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鳝鱼,那些事儿…

 吴越尽说 2022-07-06 发布于浙江

引鳝鱼,那些事儿… 

作者:张金龙

2022年7月7日(农历六月初九),小暑节气。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应时应景的鳝鱼正在大量上市,估计是人工养殖。步入城区体育路农贸市场,瞧着一个个水产摊位,老书生情不自禁联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抓捕鳝鱼的童年趣事。


图片

水产摊


我和兄长两人也曾是村坊上知名度较高的捉拿鳝鱼的行家里手。暑假钓鳝鱼挣到外快,足以支付每年学费,减轻“透支户”家庭经济负担。小学一直到中学毕业,每年夏秋季钓鳝鱼,补贴家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踏上工作岗位后还念念不忘去垂钓,想改善一下伙食。进入2000年后,几乎再也没机会钓到鳝鱼了,家乡绝大多数农田改造成了养蟹池,让昔日的钓鳝高手无法零距离亲近它们,不知算不算英雄无用武之地?


图片

钓鳝鱼


近年来,有幸在“吴江通”微信等媒介上陆续拜读到陈其弟、赵雪棣、俞湘雄等文友关于鳝鱼的一系列美文,屡次引发我一吐为快的写作欲望。疫情当下,满满追忆,蠢蠢欲动,跃跃欲试。其实,捕杀鳝鱼的方式方法各种各样,主要不外乎钓鳝鱼、照鳝鱼、掘鳝鱼、张鳝鱼。亲身经历必有体会,挺有意思的!囿于篇幅,侧重讲述首当其冲的钓鳝鱼,也是我俩最擅长的一项技能。


图片
01
 做鱼钩 

工欲“鳝”其事,必先利其器。好马配好鞍,想要成为钓鳝鱼能手,鱼钩是首选。真可谓头等大事,须不惜笔墨详述!那时无网店概念,实体店里也没钓鳝鱼专用鱼钩出售。最早,我们一般要到田野里寻找报废的电线杆及其周围斜拉的钢索,从中“索”取一根根钢丝;叫上好伙伴,带上铁榔头或钢条锯子,将倒塌废弃的电线杆敲出一个大窟窿,抽出多根尚未生锈的钢丝,留存备用;要是电线杆身上系着一条长长的钢绳,就更省时省力多了,直接借用钢锯,锯掉数根长钢丝,送给关系很铁的发小,增进友谊立竿见影。后来,钢质结构的伞具、自行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之后,方便江村娃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将其中的钢丝打磨成钓鳝鱼专用鱼钩;不过,由于这类钢丝直径较粗,弹性不足,实操证明不太适用,因为缺乏柔韧性,一旦遇到不太笔直的鳝鱼洞就少了一些拐弯抹角的机会,经常性碰壁,不能直捣黄龙;只有偶尔跟半斤以上大鳝鱼较劲的时候,才能显示粗钢丝的绝对优势,不容易被拉直鱼钩;但是,平时能钓到半斤八两以上的大家伙机会毕竟少之又少。因此,使用伞骨子、自行车钢丝的频率很低,更普遍使用比它们略细的钢丝(当然也不能过于细小,显得柔软无力,晃动幅度较大),长度一般控制在50厘米左右为宜。过长,不易穿插蚯蚓,随身携带也不便。过短,对于有一定深度的鳝穴,未能一杆进洞,鱼饵的腥味不能最大效度传达给鳝鱼嗅觉,酒香也怕巷子深!


图片

用铁丝做成的钓鳝鱼钩


以上所言的鱼钩,一般称硬钩,整个鱼钩全是钢丝,“一体化”模式,一端弯成钩子;距离另一端五六厘米处稍作折叠(蚯蚓从这端口穿身而过),方向与鱼钩保持一致,便于判断上钩的口腔位置。还有一种是软钩,也可分两种“组合型”式样。一种式样是取长度大约20厘米左右的钢丝,一端弯成钩子,从这端口穿上蚯蚓;另一端折弯、紧扣,留有细孔,便于棉线或塑料线穿引打结,线条包扎在筷子状的一根40厘米左右长的竹木杆顶端,穿好蚯蚓的鱼钩部位抵顶住杆子另一端,然后匀速缓慢深入洞穴探底。


图片

钓鳝鱼专用“硬钩”示意图


另有一种式样的软钩,批量制作简单易行,一般在鳝鱼活跃频繁的夜晚集体下钩;买一包大头钉或缝衣针,做成鱼钩状,在大头钉底部系着棉线(打死结),再绑在长度适合的小木棒上,穿上蚯蚓,最后将小木棍插入田间地头的疑似鳝鱼洞畔,带钩的“蚯蚓”安置洞口,引鳝出洞,它们什么都抵挡得住,除了美食诱惑。即便此洞无鳝,附近的“游龙”走过路过,也准会吞食、上钩。如果材料用的是缝衣针,手续稍显繁琐,须将钢质针尖部分在火上烧红,借助钢丝钳,趁热弯钩,并在冷水中淬火,冷却后定型成钩。针头在火焰上炙烧时间不宜过长,究竟几分钟,不大好说,全凭经验拿捏。如果过分烧烤,针头失去韧性,毫无牵引力,一拉就直,演绎成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了。如果针头未经火烧,尝试直接用钢丝钳弯曲成鱼钩,那么“干脆”的钢针头肯定会被折断!总之,缝衣针做的软钩要比大头针做的软钩坚硬度高得多,更不易让鳝鱼脱钩逃之夭夭。不过呢,这种夜间守株待兔的捕鱼方式,严重缺点便是鳝鱼上钩后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引发死鱼现象,而且鱼钩很难从鱼体内取出,只能开膛破肚进行外科手术解剖了事。因此,半夜三更也得“巡视”数十杆软钩的实时动态。如果是懒汉一枚,静等天亮之后去收鱼竿,急迫上钩的鳝鱼们早就变作硬邦邦、直挺挺的变色僵尸鳝鱼,就连猫儿也会没食欲的!


图片


图片

钓鳝鱼专用“软钩”示意图


重点推介常用的“一体化”硬钩制作关键节点,也是我们兄弟俩最拿手的手艺活。钢丝的一端,须在蛮石、砂轮或水泥地面上手工打磨,不宜过分冒尖,一般不能直接用钢丝钳弯成鱼钩状,须要如上所述的淬火程序。烧烤时间同样说不精准,反复实际操作方得奥妙。

钓鳝鱼的时候,手持鱼竿中下部位,尊重地球引力,钩子与鱼杆尾部自然下垂,沿着洞口缓慢深入洞内。鱼钩向下的意图,是为了鳝鱼一旦上钩,确保上钩部位是下腭的V字型三角区顶点,三角形稳定性好,不易脱钩;当然也不宜突然发力,猛拉鱼钩,不然要么拉直鱼钩,要么拉穿鱼嘴、破了相。侥幸偶遇半斤以上的大黄鳝,上钩之后,大多需要一定的臂力与其相持一段时间,才能突破其洞壁附着力。


图片

偶遇大黄鳝,上钩之后,需要一定的臂力并与其相持一段时间才能突破其洞壁附着力


图片
02
 垦蛐蟮 

学名蚯蚓,哪里有?阴暗潮湿处。老宅房前屋后成片的桑树林,闷热的“夏”雨天,特别是黄梅天气,地面上蜿蜒盘旋最多的生物要数蛐蟮,俯拾皆是。建议选择不肥不瘦大小适中的蚯蚓为宜,过于瘦小,难于从长长的钢丝尾部穿插到钩子顶端;过于肥硕,一部分小鳝鱼嘴巴不大,难以下口;而且个人感觉肥大蚯蚓的腥味反而平淡,尤其是红头蛐蟮。数量嘛,一般捡一大碗,用泥巴捂好,可供一天使用。过多储备蚯蚓,并不合适,因为暴露空气中时间太长会严重影响蚯蚓的腥气,鳝鱼不喜欢口味太轻。干旱天气怎么办?蚯蚓们躲藏得销声匿迹,隔夜,在河硚口阴凉处或肥沃菜地里,浇上几担河水,一大早,就有蚯蚓露出小脑袋,四处探望。实在紧急需要蚯蚓的话,也可以立马在墙角旮旯或粪坑周边,翻动砖块烂草,必有收获。为了提前预设邂逅“吐沫鳝鱼”,最好也“端正”好数条红头蛐蟮,实战表明,吐沫鳝鱼偏好这个重口味,特别腥气,香味浓郁。母鳝为了保护幼鳝或幼卵,格外凶猛。即使鱼钩穿上草根或别的附庸杂物(甚至空钩),都能激怒它一番狂蹿乱咬。洞口的白色泡沫状悬浮物,貌似烟雾弹,对其他动物可能是使用了障眼法,对钓鳝者而言恰是最好的识别码!


图片

蚯蚓


直至我上了中学以后才听说,鳝鱼雌雄同体,男女莫辨,有时候同一处“吐沫鳝鱼”洞穴,竟然深藏两条或以上鳝鱼。吴江籍鱼类学家刘建康院士,曾经着重开展鱼类生态学的研究工作,他在低等脊椎动物性别分化和性别转化方面有重大发现,得出了“鳝鱼的始原雌雄同体”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结论。


图片
03
 买箩头 

正儿八经出去钓鳝鱼,必备一只类似鱼篓的竹箩头。以前的箩头都是竹质的。篾青做的箩头要比篾黄做的更经久耐用。箩头“大肚能容”,上面还附带一个小碗状器皿,可作装蚯蚓的盒子。连续使用三五年以后,就要以旧换新;我一般在吴溇、八都、庙港、震泽、南浔等附近乡镇卖完鳝鱼之后,顺便再买进一个心爱的箩头,那也是“吃饭家生”。当然,临时心血来潮,难得外出钓鳝鱼的话,水桶、淘箩、大罐头等替代箩头也未尝不可;不过呢,它们的缺陷就是活泼好动的鳝鱼很容易往上顶撞,逃窜出去;结果往往导致竹篮打水空手而归。


图片

鱼篓


图片
04
 选地段 

农谚有云:硬地掘鳝,比登天难。所以遴选一块有鳝鱼活动迹象的田间地头,需要慧眼;否则便是盲目的勘探,肯定无功而返。军事作战讲究地理位置,钓鳝鱼也是如此。渠道、水沟、稻田、鱼塘,曾经无一不涉足。七都太湖溇港塘浦圩田,更是小时候经常湿身湿足之地。一些断头河、臭水浜兜、古石桥墩、濒临水体的老树桩婆头,更是有巨大鳝鱼等候着我们“青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分熟悉老家四周鳝鱼入住率高的田野实况。


图片

钓鳝鱼选地段很重要


图片
05
 引鳝鱼 

与其说是钓鳝鱼,不如称呼为引鳝鱼更确切!重在引诱无鳞类长鱼!一般情况下,洞口大小决定着鳝鱼身体粗细长短。偶尔发现鳝洞出口虽不大,但是另一个未能及时发觉的出口更大,狡兔三窟。如何吃准是不是鳝鱼洞?也是有讲究的。鳝鱼洞口一般光滑圆润,一定会有行走迹象,迥然区别于蛇类洞穴,偶然也有蛇类鸠占鹊巢。“吐沫鳝鱼”洞口更是有显著标志,上文也提及过,一滩滩棉花糖般的唾沫浮现在眼前,还犹豫什么?赶紧下钩,引鳝出洞。勇猛的吐沫鳝鱼,其实是最容易到手的;即使一不小心脱钩也不用担心,它虽然身负重伤也会愈战愈勇,一而再再而三地对抗反击,哪怕洞口已有血丝冒出,为了保护它的子孙后代,它一定会顽强搏斗,偶尔也会被咬伤手心手背。十多年的钓鳝鱼经历,总感觉抓捕它们是最刺激、最有趣的一项童年挑战性“游戏”。如果它们疲于应付或无动于衷,那么完全可以在洞口水面上用手指轻弹水花,或者动动嘴巴模拟其他生物觅食时发出的“咯咯”声音,老奸巨猾的它们肯定误以为别人在偷吃其小宝贝,因此会更加猛烈地狂咬鱼钩,有时还会跃出水面对峙!


图片

钓鳝鱼选地段很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步入“作业区”,一开始就要轻手轻脚。否则会惊动到鳝鱼,它们白天通常深居简出。为了使活动更有趣味性,有时候我会主动邀请“发小”永根、仙良、卫根、法明等赤膊兄弟一起作战;甚至时而盛邀明荣、卫林、连荣、文琪等年龄稍长的同村大哥远程寻觅鳝鱼“人气”更足地段。夏日炎炎,酷暑难熬,我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暴晒;休憩间隙游泳嬉戏降温,或者打一场水仗、泥巴仗,兴致盎然,消除疲劳,顺手偷摘瓜果解解馋,喝口冷水解解渴,不亦乐乎。当然,我亲哥更会手把手或耳提面命小弟钓鱼秘诀,因此技能技巧长进得更快。

引鳝鱼时的人体造型万千,随时随地调整姿势,以蹲马步最为常见。右手持钢丝鱼竿,伸入鳝鱼洞内,必须缓慢匀速驶进;左手随时待命,准备做好“揆牢”鳝鱼的特有动作,即中指上翘做个不雅动作与另外收拢的四指形成一个三角区域,伺机行动,掐住鳝身。很多时候,鱼竿刚刚深入洞口或中途就会有“如饥似渴”的急性子鳝鱼上钩;一旦发觉鱼竿颤抖,内心立刻激动起来,此时此刻需要沉得住气,不能急哄哄提竿,还没等鳝鱼完全上钩就“提携”,极易脱钩。嘴巴受伤的鳝鱼,就很难再次“上食”,它们知晓“敌人”已大驾光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它们要是实在不愿上钩,那么只能逼迫我们拿出最后的“杀手锏”,手脚并用,引鳝鱼悄然演变成了挖鳝鱼——如果只有一个鳝洞,深度还行,激情插手指进入,扣住鳝鱼往外拖拉;要是只有两个鳝洞更好办理,把小脚猛然撞击其中较大洞口,利用空气动力很快就会有鳝鱼从另一洞口扑面而来。对付狡兔三窟的鳝鱼,就有点棘手,它们很容易从第三个洞口落荒而逃。三个以上洞口,得叫上小伙伴团结协作方有可能捕获。


图片

引鳝鱼时以蹲马步最为常见


侥幸有半斤以上大鳝鱼上钩的话,必须格外谨慎,那是可遇不可求的美事。试想“揆牢”庞然大物,小手很难办妥,手掌握紧说不定也会“捏弗牢滑脱”。倘若对岸是干枯的旱地,那也许有利因素徒增——“大货色”上钩后,直接将它甩到干涸地面,鱼儿离开了水,看它还想哪里跑!


图片
06
 称分量 

东奔西走,闯南赶北,忙碌了一天或半日,收获多多。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请父母称一下鳝鱼们的总重量,三五斤应该是轻而易举。挑选一些受伤偏重的鳝鱼,充当荤菜自给自足。这时候的鳝鱼们圈养在缸甏里,囊中之物老实多了,再也不敢轻举妄动。翌日清晨,赶赴镇上出售去,零花钱、上学费用绰绰有余,再也不求姥姥告爷爷讨铜钿买零食打牙祭喽。卖鳝鱼,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金到手的感觉真好,还可悄悄加注储蓄罐呢!


图片

红烧鳝鱼


再加上长辈的故意夸耀激励,小屁孩更加神气活现,后劲更足!明儿再去大规模抓捕鳝鱼啦!兴奋感深入持久,直至开学来临之际方才戛然而止。

近期返乡小住,兄弟俩饶有兴致共同回忆起儿时并肩钓鳝鱼的欢乐场景。不久,我哥网购了十多只鳝笼,民间俗称只进不出的“弯弯笼”,工作之余将“探笼”沉浸在小河小浜,静候鳝鱼自投罗网。张鳝鱼的丰硕成果,特意孝敬儿孙辈享用,可怜天下父母心!如今再想去钓鳝鱼、照鳝鱼、掘鳝鱼,却发现早已无法插足,全都是拦网的养蟹池,几条狂吠的狼狗或藏獒坚守阵地虎视眈眈!老家门口的三味果园农庄等地,原本是赤膊兄弟们喜闻乐见纵情躺平的极乐世界,也是最常去钓鳝鱼的极佳场所!外婆家所在的隐读村、天到桥堍、古字漾也是弟兄俩屡屡捕获战利品的风水宝地。


图片

鳝鱼笼



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2022-07-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