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整体搬迁于此。现存纯阳观大殿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15平方米,为单檐悬山屋顶。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大殿后方,便是残留的修文井,井边塑有田锡像,像旁雕一龙,另镌有一联:“沙溪毓秀永颂先师德,文井清冽长留谏议风。”《嘉庆洪雅县志》载:“修文山,其上有田锡书堂、修文井、洗墨池遗迹。”而今,除了这修文井外,已寻不见书堂和洗墨池的踪影。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临江寺后7米高坎平台上,是迁建的洪雅文庙。洪雅文庙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1986年5月被列为乐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由县城实验小学校内搬迁复建于现址。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庙基高1.2米、长19米、宽17.5米,建筑为重檐歇山顶,面阔6柱5间17.5米、进深7柱7穿16米、通高16米。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文庙东侧,是迁建的雅江书院。书院占地面积628平方米,是明天启五年(1625)为崇祀谏议大夫田锡而建,清雍正年间重建,原址位于县城洪雅中学校内,1994年整体搬迁于此,建筑坐南向北,歇山顶。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文庙后方,还有文昌祠。文昌祠始建于清嘉庆六年(1875),1986年5月被列为乐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由洪雅中学校内搬迁复建于现址,建筑为单檐庑殿顶,面阔6柱5间20米,进深7柱6穿14.4米,通高9米。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不知是因为文物搬迁复建尚未全部完成,还是对这些文物的怠慢漠视,所有的庙堂都显得残破不堪,寻不见往昔的恢弘繁盛。惟愿有人能传承隆盈、登仑之精神,励精图治,培育青山,缮修文物,使文化遗风长留,令晨钟暮鼓永传……
洪雅:修文山上寻古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