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诺 / 刘秋玲

 宛丘文学 2022-07-06 发布于河南

2018年9月25日我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至今,已经三年多的时间了;在治疗、休养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太多太多来自方方面面的感动;我一直踌躇,却不知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来回报和表达我对这些带给我诸多感动的人的感念之心。今有幸能借《宛丘文学》这个平台,我想写一个在抗癌路上收获的感动系列——重生,以此来表达我内心的真实感受,并对那些关心我,呵护我一路走来的亲人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承诺


        ——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恺

       2019年的3月29日,爱人匆忙从老家赶到洛阳,帮孩子在学校请了假,租了辆车,带着我和孩子从洛阳驱车到了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来之前我已经高烧了好几天,还是小女儿给她爸爸打电话的时候,告诉他爸爸说我的身体一直很烫。爱人和我们不在一起生活,他在老家经营着一家门店用来养家糊口,我在洛阳陪孩子上学。因为去年,也就是2018年的9月25日,因为体内血流不止,我被送往医院,经过检查,得出的结果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只因我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在医院刚进行完第一次化疗就强行要求出院。对这种病的治疗需要漫长的6至8个疗程。因为无知,因为任性,我选择了放弃。待化疗恢复以后,我没有去医院继续接受治疗,而是像往常一样,在家接送孩子,剩余时间就在离孩子的学校不远处的运动中心游泳、健身。我一直身体都很好,平时又喜欢运动,怎么会得上这种病?运动的好好的,怎么还会复发?我百思不得其解。


        到了医院,爱人把我安排在医院内的一角处坐下,就到医生办公室去找医生。医生们个个都在忙碌着,电脑前的键盘哔哩哗啦响个不停。医院的病房很紧张,在那排队等着住院的病人特别多,牛俊伟大夫建议我爱人,把我先送到急诊室进行抢救。他可以在这边为我准备病房。病房和急诊之间有很远的距离,我的爱人一手拉着我,一手拉着孩子,因为我身上没力气,所以向前每走一步都特别的艰难。


       在急诊室抢救了一夜,高烧也不见退,爱人的一颗心一直揪着揪着,加上连续几天少休息,少睡眠,他满脸的焦灼和疲倦,让人看了禁不住心疼。爱人见到血液科的孙恺主任时,孙主任的一番话让爱人一颗一直悬着的心才算慢慢的放下些∶


      “既然你把病人带到这儿来,就说明你对省人民医院是相信的。你能信任我,我也可以向你保证∶如果她能闯过这一关,我就能保证把她的病治好,虽然我不敢保证百分之百的治愈,但是我能保证她治愈百分之九十五,甚至是百分之九十九。”


       爱人满怀感激地拉着孙恺主任的手,信任地注视着他,眼圈发红,哽咽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孙主任让人给我安排了病房,因为马上要化疗,病房内要尽量减少细菌入侵。我住进了层流床,目的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做骨髓穿刺,装置管,一切对我都是那么陌生,机械,我的灵魂早已出窍,活脱脱的一具行尸走肉。躺在挂着帘子的床上,我连睁开眼的力气和心情都没有。


       每天早晨空腹抽血化验,每天挂着吊瓶,不是输血就是输血小板,还有反反复复的各项检查,没完没了,我麻木地应付着。


       每天主治医生都要到病房查房,询问病人当天的病情;在问到我时,我干脆闭上眼睛,装做听不见,也拒绝回答。


      孙主任第一次来病房查房的时候,他就给我作了个自我介绍∶“我叫孙恺,是这里的主任,只因白炎亮大夫去北京学习还没回来,这段时间,暂由我和牛俊伟大夫负责你的病情。我现在把我的手机号码和微信给你,你什么时候发现身体不适,请立马给我打电话,千万不能自己一个人扛。如果我在医院,接到电话后我会第一时间赶过来,如果我没在医院,我会通知这里的值班医生,相信我,我可以随时调控……”


      医生查完房就离开去了其它病房,我无声地流下了眼泪;已经到医院了,又是这样负责任的医生为自己治病,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配合医生,赶快把自己的病治好?


       由于我是复发,并发症出现的频率太高,正在化疗期间出现了心律失常,心率高时脉搏高达二百多次,孙主任得到消息后,立马电话请来了心内科的专家,前后用了不到二十分钟时间,我的心律就恢复了正常。


      化疗药打后一周是各项指标最低的时候,也就是身体最脆弱的时候,我的月经来了;因为血小板低,凝血功能差,不停的流血,为了保命,要不停的输血。在医院陪我的婆婆万分焦急,同病房一共住了四个病人,每个病人都有陪护,早来的陪护对医院的情况比较了解,看到我的婆婆一脸的焦急,就想帮一把∶


       “你得赶紧去找你的主治大夫,让他帮你预订,血库里的血很紧张的,有时候排队几天还等不来血呢。”


       “血流的这么厉害,要是送不来血,那可怎么办呀?”婆婆隔着帘子看着我,强忍着没把眼泪流出来。


        “你找大夫了没?别拖了,赶快去吧。”同病房的陪护催促着婆婆。


       婆婆缓过来神正准备去找大夫,护士进来了∶“55床,刘秋玲,血型〇型”这是护士给病人输血前和病人必备的对话。我轻轻地一一应了。


      “什么时候要的血?谁帮我们要的?”婆婆不解地问正要给我输血的护士。


      “是孙主任亲自给血库打电话要来的,她血流这么多,如果不能按时补上,后果得多严重呀!”护士小姐回婆婆。


        “谢谢,谢谢。”婆婆一边道谢一边激动的抹眼泪。


         因为我的身体状况反复无常,孙主任一天要来病房好几趟,一会儿看看我的心率,一会儿看看我的血压,一会儿嘱咐嘱咐婆婆我的饮食,注意我的卫生。同病房的病友为此很不解∶


      “你的主治医生是不是和你们有亲戚?”


       “没有哇,我们之前谁也不认识谁”。


      “你们给他送礼了?”


      “看病的钱都还是借的呢,哪还有多余的钱去送礼呀。”


      “你们运气真好,遇到这么好的医生”。同病房的陪护一脸的羡慕。


       在病房抢救了三十三天,当牛俊伟大夫高高兴兴的把检查报告送给我时,我才知道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孙主任不是我的主治大夫,他只是临时来帮一下忙,只因他承诺我爱人,保证能治好我的病,这三十多天,他吃住都在医院,几乎没有回过家。


        “我和孙主任一起工作这么多年,我以前还没见过他像现在这样呢,他是北京医科大学血液病专业博士后,他发表的高影响力论文30余篇,其中SC I专业顶级论文20余篇。经常有一些国际上的同行邀请他去讲学,授课。他的时间通常都被排的满满的。就因为抢救你,他拒绝了好多国际友人的邀请。如果不是对他了解,我差点儿以为你和他是亲戚呢!”


         牛大夫是来给我送检查结果的,顺便也是来告诉我我可以出院了。我的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给塞住了似的,满满当当。后续的化疗我都是谨遵医嘱,如期而至,未留偏差;我的病情也因此而治疗的相当顺利;现在只需定期反院复诊,平时在家注意自身防护,尽量避免一些影响身体修复的外在,比如情绪,比如温度,比如运动量。如果五年内能安然无恙,我就算彻底的治愈了。


       在家休养的这段时间里,我的心情很是平静,每天在微信运动上就能看到孙主任每天的运动量,既使未见,也能想象出他忙碌的身影;一袭白大夫,承载着多少的责任与担当。尽管我每次给你打电话或发微信,他都是秒回,但是我却很少打。因为我知道他有多忙,他沙哑的嗓音总在我的耳畔想起!谢谢你,尊敬的孙恺主任!你的医术,医德给了我重生的机会,你的承诺在关键的时候,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谢谢你!


作者简介:

   刘秋玲  女   现年46岁,文学爱好者 ,全职太太。祖籍驻马店,现居住在洛阳。

宛丘文学投稿须知:

◆稿件必须原创,作品一经发布;本社设置有赞赏功能,赞赏作者的金额之70%归作者所有,其余留作平台运转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