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说晏婴是齐景公的谏臣,梁丘据就是齐景公的宠臣

 海叔说春秋 2022-07-06 发布于四川

晏婴除了勤俭节约,还有名的就是善于劝谏,齐国君主做什么事情晏婴都要劝导,就是往传统意义上的合规上靠。而梁丘据则是善于揣度君主的聪明人,很会迎合君主的喜好。

如果说晏婴是齐景公的谏臣, 梁丘据就是齐景公的宠臣。不同政见的两个人,同朝为官时并没有太多的矛盾,相反两人可能还在某种程度上有着默契,即管理的事情交给晏婴,愉悦君王的事情就交给梁丘剧。

梁丘剧这个人对齐景公非常忠诚,即便是做小事情也会坚持不懈,而且对齐景公往往是言听计从,梁丘剧对齐景公的吩咐,总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甚至要举一反三,反正就是始终和国君保持相同的思路。

齐景公晚年之时很喜欢饮酒至深夜,有的时候喝得多了就不理朝政,大半夜的还驱车前往晏婴家中想要邀请共同饮酒,而晏婴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看到国君深夜到访,还以为有重要敌情,非常紧张的穿好朝见国君的服装,等到发现齐景公原来是来邀请自己喝酒的时候,心中的MMP估计一万遍的过。

在晏婴家受到拒绝的齐景公,便又驱车前往梁丘剧的家中来,梁丘剧闻听国君登门造访,心中欢喜无比,操琴鼓瑟,开始在家中大办夜宴之事,齐景公对此非常满意,酒桌上杯盘交错,就兴奋的说:“晏子帮我治理国家,梁丘据陪我玩,何乐不为?”

齐景公也算是齐国国君中颇懂得享乐之主,其幸运之处在于文臣武将兼具,宠臣也不缺乏,该管的政事有人帮忙,该玩的生活有人陪伴。

齐景公曾经说:"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但晏婴却说梁丘据忠于齐景公是聚敛私财来迎合君主,是忠臣其外奸臣其中,不应该得到齐景公的重用。

史书中有说齐景公复兴霸业,而晏婴在当时就认为齐景公跟梁丘据这样的臣子为伍,顶多也做得到国家稳定,等到其人驾崩而后,齐国的衰亡也就在旦夕之间。

但晏婴之深谋远虑,不过是站在身为臣子的角度,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彻底解决的办法,齐国的权臣之战虽在齐景公时代有所收敛,可是不过隐藏到了深深湖底,暗潮汹涌,随时都可能发生惊涛骇浪。

晏婴晚年对田氏专权已经有所预见,对梁丘据等宠臣的担心也日渐强烈,临死之前将爵位和家产全盘捐回给齐景公,也就是为保全晏氏家族而已。

作为齐国具有最大权力的相国,却拥有着不同任何权臣的廉洁和公正态度,即虽出淤泥却不与淤泥同流合污,这种人生态度对晏婴而言不过是保全其贤臣名声,但对齐国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晏婴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就是异类,其后晏婴死,齐景公更是纵容自我的欲望,齐国的内政之事,彻底沦陷为权臣的掌中物。

梁丘据对晏婴之认识,也是非常尊崇的,曾经说“吾至死不及夫子矣”,就是对晏婴的最高评价,晏婴的回复则是只要坚持不懈,认真努力,总会取得成功的。

在春秋战国时代,晏婴这样的观点,如果遇到了懂点儿事理的君主,或许还有机会。若要是遇到昏君暴君,晏婴多半会死于乱局之中。可惜的是,齐景公是属于中间者,于是晏婴的终极命运便有了两种极端的可能,晏婴才会选择裸捐家产,这可能本身也是对时局无可奈何的决定,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晏婴不相信齐国的未来,但也相信自己只要主动让出权位,那些篡夺齐国权力的朝臣们,最终可能会放过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