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  涣——眉山历史人物(4)

 嘉绒遗民 2022-07-05 发布于四川
      杨涣,字孟文,东汉犍为郡武阳(今彭山)人,生卒年月不详,以清秀博雅著称,先后任过台郎(尚书台的尚书郎)、相(相当于县令的侯国的相)、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中郎(皇帝的近待官)、司隶校尉(掌察举百官并负责监察京师附近各郡的监察官)。 

    杨涣任尚书郎时,有次请假回乡,遇到一个美女拦道为父鸣冤。他一打听,知道这个美女叫阳姬。阳姬生卒年月不详,东汉时武阳(今彭山)人,出身盆寒,父亲判刑坐牢。当时阳姬还未出嫁,听说杨涣回乡,便只身前往扣马拦道,为父鸣冤,慷慨陈词,声泪俱下。杨涣深为感动,告知郡县官,阳姬父亲冤案因之昭雪,得释回家。下图是现代修复的褒斜道。

杨 <wbr> <wbr>涣——眉山历史人物(4) 

    杨涣认为阳姬是个才女,聘为儿子杨文方之妻。后来文方任汉中太守时,听说赵宣为人忠厚,知识渊,贤雅闻名,便推荐赵为孝廉。荐书尚未发出,杨文方突然病故。阳姬决定隐不发丧,等到赵宣带着荐书上路后才发丧。后来,赵宣得到重用,官至犍为太守。下图是现代修复的褒斜道。

杨 <wbr> <wbr>涣——眉山历史人物(4)

    杨文方哥哥的儿子伯邳,自幼寄养阳姬膝下,姬视如亲子,悉心教养。后伯邳入仕,任司隶校尉,将叔母阳姬接去官舍,以便早晚请教。阳姬常常教导伯邳如何施政,如何为官。有一次伯邳要选优秀人才,当时有二人入选。伯邳打算选年长者,却嫌他老了;选五方,又嫌他年轻了,拿不定主意,向好请教。姬劝选五方,伯邳同意了。后来,五方官至广汉太守。下图是现代修复的褒斜道。

杨 <wbr> <wbr>涣——眉山历史人物(4)

    当时,中原与四川的重要交通路线褒斜道陡险崎岖,时断时通。下图是蜀道北段路线示意图(应该是宋朝时情况),这里用他主要是展示褒斜道的大致位置。

杨 <wbr> <wbr>涣——眉山历史人物(4)

    汉永平四年(61年),明帝曾下诏修褒斜道,凿通北褒谷中的石门。安帝时(107—125年),桥梁断绝。顺帝时,身为司隶校尉的杨涣,奏请重开石门。穿山通道六丈有余,并将旧道进一步开拓扩大。下图是东汉明帝刘庄。

杨 <wbr> <wbr>涣——眉山历史人物(4) 

    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平原的汉中盆地的山谷,其南口曰褒,在今汉中市汉中区北25公里;北口曰斜,在宝鸡市眉县西南15公里,长凡235公里。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踵继,多次增修,后人就命名为“褒斜道”。汉武帝大加修凿褒斜道250公里,从而出现了“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盛况。下图是陕西省宝鸡市与汉中市概图,褒斜道从眉县斜峪关起,经太白县、留坝县、勉县(东),到汉中。

杨 <wbr> <wbr>涣——眉山历史人物(4)

    褒斜道是从眉县斜峪关沿石头河上行至嘴头(太白县城),越秦岭分水岭,顺红岩河谷,经白云镇河王家楞,至留坝县江口镇,又沿着褒河下行经武关驿、马道驿至褒城汉中。全长380公里。唐天宝十五年,玄宗李隆基为多安史之乱,逃往四川,便是取褒斜道入蜀。

    现代人于1996年在汉中市河东店褒谷口原古栈道遗址修复成功。修复的栈道全长600米,沿栈道线路修建有仿秦汉牌楼式山门、翠云亭、风雨亭、铁索桥等。下图是现代修复的褒斜道。

杨 <wbr> <wbr>涣——眉山历史人物(4)

    石门是用人工开凿的一个隧道洞,在褒斜道南口,洞长16.3米,宽4.2米,高3.45米。1970年修建石门水库时,淹在水库中。下图是石门水库大坝。

杨 <wbr> <wbr>涣——眉山历史人物(4)

    石门的开凿年代,据《石门颂》记载是在东汉,开凿于公元1世纪,故近代外国某专家说:“世界上最早用人工开凿的穿山隧道,出在中国的陕西褒城”。指的就是这个石门。

    石门自秦汉以来,时通时塞,历次修复,多留有摩崖石刻。

    桓帝建和二年(148年),汉中太守武阳人王升(王升是杨孟之同乡)于石门石壁上刻文,推序本原,颂扬杨涣开凿石门之功。

    今陕西勉县褒城北褒谷中的石门有《杨孟文碑》,为现存汉碑中的杰作,碑文内容主要称颂杨孟文重开石门的功勋,又称《石门颂》。杨涣因重开石门,功绩显著,《华阳国志》称颂他:“孟文翘翘,丕显有成。”1970年修建石门水库时,石门石刻被凿迁至汉中城内古汉台,粘接复原,和其他刻石一起被凿刻下来,保存于汉中市博物馆。下图是《石门颂》摩崖石刻。

杨 <wbr> <wbr>涣——眉山历史人物(4) 

    《石门颂》是汉中博物馆藏“石门汉魏十三品”摩崖石刻中的一块,是国家级珍品,其书法风格卓然,素有“隶中草书”之称。下图是《石门颂》摩崖石刻。

杨 <wbr> <wbr>涣——眉山历史人物(4)

附:《眉山市人物志·杨 

    杨  涣(?—?),字孟文,东汉犍为郡武阳(今眉山市彭山县)人,以清秀博雅著称于世,历任台郎、相、尚书、中郎、司隶校尉。
    当时,中原与四川的重要交通路线之一的褒斜道(即战国时期秦国征伐蜀国开凿的石门道),陡险崎岖,时断时通。汉明帝永平四年(61),皇帝刘庄曾下诏整修褒斜道,凿通北褒谷中的石门。安帝时(107—125),蜀中羌人起义,桥梁断绝。顺帝(126—143)时,身为司隶校尉的杨涣,奏请重开石门。新开石门穿山通道六丈有余,并将旧道进一步开拓扩大。桓帝建和二年(148),汉中太守武阳人王升在石门石壁上刻文,推演本原,颂扬杨涣开凿石门的功劳。
    陕西勉县褒城北褒谷中的石门保存的《杨孟文碑》,为现存汉碑中的杰作,碑文内容主要称颂杨涣重开石门的功勋,又称《石门颂》。杨涣因重开石门的业绩,《华阳国志》称颂他:“孟文翘翘(qiáo,出众),丕显(英明)有成。”

附:《石门颂》
碑额: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
原文:
    惟坤灵定位,川泽股躬。泽有所注,川有所通。斜(碑作“余字)谷之川,其泽南隆。八方所达益域为充。
    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于午,出散入(碑误作“人”宇)秦。建定帝位,以汉氏(原种作“诋”)焉(焉字别写)。后以子午,途(途字别写)路涩(别写)难。更随围谷,复通堂光。凡此四道。阂(碑作骸垓)隔(别写)尤艰。 
    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斜(原碑作余),凿通石门、中遭元二,西夷虐(别字)残,桥梁断绝,子午复循。上则悬(碑为县字)峻,屈曲流(别写)颠;下则入(碑作人字)冥(别字),倾(别字)泻(碑为写字)输渊。
    平阿淖(别字,一释泉字)泥,常荫鲜晏。木石相拒(碑作距),利磨确盘(别字),临危枪砀,履尾心寒。空舆轻骑,滞(别写)碍(别写)弗前。恶虫弊(别字)兽(碑作狩字),蛇蛭泰螨(别字)。末秋截霜。嫁苗禾(别写)残。终年不登,匮馁之患。卑者楚恶(别写),尊看弗安。愁苦之难,焉可具言。
    于是明智(碑作知),故司隶校尉犍为武阳杨君厥字孟文,深执忠伉,数上奏请。有司仪驳(别字)君遂执争,百僚(别字)咸从,帝用是听。废子由斯,得其度经。功饬尔要,敞而晏平。清凉调和,烝烝艾宁。
    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汉中太守、犍为武阳王升字稚纪。涉历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智(碑作知),美其仁贤,勒石颂德,以明厥勋。其辞曰:
    君德明明,炳(别写)焕弥光。刺(别写)过拾遗,厉清八荒,奉魁承杓,绥亿御(碑作衙)强(碑作别写)。春宣圣恩,秋贬若霜。无偏荡荡,贞(别字)雅以方。宁静蒸庶,政与乾通,辅主匡君。循礼有常。
    咸晓地理,知世纪纲。言必忠义,匪石厥章。恹(别写)弘大节.谠而益明。揆往卓今,谋合朝情。释(别字)艰即安,有勋有荣。
    禹凿龙门,君其继踪。上顺斗(别写)极,下答坤皇。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君子安乐,庶士说雍、商人咸西嘻,农(别写)夫永同。春秋记异,今而纪功。垂流(别写)亿载,世世叹诵。
    序曰:明哉仁智(碑的知字),豫识难易。原度天道,安危所归,勤勤竭诚,荣名休丽。
    五官椽南郑赵邵字季南,属褒中晁(碑为别字)汉强字产伯,书佐西城(碑作成字)王戎(别写)字文宝,主。
    王府君闵和谷道危难,分置六部道桥。特遣行丞事西城(碑作成)韩(别写)朗(碑作别字)(字显公)、都督椽,南郑魏(别写)整字伯玉(碑作王)。后遣赵诵宇公梁,按(碑作案)察中曹卓行。造作石积(碑作别字),万世之基。或解高阁(碑作格),下就平易。行者欣然焉(焉作别写)。
    伯玉(碑为王字)即日徒(碑作从)署行丞事,守安阳长。

译文:
    像神灵一样的乾坤早已将位置排定,这里是河川和水泽的胜地。泽均有所流注,川亦有所沟通。斜谷的河川,其水泽在南郡变得十分盛大,通向四面八方,充盈于整个益州。
    昔日汉高祖刘邦接受项羽之封,由汉中起家,经过子午道和出散关进入秦地,建立和奠定了称帝的基础。汉朝的名称,也由此确定下来。后来由于子午道路途艰涩,又有经过围谷、堂光的两条道路开通,但这四条道路都存在隔阂,通行都极困难。
    到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皇帝下诏,开通褒斜道、凿通石向。中间遭遇到安帝永初元年至二年(107-108年)的动乱。西夷十分虐残,桥梁被破坏而断绝。复用子午旧道。上面悬崖峻峭,屈曲细流淌漾于巅峰;下方则深入冥渺,倾泻输注于深渊。
    不管是平地或者丘壑,均已陷于泥淖。常年阴暗,鲜见阳光。残破的木架与石柱相互抵拒,尖利的枝桠和巨大、坚固的石面相互摩擦。面对这样的险境,使人跌摔碰撞,好像摸到了老虎的尾巴,令人心惊胆战。即便是空车单骑,也被阻滞,不能前进。这里有恶虫凶兽横行,有剧毒的蛇蝎之类出没。来到秋季,已降霜雪,庄稼很早就已夭亡,终年不得收获。贫困、饥饿的灾患,使平民们十分痛苦,尊贵之人也深感不安。其愁苦之状,真是难以说得周全。
    于是我明智的同乡、原司隶校尉、犍为武阳的杨君孟文,以深厚、执著的忠诚之心,多次上奏皇上(建议重修褒斜石门)。主持会议的官员提出反驳意见,杨君则据理力争,百官司僚都被说服,皇帝也听从了他的建议。从此子午道才被废止,(褒斜道)再度开始通行。其功是如此重大而显要:使此道(由败坏凋敝到)宽敞明亮、安全平坦。清凉调和之气充溢,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之势喜人。
    到了汉桓帝建和二年的十一月上旬(相当公元148年12月中旬),时任汉中太守的犍为武阳人王升字稚纪,跋涉山道(视察褒斜道),推本溯源,感叹杨君的明智和仁贤之举,刻石歌颂其德行,昭明其功勋。其词如下:
    杨君的德行明明白白,好像明亮的火光一样。他指刺过失、拾缺补遗。治理好八方荒远之地。他上顺天意,合于北斗的旨趣;下制强暴,使世人平静安康。他宣喻圣恩,像春天一样和煦,贬斥丑恶,如秋霜一样严厉。他公正不偏,心胸坦荡。贞洁文雅,行为端庄,使庶众宁静。为政磊落,通于天乾。辅佐主人,匡正君王。遵循礼仪,持之有常。
    他通晓地理,懂得伦理纲常。言必称忠义,人心非石,岂可随意转移。其恢弘的大节,通过其正直的谠论而更加鲜明。他借古明今,与朝廷之情不谋而合,解决了难题,就会得到安宁。真可谓有功勋又有荣光。
    传说大禹治水,曾凿开了龙门。今天杨君(重开石门),是继承了禹的行踪。此事上可顺应北斗七星的意旨,下可答谢地皇坤神的安排。这样就可以从南到北,四海通行无阻。君子们得以安居乐业,庶土之民亦都十分高兴。商人欣喜,农民的心情亦都相同。《春秋》对天气多记其异常的变化,今天对杨君,应把其卓越的功勋。此功应流传万载,世世传诵。
    总而言之,杨君的明智,十分清楚,事情的难易,他早已预知。测度天道,本是安危所系。他以勤恳和竭诚,才终于得到此美善和荣誉。
    五官的属官南郑人起邵(字季南),委托褒中人晁汉强(字产伯)和书佐西城人王戒(字文宝),主办此事。
    汉中太守王升,因怜悯谷道的危险和困难,分别设置了六个道路桥梁。特派遣行丞事西城人韩朗(字显公),和都督椽属南郑人魏整(字伯玉),从事其事。后来又派遣赵诵宇公梁和按察中曹名卓行者,制作了可盛粮食和柴草的石仓,这是万世可用的基础建设。又解决了高处阁楼的问题,使它们在向下行走时变得容易。行路者看到这些变化,无不感到欣慰。
    伯玉(魏整)即日起要改徙署理行丞事,试职担任安阳县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