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的孩子真的抢了内陆孩子的饭碗吗? / 黄登申

 宛丘文学 2022-07-06 发布于河南

   近些年,我发现我们外地人都有一种认知上的误区。总以为北京、上海这些直辖市出来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差,挤占了我们外地孩子上学的名额。但是,老黄却不敢苟同。大家可以不认同我的观点,但事实就摆在那儿。我做人力资源已经有七八年了,近几年,在北京一家公司负责招聘。从用人这一方面,我两年前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出来的学生不但不差,相反,各方面能力明显要优于内陆的孩子。我们外地走出来的孩子即便有个别很出众的,那也是凤毛麟角。

     曾经有一个外地学生寒窗十年,终于如愿以偿地以很高的分数考上了清华大学。他天真地以为到了学校仍然会是尖子生,入学以后他才有了认知上的颠覆,原来他只是泛泛之辈,很平庸。他给别人说:“我从农村出来,竭尽全力考上清华大学,曾经一度认为北京本地考上清华的学生,肯定不如外地考上清华的学生突出,结果事实颠覆了我的认知,北京本地的学生,在大学里表现的如此优秀,根本不是我们这些外地,特别是农村来的学生能够比得上的”。

      这位清华学子的自白带给我们许多问题让我们来思考:我们真的了解北京的学生吗?真的全面了解国内教育状况吗?还是我们固执地对北京学生有刻板印象呢?诚如,大批外地学生迈过千军万马,经历高考难关,从几百万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天之骄子。但他们走进高校后,开始感慨自己不是北京、上海的学生,而只是一个做题机器,从小只知道读书,出生寒门,享受不到大城市的优质教育。

     这其实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碰撞。北京、上海的学生接受的是素质教育,他们并不会将所有时间,都放在学习上面,但他们也不是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玩乐上面。他们从小接受的是素质教育,追求全面发展,他们在上学期间会有大量的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比如每到周末就会去博物馆、科技馆等地方,这些不仅能够扩展他们的视野,而且培养了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观察力、记忆力等。除此之外,平时受父母亲的熏陶,都会拥有一两项个人技能。比如说吉他、钢琴、古筝,亦或是美术、书法等。而对于我们外地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学生,被家长和老师告诫只有读书才能改变现状,才能走出农村,改变命运。除了分数高之外,别的方面几乎是空白的。

     十年寒窗苦,一朝金榜名。这是每个家长和老师最终的目标,放学之后连电视都不会让看。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学生在跑操期间背书,把吃饭、走路的时间都利用在学习上,从不放过任何时间。这种唯分主义的模式占据了学生的所有时间,让学生为了上大学而学习,这种应试教育让学生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比素质教育花费的时间多得多。根据清华大学的数据来看,北京学生大多成绩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来自外省寒窗苦读的学生成绩反而靠后。这恰恰证明,花费在学习时间上的长短,并不能决定学生的成绩,更不能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

     北京学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从小多才多艺,全面发展,不会有后顾之忧。即便是考得不好,还会有多种渠道发展。更何况,北京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差,而且他们的成绩普遍很好。不像我们内陆,优秀学生每班就几个,每年考上也就三、五个。而北京的高中,大学录取率很高,只有少数人考不上大学。

     总而言之,北京、上海出来的学生没我们想的差,而我们内陆的孩子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优秀。所以,我们不能再墨守成规。让每个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日后才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作者简介:
    黄登申,现年53岁,中共党员。原籍项城市郑郭镇,现居水寨镇东方办事处。早年在学校任教,后转入企业就职。目前,任北京益圣恒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一职。平时喜欢文学写作,热衷于搜集、整理地方史,尤其是历史人物,地方风俗文化等。


宛丘文学投稿须知:

◆稿件必须原创,作品一经发布;本社设置有赞赏功能,赞赏作者的金额之70%归作者所有,其余留作平台运转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