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人的“豪”精神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海叔说春秋 2022-07-06 发布于四川


晋国在两周之际,距离周王城最近,其继承周王室的名正言顺,让其天生就有一种'豪’的感觉。春秋前期不参与中原纷争,低调的发展经济,拓宽疆域。国政大事,唯周天子是从,所谓代天子征伐,乃是西周六师中的最强战队。

后来,晋献公并国三十六,称霸太行山和黄河东西两岸,可说是将晋地周边区域完全纳入晋国的势力范围,那些曾受西周王室分封的诸侯,最终都被纳入晋国朝堂,荀、虞、虢、魏、贾、韩、原、雍、巩等国皆为如此,这种天下霸主、舍我其谁的精神,终春秋一代,乃至战国韩赵魏时期,都在影响着掌管这片区域的主导者们。


晋人'豪’精神贯穿在晋地千秋百年,乃至生活在这里的所有人。后世千年更是有着无数人物,前赴后继,以大破大立的魄力改变着历史的进程。

有史记载中,中华始祖炎黄主要活动的地区就在晋国的大部分区域,春秋战国就不用说了,秦汉时期晋国所在的地界是距离政治中心最近的地区,因此其经济亦最为发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数座城池也因此发展起来。

南北朝时期,晋地所在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北魏以平城为都,东魏、北齐以晋阳为陪都,可见任何统治者,都不敢忽略晋地的重要性。

这种自上而下的优越感,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灌输着一种思想,即我晋地之人,非权即贵,有这个资源,更有这个能力。

到隋唐之时,这种观念亦未消散,而是直接以李唐的崛起,彻底将晋人的“豪”精神推向绝对巅峰。

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建立中国历史上最为繁华的大唐王朝,而李渊本身就是发源于晋地,其追随者大多亦为晋地兵将,建立如此伟岸功勋,自是让晋人“豪”精神再次膨胀。


后世历朝历代,晋地从未被忽视,虽非权力和政治的核心区域,可此地从来都是不缺乏影响千秋之事。明清之时,晋地所产生的商贸文化,更是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了助推作用。

在农耕文化如此发达的内陆地区,居然能够产生以商贸之事,产生出数量巨大的富可敌国的商人,这亦为后世所惊叹。

至于近现代的晋地“煤老板”,则更能显出“豪”文化的足迹。虽说有不少人对这种文化嗤之以鼻,但发端于晋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本就是一种天生我才的优越感,这跟财富的多少、权力的大小没有任何关系。

若要追溯“豪”文化的渊源,或许从晋悼公的某些作为上,可以看出一二。晋悼公是这种“豪”文化精神的忠实信徒,更是对这种精神加以发扬光大的重要人物,其对西周分封诸侯朝贡体系的破坏,可谓是对晋人'豪’精神的最佳诠释。


晋悼公继位虽是十多岁的少年,但其对权力的野心,不逊于晋国历代君主。

晋悼公曾经在周王城生活,对于其衰败的景象,以及诸侯们对周王室的不尊,肯定是多有感悟,因此要让这位从小就看不起周王室的君主,要轻易的接受周王室的册封,就显得极为困难。

在邢丘之盟之中,晋悼公正式确立列国朝聘晋国的规则,取消诸侯们对周王室的朝贡,也就是明摆着要与周天子争输赢,赤裸裸的向周天子宣战,晋国就是不愿意给弱者朝贡,这恐怕是回荡在晋悼公心中,亦是回荡在晋人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这便是晋人“豪”的根源所在,正是晋悼公的这个举措,晋人地位超越周王室贵族,成为天下共尊,晋人为此而“豪”,理所当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