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瞒天过海——惨遭调包计的末代靖江王朱亨歅

 思明居士 2022-07-06 发布于河北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制定了严格的封藩政策。藩王继承以嫡长子优先,没有嫡长子则以庶长子优先。如果嫡长子或者庶长子早亡,要看具体情况,如果他们有子嗣,则要有他们的子嗣为第一继承人,孙子继承爷爷的王位,如果没有子嗣,那么就由他们的弟弟按照次序继承王位。

文章图片1

朱元璋制定这条规定后,长达两百多年的明朝藩王都是这样继承的,可是在明朝末年却发生了一起违反的案例,作为藩王长子的王位继承人早亡,他的儿子没有继承王位,反而在父亲和弟弟的共同策划下,自己的儿子丧失了王位继承权,由弟弟继承了王位,之后这位王孙开始了数十年维权,可是当他争取本来属于他的王位后,明朝也灭亡了,最后他以自己的性命殉国而死。

靖江王这一支是明朝最特殊的藩王,因为这一支根本不是朱元璋的后代,他们是朱元璋大哥的后代。朱元璋兄弟四人,三个哥哥在天下大乱的时候都死了,最后只留下大哥的这一脉有后人。朱元璋称帝后,因为亲人只有大哥的这一脉,故此他封大哥的孙子朱守谦为靖江王,封地为桂林。

靖江王一系因为朱守谦的原因,王位并不稳定,惹得朱元璋差点废除这一脉王位。到了第二代靖江王朱赞仪的时候才稳定下来,于是开始了和明朝共始终的传承。

文章图片2

到了万历年间,此时在位的靖江王名叫朱任晟,这位朱任晟导演了一场瞒天过海欺骗朝廷的大戏,成功地骗过了所有的人,最后害惨了自己的孙子。

朱任晟是第十一代靖江王,他是以叔叔的身份继承侄子的王位,而这次继承在当时惹起一场风波。

按照规定,亲王去世无嗣,可以由弟弟或者侄子继承,可是郡王必须坚持父死子继,一旦郡王没有子嗣,那就废除王位。

靖江王第十代郡王朱履焘无后而亡,按理说可以废除王位了,可是靖江王家族作为唯一非太祖之后的王爷自然不希望就这样被除封,因此他们坚持希望朱任晟继承王位。可能是考虑靖江王的特殊地位,最后万历皇帝同意了让朱任晟继承王位。

本来一切十分圆满,可是没过几年居然更大的烦恼摆在了朱任晟的眼前。

文章图片3

朱任晟有两个儿子,长子朱履祥、次子朱履祐。按照规定朱履祥是王位继承人,朱履祐被封为奉国将军。

没想到朱履祥被确定为继承人后仅仅三年就死了,王位继承人出现空缺。朱履祥虽然死了,但是他有一个儿子小名叫做玉哥,这个时候还没有上报朝廷赐名。

按照朱元璋的规定,朱任晟的继承人就是这个玉哥,可是玉哥并没有成为继承人。

原来看到大哥死了,老二朱履祐产生了夺取王位的野心,因此他希望成为继承人。可是长孙继承是太祖定下的规矩,朱任晟可不敢违反,否则自己也将王位不保。

不过朱履祐还是说服了父亲,他表示大哥早逝,玉哥年幼,如果玉哥当继承人,将来继承王位,万一夭折怎么办?父亲真的忘记了自己继位的艰难。

朱任晟猛然想起自己继承王位时的场景,自己的侄子无后,朝廷一片除封的声音。如果玉哥将来继承王位也无后而终,那么朝廷会允许朱履祐以叔叔的身份继承王位吗?毕竟自己已经特例一回了,朝廷绝不会给自己儿子开绿灯。如果靖江王就这样被除封,自己怎么对得起祖宗。

文章图片4

朱任晟改变了主意,决定立朱履祐为继承人,可是玉哥是长子长孙,太祖的规定怎么办?朱履祐有办法,他表示玉哥出生后,父亲还没有向朝廷上奏请旨赐名,也就是朝廷还不知道,不如就说大哥无子,就可以了。

朱任晟认可了这个办法,可是一想到大孙子如此不能光天化日见人,自己也对不起死去的儿子啊。最后朱任晟决定要一碗水端平,他表示同意朱履祐的提议,不过朱履祐要把玉哥认作自己的儿子,将来为他请旨赐名,并且将靖江王位传给玉哥。

看到父亲同意,朱履祐喜出望外,他急忙表示自己就是为了祖宗家业绝不会霸占王位,将来一定传位给玉哥。

朱任晟放心了,朱履祐安心了,玉哥伤心了。因为他爷爷和叔叔各自的目的从堂堂王爷长孙,王位继承人变成了一个没有户口的人,什么都失去了。

文章图片5

朱任晟在万历三十八年去世,四年后朱履祐继承了王位。按照当初他和父亲的约定,他要将玉哥立为继承人,将来继承靖江王位。可是靖江王位一到手,朱履祐马上毁约了,他想要传给自己的儿子,于是在继位不久就奏请朝廷将自己的长子朱亨嘉立为继承人。

朱履祐于是拒绝给玉哥申请赐名和宗室该有的一切权利,因此玉哥一直是宗室里的黑户口,没有名字,没有权利。

玉哥长大了逐渐从从宗族里知道了自己身世,也知道了这个靖江王本来是自己的。因此他找到叔父要求他兑现自己当年的诺言,就算王位不给自己至少也应该让自己得到一个宗室该有的一切。

玉哥的要求让朱履祐父子胆战心惊,因为整个朝廷都不知道当年调包计,如果真让朝廷知道自己大哥有后代,自己使阴谋诡计夺取王位,那么自己就是欺君,最后等待自己的只有死亡,因此必须保住这一切。

于是朱履祐将玉哥赶出了王府,为了防止玉哥找到官府伸冤,他们屡次想要害死玉哥,不过玉哥吉人天佑,居然躲过去了。

文章图片6

玉哥对叔父父子的陷害是又恨又怕,叔父夺走自己的王位不说还要杀自己,如果自己再不行动就真的什么都没了。因此玉哥搜集证据找到一帮同样对朱履祐不满的宗室集体告状,表示朱履祐身为旁支夺取王位,详细描述了当年朱履祐瞒天过海谋夺王位的过程,要求朝廷做主。

如果以前,对于宗室发生这种事,皇帝一定会重办朱履祐,将王位还给玉哥,可惜的是玉哥赶上的时候不对。

万历皇帝病死,明光宗继位一个月就暴死,朝廷一片混乱,天启皇帝不关心这些宗室的事,再加上朱履祐父子金钱开路,玉哥的告状石沉大海,没有人管,反而是玉哥不断被威胁。

不过玉哥没有灰心,继续上告,终于等到崇祯帝继位 。

文章图片7

玉哥再次向崇祯帝举报朱履祐父子谋夺王位。崇祯帝接到举报后马上派人去调查。

结果真相大白,玉哥确实是已故靖江王的长孙,靖江王王位应该是玉哥来继承,朱履祐当年和其父朱任晟合谋瞒天过海,违背太祖规定,私自更改王位继承人,欺骗朝廷的。

玉哥终于伸冤了,他本以为王位会回到自己手里,可是等来等去却只等到了自己被赐名朱亨歅,封为镇国将军。至于欺君的朱履祐父子还是王爷和继承人。

文章图片8

此时已经改名朱亨歅的玉哥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明明自己身份明确,朱履祐欺君,王位为什么不给自己?

其实这一切都要和崇祯帝有关。崇祯帝是明光宗的第五子,他是天启帝的弟弟,本来不可能继承王位,但是天启皇帝皇子全部夭折,最后传位给了崇祯帝。

因此崇祯帝继位和朱履祐相似,都是以弟弟身份继承了哥哥的位子,如果说朱履祐不对,那么崇祯帝继承是不是也不对?再说朱履祐施展调包计,瞒天过海,欺君罔上骗的是谁?是先帝万历皇帝,作为当今皇帝的爷爷被人欺骗这是多没面子,而且朱履祐如此欺君,万历皇帝都不加以甄别就直接册封其为王,这是不是说万历皇帝无能!

因此崇祯帝为了自己和爷爷的面子绝对不能把皇位还给朱亨歅,他能承认朱亨歅为朱履祥之子,赐给爵位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虽然逃脱了皇帝的惩罚,但是朱履祐父子恨透了朱亨歅,因此在不久之后他们就对朱亨歅展开了报复。

文章图片9

朱亨嘉在继承王位后故意整治朱亨歅,而他的理由就是朱亨歅在自己继位典礼上迟到,这就是对自己不敬,而朱亨歅做梦都想不到自己居然会被这样的罪名关进监狱,一坐就是十几年。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杀,大明覆灭,天下大乱。由于崇祯帝死后,宗室福王鲁王唐王等先后称帝监国,朱亨嘉也起了称王称霸的心思,因此他在桂林自称监国,随后又称帝。

朱亨嘉作为最远支的藩王称帝,自然遭到了朱元璋后代的反对,很快隆武帝派人攻破桂林,朱亨嘉被被打败随后被抓最后被处死。

文章图片10

朱亨嘉死了,朱亨歅才逃离苦海,被隆武帝册封为靖江王,从而成为最后一位靖江王。

朱亨歅终于夺回了本来属于自己的王位,可惜的是他生不逢时,这个时候得到的是风雨飘摇的王位。

朱亨歅这个人虽然本领不高,但是他还是有节气的,他坚持抗击清朝,誓死保卫大明。

隆武帝被杀后,桂王朱由榔被拥立为皇帝,就是永历帝。不过永历帝继位后并没有起到抵抗清军的作用,反而四处逃窜,最后逃到了桂林,朱亨歅见到了这位皇帝,想起大明国破家亡的惨剧不禁泪如雨下,而永历帝也感到了悲伤,最后这两位实在忍不住抱在一起痛哭。

不过哭归哭,永历帝还是在四处逃窜,朱亨歅坚守桂林,他的抵抗态度得到了瞿式耜等大臣的支持。

文章图片11

永历四年也就是清顺治七年十一月初,早已投降清朝被封为定南王的孔有德率领大军攻打桂林。作为朱文正的后人,朱亨歅并没有老祖宗当年坚守南昌时的能力,面对汹涌而来的清军,桂林守军吓破了胆,一哄而散四处逃命,最后只剩下了朱亨歅一人。

此时有人劝说朱亨歅逃跑,不过朱亨歅拒绝了。大明已经亡了,现在只剩下西南这一点地方,自己就算逃跑能逃到哪去?自己就算逃走,不能光复祖宗基业,苟延残喘的活下去有什么意思?自己作为宗室,大明仁祖之后(朱元璋父亲称号)像丧家之犬一样被人追着逃跑,自己怎么对得起祖宗?于是朱亨歅谢绝了众人保护他逃跑的建议,自己坚守在王府,自己保卫这座祖宗留下来的王府。

受他的感染,瞿式耜、张同敞也不愿意离开,他们要以死殉国。

很快孔有德率军攻进了桂林,朱亨歅等人全部被捉。孔有德为了防止桂林地方利用朱亨歅,马上将朱亨歅杀死,就这样最后一代靖江王有骨气的离开了人世,从而结束了靖江王的历史。

文章图片12

朱亨歅虽然只当了短短几年藩王,还是一个亡国的藩王,最后还不得善终,但是他并没有投降,而是以死捍卫自己的尊严,最后为国献身。

最后杀死朱亨歅的清朝定南王孔有德也没有得到好下场,他将富丽堂皇的靖江王府当成了自己的宫殿,并且意图驻守桂林,如果真的成功,那么清朝就有了四藩,而且吴三桂镇守云南、孔有德镇守广西、尚可喜镇守广东,耿继茂镇守福建,整个东南西南将连成一体,而清朝也将面对四藩压力。

不过这个四藩没有形成,因为孔有德在不到一年就被李定国大军反扑,当年他攻打朱亨歅时的情景再现在他的身上,桂林城北李定国攻下,孔有德走投无路,最后放火自刎而死,其子也被李定国大军杀死,全家一百多口只有一个女儿活了下来,而桂林城从此再也没有藩王。

文章图片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