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生死,人生无大事 |《人生大事》中的哀悼与离别

 南京栖霞百仁 2022-07-06 发布于江苏

在我们的一生中,死亡是绕不开的话题。但事实我们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讨论死亡,谈之色变,对其充满了畏惧

《人生大事》这部电影就属于少见的殡葬题材,片中出现的几次“别出心裁”的葬礼,也不禁让人深思关于死亡的意义。

莫三妹,人称三哥(朱一龙饰演)从事殡葬行业,在一次为老人办理后事时,老人的外孙女小文缠上他,想要“要回外婆”。

图/人生大事

影片中有一场小女孩的葬礼。小女孩和小文差不多大,她的父母悲痛欲绝。

隔天,大家发现小女孩骨灰盒上被小文用水彩笔画花了,意外地成了女孩父母的慰藉。

离别总是悲伤的,但不能碰触、讨论离别,这种伤痛便没有办法消解。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我们想和大家聊聊,我们该如何面对亲人的离世,接受离别,然后继续前行。

为什么离别后,人会这么痛苦

离别不只是一次次难以忍受的阵痛,让我们在黑夜里独自哭泣。

人在面临离别后,还有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如何对待我们心中内摄的那个形象

内摄,防御机制的一种,在内心中形成他人的表象。从此我们的内心和他人相连,就算ta不能陪在我身边,我也不会不安。但当分离之后,心中的那个形象,却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我们的连接断了,从此只剩我自己孤单一人。

“死”对于一个5岁的小孩来说是残酷的。小文几番纠缠三妹要外婆,伤心时半夜里一个人跑到门外听外婆的语音抽泣……这让“心如铁石”的三妹领悟到:外婆的离开对小文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沉重打击,开始懂得,在这个世界上,一些人的存在对另一些人来说有着无限意义。

图/人生大事

除此之外,我们还习惯于用否认隔离悲伤。

如果我们不接受分离,用一生去否认分离,就没有更多的能量,去回忆那些曾经的爱与陪伴。

这是我们在面对分离的痛苦时的防御。但它们未必是最好的告别方式,它让我们不去触碰那些曾经的回忆,因为不愿意和那个阶段的自己和亲人,说再见。

图/人生大事

哀悼的五个阶段

“当重要亲人去世或重大的创伤事件之后,我们需要对自身或关系进行哀悼。这个哀悼意味着我们把贯注在这个人身上的投注力转移出来,只有这部分力比多撤出后,我们才可以投注在新的对象上面。”

——弗洛伊德 《抑郁和哀悼》

哀悼的过程,是我们直面痛苦,和过去告别的过程。从今天起,当我们回到家里的时候,再也没有等待我们的那个人了,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

心理学家把哀悼分为5个阶段,每个人经历的阶段不一定是同步的,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否认

否认事情的真实性,这是将汹涌情绪合理化的正常反应。“这不是真的”“这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愤怒

否认的遮蔽效用逐渐消失的时候,痛苦就会重新浮现。面对现实的丧失,我们还没准备好,强烈的情绪通过愤怒表现出来。

讨价还价

无助和脆弱情绪的正常反应,当愤怒无效的时候,为了试图夺回失去的亲人,我们可能和神谈判,试图延迟必然的事实。

抑郁

面对无法改变的丧失,内心充满悲伤和后悔。

接受

我们能够意识和接受丧失的永久性,重新建立和调整自己的身份,放弃幻想所爱的人还会回来的希望,这个过程很痛苦,也很重要。

这种哀伤是一种流动的情绪状态,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它不会减损人的自尊,一段时间之后,人们逐渐回到正轨,继续生活下去。就像古人在父母去世之后,会守孝三年,在这段时间里,所穿孝服的颜色渐渐由重转轻,直到换红,象征着悲伤的逐渐平复。

图/人生大事

而亲朋好友所能提供的支持,不是强行把他们拉出悲痛。因为他们需要时间,来慢慢走出这段哀伤,耐心的等待和陪伴,适当的共情和支持,是对待他们最好的方式。

有时人们会陷入病理性的哀伤反应中,又被称为延长哀伤障碍(prolonged grief disorder,PGD)。患者会出现持续悲痛、过度怀念、情感失调、严重的自责和失去自我的现象,觉得“将来不会有任何好转,在Ta死后,我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他们愿意寻求帮助,心理治疗是很好的选择。认知行为疗法(CBT)被证明对于延长哀伤障碍的症状缓解有显著的效果。

图/人生大事

我们拥有的,不只是失去

当我们体会失去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曾经拥有过我们在分离时承受的痛苦越深,说明那份爱越美好、越深刻。我们所拥有的,不只是离别的伤痛,更有我们之间爱的回忆,永远伴随着我,因为我们早已把那个人内摄在了我们心里

外婆的葬礼后,三哥告诉小文,外婆到了天上变成了星星。之后每当想外婆的时候,小文就会走到外面抬头看星星。而三哥所从事的“吓人”、“晦气”的工作,是帮助外婆上天的工作,是“种星星的人”

最后小文对三哥说:“我再也看不到外婆了,但是我不害怕了,因为我有家了”。

思念无法让死人复生,但它让我们之间的爱永不消失虽然你不能在我身边,告诉我:“我很想你”。但你会在回忆里和我说:“你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活着,我永远爱你。”

《人生大事》中,三哥把父亲的骨灰随着烟花一起炸上了天

唐苏勤, 何丽, 刘博, & 王建平. (2014). 延长哀伤障碍的概念, 流行病学和病理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2(6), 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