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题力下看书,看书力下做题

 辛雷谈学习 2022-07-05 发布于北京

提高看书的精准性、思维支脚的细化、连贯性或贯穿性等,可以用做题力来驱动。

比如,你看书时,感觉不能固化,或者你看书固化时,自信力不够;或者,看书时,连贯性不足;或者连贯性够,但感到不够“贯穿”。

这时,可以通过“做题力”来提高看书的“精准类”方法的运用。

显然,如果题目你都会做了,甚至都能做对了,你通过看书,当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精准性。但很多情况下,你都会做题了,还看书啥?

或者说,题目会做了,还看书,是提高“精准性”的“后期”,而这里,主要是用在提高精准性的“前期”。

精准性的“前期”:做题,往往是不会的,跟不容易做对。因为“我”看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会做题。我要是会做题了,还看书啥?

所以,这时,你做题,不一定要做对,只要能做对一小部分即可。甚至,做错也没关系。

从《学习原理》的角度,可以这样类比,做题力是骨架,看书是肌肉。

有时,再强大的肌肉,没有骨架,立不起来。

这时,你不得已先弄个骨架出来,也就是先做几道题目,然后,接着继续看书。


虽然题目都没怎么做对(能做对题目了,还看书啥?看书的首要目的,是会做题、做对题目。),但又骨架了,虽然,有些骨架不对,以后再修改骨架:这叫思维重塑。先思维定位,再思维重塑。或者,先产生思维挂壁,再布满思维钩子。

从《学习原理》的角度,还可以这样类比,题目做出来,产生能量,题目做对了,产生了物质;

题目又做出来,又做对了,就又产生了物质,也产生了能量。看书时,如果你做出了题目,看书时,有了更大的能量,更多的“学习势”:之前你的“学习势”,来源于“看书力”,现在,你看书时,又多了“做题力”。

有些传统的学习方法,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老师讲原理、讲典型例题,下课后,学生看书,然后,沿着白天老师讲的例题时的感觉,做课后作业。这类传统的学习方法,知识的连贯性不容易形成,知识不容易形成弹力和连接力。

比如,你这样跟着老师学,一个学期,才能学一本书一遍。实际上,你“自学”的,完全可以一天,就看课本一遍;第二天,再看一遍,第三天,就可以看另外一种课本了。或者,看下个学期的教材了。

当然,“看懂看不懂的书”、“做会不会做的题”是《辛雷思维》的首要任务之一;“更大的力,去看看不懂的书”、“更多的力,去做不会做的题”,则是《辛雷学习力》的首要任务之一。

有了“看懂看不懂的书”这个能力,再有了“做会不会做的题”这个能力,你想学啥就学啥。小学就可以看初中高中书,初中就可以看高中大学书,读了大学,各种专业的书,都可以看。

做题,也是这样。学机械的,可以做建筑制图,同样的,学建筑的,你可以编计算机软件;学计算机软件的,可以做单片机嵌入式设计。

总之,从看书到产生强大的看书力,到看书时,由做题力驱动看书,到做题时,强大的多种看书力,产生变化多端的学习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