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历史——抽象篇(伛)

 春天来了hovy5i 2022-07-06 发布于上海

图片

    身体的增生    

   抽象篇   



字源演变



图片



说文解字



“伛”,形声字,'傴’的简体字,从亻區声,'傴’字目前最早见于《说文》小篆。亻,与人有关;區,众物储藏于容器。于人而言的储藏容器即指身躯,然已有'躯’表义人体,在人体之上的储藏容器应是对身体增生部分的抽象描述。与'佗’的'驼背’义相比,'伛’描述的是身体的增生;'佗’描述的是人形体上的弯曲。字义在不纠结实质下可以互通。造字本义:身体的增生,多用于面部、背部的畸形,如'伛兜’(凹陷)、'伛背’(驼背)等。



古文释义



《唐韵》於武切《集韵》《韵会》委羽切,𠀤於上声。

《说文》偻也。

《左传·昭七年》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

《礼·丧服制》伛者不袒。《注》袒露膊伛者可憎,故不露。

《淮南子·齐俗训》伛者,使之涂。《注》伛人涂地,因其俛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