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的青春之歌——问世间情为何物:黛玉拜见外祖母,尘世情;宝玉见黛玉,仙侣情!(《红楼梦》阅读分享课第1辑·教学设想)

 镇海中学魏建宽 2022-07-05 发布于浙江

《红楼梦》的青春之歌

        ——问世间情为何物:黛玉拜见外祖母,尘世情;宝玉见黛玉,仙侣情!

(老魏的《红楼梦》阅读分享课第1辑·整体教学设想

教学设想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魏建宽  

《红楼梦》的青春之歌

         ——问世间情为何物:黛玉拜见外祖母,尘世情;宝玉见黛玉,仙侣情!

(老魏的《红楼梦》阅读分享课第1辑·整体教学设想

教学设想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魏建宽  

教学设想:

1.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前提性问题——如何让高一学生愿意“走近红楼”,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谈什么“走进红楼”,更无法谈什么读完“整本书《红楼梦》”。

《红楼梦》是当代中国的许多成年人“打死也读不进”的名著,高一的学生大多是十五六岁的少年,他们自然是障碍更多。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就曾坦言自己中学时代怎么读也读不进《红楼梦》。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选有德国作家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一文,黑塞于文中坦承自己少年时代尝试了多次也读不进巴尔扎克,只好“厌烦地将那本蓝色小书放回原处”,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才发现它”,并称这次“才是认认真真的发现,一劳永逸的发现”。

黑塞与温儒敏先生少年时代读文学经典的体验何其相似!——温儒敏曾分析自己读不进《红楼梦》的原因,是自己高中时代读不到《红楼梦》中的“那些生活日常后面的形而上的意境”;黑塞称自己少年时无法理解巴尔扎克为什么写那么多日常的财务支出细节。

温儒敏与黑塞的自我分析,给了我启发——要引领学生“走近红楼”,就必须让学生从曹雪芹笔下的“生活日常”中发现能让学生惊叹的美。因此,第1辑“老魏的《红楼梦》阅读分享课”就选择了第三回中的两个生活日常场景——“黛玉拜见外祖母”与“宝玉见黛玉”,尝试看看能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走近红楼”。

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我们这样说,其实是从艺术与思想两个方面来评判的。因此,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引导高中生阅读《红楼梦》也必须兼顾艺术与思想两个方面,要从这两个方面去努力。我之所以选择“黛玉拜见外祖母”与“宝玉见黛玉”,就是觉得这两个“生活日常”的情节,既有小说艺术的“美”,也有思想情感的“善”。黑塞称读书的目的是让人从中获得“教养”,这种“教养”主要是精神层面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师生阅读《红楼梦》就必须要有“敬重”与“爱”,还要有一双“审美的眼睛”,这也是我设计“《红楼梦》阅读分享课”所要努力的。

3.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表述中,有一项表述——“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在老魏看来,学生在“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之前,还是需要教师引领的。

而教师要具备引领学生读《红楼梦》的资格,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什么前提性资格呢?

我想教师自身必须是一个读完了《红楼梦》的人,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更高一层的要求就是教师自己是一个爱读《红楼梦》的人。

同时,优秀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师还要知道《红楼梦》的阅读史上有哪些前人的阅读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毫无疑问的是,《红楼梦》阅读史中的许多大家的阅读经验是可资学生借鉴的。既然这样,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就应该知道有哪些学者与作家是特别喜爱读《红楼梦》,知道他们的《红楼梦》阅读经验有哪些特点,知道并能分辨出其中哪些阅读经验可资我们的高一学生借鉴。本着这样的认识,今年暑假,我将二十多位红学家、作家读《红楼梦》的著作浏览式地再通读了一遍,也写了几十篇读书笔记。这样去读,这样去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找寻出一些能引导学生“走近红楼”的门径,即《课标》中所谓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4.高中语文教师必然会碰到学生的这样两个发问——我为什么要读《红楼梦》?我读了《红楼梦》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要读《红楼梦》”?我将这样回答我的学生——

《红楼梦》涉及许多文学与文化的“永恒的母题”!

比如“成长”,谁都有15岁,所以关于“成长”的话题是永恒的。

比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谁都会思考人应该度过这一生,这也是永恒的文学母题。

比如“雅与俗”,这已经不仅是“文学”的命题,还涉及“文化”,也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话题。

比如:死与生;离与合;聚与散;友谊;爱情;知音;人与政治;人与社会;人与家庭家族;超脱;救赎;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正义与邪恶;自由与秩序,等等。

以上命题,《红楼梦》应有应有!

5. 高中语文教师还有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必须面对,这就是学生必然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怎么才能读得进《红楼梦》?

    我的回答就15个字:“像贾宝玉一样,去发现自我,去认识世界!”这是给男生的建议!如果女生问我,我的回答就是将15字中的“贾宝玉”换成“林黛玉”或“薛宝钗”或“史湘云”等等就可以了!

我之所以说出以上的观点,是受了不少学人的启示的。

当代哲学家、诗人、文学评论家、美学家刘再复先生曾说:读《红楼梦》是文学教育的一个过程,文学教育是通过“自觉”即心灵的感悟、觉悟实现目的。

徐复观先生在《心物与人性》书中将人的认识分为“三觉”,这就是对于物质的感觉、生命的感觉和心灵的自觉。所谓“心灵的觉悟”乃是自觉,即出自内心,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接受崇高的情感和人间的真情。一旦接受,就根深蒂固,坚定不移。黑塞于他的《读书:目的与前提》中,表达的也是这样的观点。

学生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发现的过程!

6.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用刘再复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青春共和国”,那么我选择引导学生“走近红楼”的方法,就是将着力点主要集中在“青春”二字上,这样学生与《红楼梦》就可能会贴得更近,会产生更多的共鸣。

所以我的“《红楼梦》师生阅读分享课”的主题,就准备确定为“《红楼梦》中的青春之歌”

7. 因为根据教材的安排,《红楼梦》与《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总课时,也就是18个课时。《红楼梦》的篇幅长,阅读难度较《乡土中国》更大,所以《红楼梦》的阅读指导,我准备安排12个课时。这12个课时,我准备围绕“《红楼梦》中的青春之歌”设计十二堂分享课。每一堂课都将包括“小说文学艺术鉴赏目标”与“人文主题鉴赏目标”两个部分。选取的“人文主题”切入点,力求贴近《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选取的情节争取尽可能多地覆盖全书120回。

8. 《红楼梦》阅读分享课,不能是教师代替学生阅读,根据这样一个理念,我的《红楼梦》阅读分享课,将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学生根据教师拟设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性阅读,完成预习性阅读作业;二是课堂师生阅读分享;三是“课堂分享”后完成一定量的“积累·思考·表达”作业。

                                   2021年8月31日  初稿

补记:

感谢关注“老魏语文课”的朋友们的厚爱,你们的厚爱给了我暑假每日更新我这个小号的动力。

今天是九月一日,正式开学了!每日更新,我很可能做不到了,敬请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